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传播策略探析

2020-01-02 22:18洪春华任志兵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受众育人

洪春华,任志兵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等职业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媒体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1]。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作为分众化传媒的高校传媒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新闻表现手法和技巧,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新媒体中,对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传媒不仅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小而全”是高校传媒的最大特点,高校传媒既有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又有校园网、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而微视频以其快速浏览、可视可娱、传受互动等诸多优点,深受大学生受众欢迎。因此,从受众、形式、内容三方面着手,探究微视频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策略更有其现实价值。

一、高校微视频传播受众,以微见力

从传播学视角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影响力构成了传播活动的三大环节,传播影响力是最终的落点。

(一)学生是微视频传播的主力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也高达25.4%。由此可见,高校传媒的受众主体是高校师生,而在校大学生又是高校传媒受众主体中的主体,他们有知识、有活力,对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仅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人,属于网络原住民,并且对网络传媒有着天生的粘附性。他们触网时间很长,对微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技能掌握比较熟练,习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二)在校大学生是微视频传播的生力军

学校媒体学生办,学生是高校传媒主力军,这是高校传媒的一大特点。综观我国高校传媒,基本上是由几个专(兼)职传媒人员带领几百个学生采编开展高校传媒工作,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学生采编的参与,高校传媒无法正常运作。从传者(学生采编)和受众(在校大学生)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参与热情。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好动”的这一特性,发动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主题的短视频内容创作,变内容生产者为受众,变受众为内容生产者,能够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其他媒体相比,高校传媒的受众相对同质、稳定,有利于高校传媒精准锁定受众群,实现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

因此,高校传媒在对受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以微视频动感强的特点与学生“好动”的个性相融合,有效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学生中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

二、高校微视频传播形式,以微见长

来自央视索福瑞(CSM)短视频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6.3亿,其中80、90后是用户主力。在年龄分布上,20-39岁用户占比55.2%;学历分布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75%。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微视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至爱。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微视频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视频互动、娱乐、可视等诸多优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有效传播。

(一)微视频传播具有较强互动性

微视频指的是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视频。“短”,是微视频的一大优势。短则几十秒,长也就十几、二十分钟,以3-5分钟居多。在快餐式阅读的今天,微视频以快速浏览、可视可娱、传受互动等优势,深受受众欢迎。

传统媒介大多是“点对多”的单向传播,传者和受者之间很难进行互动交流,而作为新媒体的微视频则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受众可以在视频下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者也能够根据受众的想法和感受予以回复,双方可以借助微视频这一载体进行即时、多向互动。

(二)微视频传播具有较低技术准入性

微视频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想拍就拍”“想播就播”,技术准入门槛低,任何人不需许可证和资格证都可以拍摄制作,传播也不需要具备资质,只要有上传的设备即可。而大学生受众手机和电脑等新媒体设备普及率最高,并且他们熟悉新媒体技术,也习惯使用这些新媒体设备。

微视频这些特点,十分符合大学生热情、好动、参与意识强等特性,高校传媒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传播策略,就应当将微视频的特点与大学生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微见长,利用大学生这一特性,发动大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内容制作和传播。

(三)微视频传播方法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多样传播方式。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2]。所以,为了实现微视频的有效传播,高校传媒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学会并熟悉各种新媒体的运用,因为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人除了新闻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对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掌控能力,学习使用视频录制设备,学会后期编辑,掌握蒙太奇原理,用镜头语言叙事,并配音、配乐、叠加字幕,懂得用艺术特效加强新闻传播效果等[3]。成为真正的全媒体人才。

在具体操作策略上,高校传媒微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植入时,要注重微视频的动感和视角冲击力。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增强微视频的感官冲击力,提升微视频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水平,使得网络传播的微视频质量得到整体提升[4]。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将受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歌曲、红色英雄画面、历史文化名人、时代人物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通过动感DJ音乐、色彩高雅形象俏皮可爱的动画形象等素材有效融入微视频的内容中,让受众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观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四)微视频传播过程具有较强娱乐性

微视频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娱乐性,任何会使用手机等新媒体终端的人,都可以通过拍摄手段,将其拍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进行传播,其提供展示的多是轻松有趣的音乐、美食、旅游、动物等视频。受众轻松观赏,及时分享心得与观点,以此来看,微视频已成为大众解除心理负担、缓和精神压力、丰富业余学习生活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粘合,已成为当下人们对微视频短片日益依赖且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心理动因。年轻好动是高校传媒受众的特点之一,学习之余出门旅游,是不少大学生的首选。而微视频因其娱乐性强的优点,受到广泛年轻大学生的钟情和喜爱,用微视频来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高校传媒在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传播策略上,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受众的这一特性,按照《纲要》要求,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并积极推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征文、微视频大奖赛等形式,发动大学生受众参与到微视频的拍摄、制作和传播中来,让受众成为传播者,而传播者亦是受众,真正实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在微视频的传播中互动互融、起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式教育作用。此外,高校传媒的校园网、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平台,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渠道支撑。

三、高校微视频传播内容,以微见大

全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的阅读成为大众较为普遍获取信息的方式。短视频以其短频快、可视互动等诸多优势,深得受众欢迎。在现实生活中,短视频已不止是“短”的视频,而已经形成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进入了“短视频+”的时代。短视频的内容形态特征就是短小精悍、情节紧凑、主题鲜明,最适合用来“讲故事”[5]。

(一)以人育人、以事育人

高校传媒微视频可通过创新新闻表现手法和话语技巧的策略,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为节点,将爱国主义内容巧妙融入微视频的制作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以革命人物或革命大事为主线的叙事之中,从微视频的特性出发,截取人物和事件中最精彩部分,以微见大,通过一个小事件、小情节反映出爱国主义的大主题。比如7月7日,我们以时间为节点,选取当天有代表性的事件,制作成微视频,来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大历史事件。比如遵义会议,以地点为节点,将遵义会议召开时间与会议相关的某一有意义的情节,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见大,反映遵义会议的全貌及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借助微视频的传播,让高校师生在关注时间和人物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人物、事件,润物无声地达到以人育人、以事育人的目的。

(二)以文化人、创境育人

高校传媒环境的构建促进学校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功能的构建,微视频可以挖掘一批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文化元素,创设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质的、富含传统文化精神的微视频。打造高校良好的校园网络传媒环境,以使学生在良好传媒环境氛围的熏陶下,获得较好的内心体验,并使这一体验成为提升学习志趣、促进品德养成的重要因素,最终实现高校传媒环境育人的目标——以文化人,创境育人。

另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微视频传播的主体人群,因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环境、优劣、层次等方面有所不同,导致传播者的文化、心理、“三观”等皆有所差异,进而,微视频在制作和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上就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应运用上文中的措施,“有理、有力、有节”的对高校微视频传播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

鉴于此,高校传媒要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把新闻媒体的共性和高校传媒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微视频的优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的要求,以微见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正能量。

四、结 语

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的高校,落实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讲话中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高校传媒应充分发挥微视频在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以其独特的随时可得、以微见力、以微见长、以微见大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时代育人素材,更好地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深刻内涵的理解,从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受众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爱国主义教育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