小议西周晋侯装甲战车

2020-01-02 22:11王瑞华
文化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淮阳马鞍装甲车

◎王瑞华

(曲沃县晋国博物馆 山西 临汾 043400)

晋国作为西周的姬姓封国,拱卫周王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并随从作战。春秋以来,周天子王权急速下落,各个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增强,开始争霸中原。晋国在春秋时期已是军事强国,称霸中原150余年,参与军事战争100多次。商代后期开始形成以车战为主的作战方式,西周时期步入车战高峰期。判断一个国家国力强弱,都以兵车多少为根据。晋国从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投入战车700乘,到公元前529年晋昭公在平丘召集诸侯,出动兵车4000多乘确立了晋国霸主地位,足见战车是晋国立霸中原的军事保证。

一、晋侯墓地的车马坑及装甲战车

2006年至2007年,晋侯墓地晋献侯稣陪祀一号车马坑的发掘,为我们揭开了晋国的车马战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2-15.3米,是目前发掘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也是我国先秦时期殉葬车最多的车马坑。车马坑中部有一道隔梁,东部为马坑,马骨至少105具;西部为车坑,车坑出土车48辆。48辆车中除一辆为小车外,其余均为大车①。

在晋献侯一号车马坑中,车辆均为整车放置,可分为战车、彩绘礼仪用车、辎重车、生活用车等。整个车阵自北向南分为六排。北侧两排为战车20辆,战车车舆内有还有作战用的护甲和兵器,有的车舆内有马具和马甲,有的车舆内则放置箭镞、铜戈等兵器。战车又叫做戎车,每辆车上立乘三人。中间一位驾车,左边人使用短兵如弓箭和短剑射杀敌人,其右边的人使用长兵器(如戈)勾啄敌人。所以一号车马坑的箭镞多在车舆的左前侧出现,铜戈则在车舆的右前侧出现。此外,车轮旁边还发现有带柲的铜矛,最长的约270厘米。

战车中有几辆车舆带青铜甲片的车辆,铜甲片类似铠甲,我们将这种车称为“装甲车”。晋侯墓地装甲车,是同时代唯一发现的装甲车,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装甲车里最早的实物。

第二排最西一辆车即11号车,保存最为完整。11号车辀长约285厘米,轴长277厘米,轮距约215厘米,轮径约125厘米,辐长约50厘米,轮辐26根。车舆广约115厘米,进深约90厘米。车舆分内栏和外栏,门在车舆的后面正中,宽约35~40厘米。左、右外栏及左、右后外栏,上横栏中部下凹,呈马鞍状,两端圆角下转为竖栏。

11号车舆左右和后栏外附有铜甲片,轼前车舆前面有无铜甲片还需要进一步清理。轼后的侧栏和后栏除内、外栏外,最外面附着有铜甲片。铜甲片略呈莲瓣状,比较薄,厚不足0.1厘米,高9.8厘米,宽6.6厘米。铜甲片上有三重类阳线纹饰,与铜甲片外形相同。每一片铜甲片上端靠外侧各有两个小孔,孔外面微下凹,内面开裂的铜片隆起翻卷。应该是由外向内钉孔时强力所致,但奇怪的是上面却未发现金属钉,原因还待进一步考证。

二、河南淮阳和山西侯马出土的装甲战车

考古出土的装甲车除晋侯墓地的装甲车外,还有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二号车马坑出土的4号车,为战国时期装甲战车。马鞍冢二号车马坑中的4号车,车舆外侧钉装有青铜护甲,共80块。甲板每块长13.6厘米、宽11.6厘米或12.4厘米、厚0.2厘米。车舆左右两侧后半部有护甲,每侧有4列,每列6块,共48块。车舆后车门两侧,每侧4列,每列4块,共32块②。

此外,山西侯马春秋早期的上马墓地3号车马坑出土的2号车,虽车舆外无装甲,但车舆外侧四面俱装有加固车身的木板,板上有孔,内穿皮条与栏杆捆扎在一起。前轸部分板高24厘米,与最高一根横木齐平;其余部分板高53厘米,高出车輢、遮栏均20厘米。车门扇与遮栏所装木板用三个铜活夹缀合在一起,为合页开关③。这种车应该也是起加强车身防护的装甲战车。

三、西周时期的战车分析

在车舆上增加护甲,目的是增强在战斗中战车对乘员的保护。根据文献记载,战车又称作兵车、戎车,可以分为戎路、广车、阙车、蘋车、轻车等,称“五戎”。《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蘋车之萃,轻车之萃。④”汉郑玄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蘋,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战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用于驰逐攻击,可以称为攻车;另一类用于设屏障、塞路口、运辎重,可以称为守车⑤。作战时,攻守戒备。《孙子·作战篇》提到战车分类,若以其作战特点分类,则称攻车、守车或驰车、革车;若以其运动速度分类,则称轻车、重车⑥。可见攻车车身轻,行动灵活,驰骋自如,用于进攻;而守车有车身防护蒙皮甲,车身较重,行动。

蓝水蔚先生考证,戎路、轻车、阙车为攻车,广车、蘋车为守车⑦。晋侯墓地装甲战车、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装甲车、侯马上马墓地革车,车舆披甲,车身加固加重,运动速度慢,非进攻型攻车,是防御性的守车,也符合战车五类细分法蘋车的范畴。晋侯墓地装甲战车、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装甲车,则是更完善的蘋车。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装甲车加固车身的同时,也增强了车毂外侧伸出部位的牢固程度,从外向内套装有4道铜箍。箍上均有小孔,用钉以将其牢牢钉于毂上。经过铜箍加固,可以在战斗中错毂格斗时更能抗撞碰。而晋侯11号装甲车的车轮毂则只清理出轵端,套有輨、䡅、軝等部件,无装饰纹饰,简易轻薄。可见晋侯11号装甲车防御性能强,进攻性能弱。作为普通战车的1号车,车毂轵端外部仅缠扎疑似皮条的编织物,以代替輨、䡅、軝等铜部件,加固轮毂,11号装甲车的轮毂装备已算高配。而晚了几百年的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装甲车则车毂坚固,更完善一些,攻守能力兼备,这也是战车一个发展的过程。

四、结语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战国以前的出土车辆车身装甲的也是仅此两例。晋侯装甲车是最早的装甲车,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装甲车晚了几百年,但也更为完善。晋侯装甲车作为同时代唯一出土的装甲战车,足以窥知晋国能称霸中原所拥有的先进军事武备。晋献侯一号车马坑是目前我国发掘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完整展示了西周时期晋国的车马战阵,从车旁的长短兵器上也可以看出,已形成长短兵相配合的格斗形式。各种类型的车辆以及先进的装甲车,都体现了晋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完善的军事制度。

【注释】

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2期。

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0期。

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上马墓地3号车马坑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

④《周礼》春官伯宗第三·六六,中华书局,2014年6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⑤蓝水蔚:《春秋时期的步兵·战车分类》,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⑥蓝水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⑦蓝水蔚:《春秋时期的步兵·战车分类》,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猜你喜欢
淮阳马鞍装甲车
淮阳方言中的时间词汇
M2布拉德利装甲车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喷火装甲车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反欺凌装甲车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
“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