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农溪传统纤夫的人类学考察

2020-01-02 21:37谭雪玲
文化产业 2020年33期
关键词:纤夫流域运输

◎易 坚 谭雪玲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 恩施 445000;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纤”是用于拉船的绳索,“夫”是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力的人,“纤夫”是旧时因交通不便而从事下水拉木船的人,是传统水路运输者,纤夫又称桡夫子。“拉纤”是旧时以水路运输人、物的一个行当,也称“走船”,是特定历史时期沿河民众的一种谋生技巧,也是一种低效率、高风险的传统运输方式。

新中国成立前,纤夫受雇于船码头老板或船主,将货物或者乘客运送到指定地点,然后获取劳动报酬。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纤夫也改由区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日渐改善的交通条件和集体经济时代生产合作社的解体,传统的走船拉纤便不再适宜时代发展的需要,纤夫们也纷纷告别了“手扒石脚蹬砂”的生活,传统的纤夫文化也渐渐湮没于历史潮流之中。

在1976年“巴泉线”没有全线通车之前,神农溪流域内的货物运输主要走水路,依靠木船和纤夫们的运输。由于纤夫们时常要下水拉纤,穿着衣物会让行动迟缓,更重要的是穿着浸水的衣物拉纤会磨伤纤夫们的身体,所以传统的纤夫在拉纤时都是不穿衣服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业兴起,而此时的纤夫都穿着统一的服饰,也不用过“浪里淘沙”的生活了。为发展旅游业,政府加大宣传,加上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但是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从民俗旅游、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等角度提及如今的纤夫文化,少有对传统的“纤夫”深入的专题研究。笔者将采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基于对神农溪流域中如今健在的传统纤夫的走访,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的记录,描述神农溪传统纤夫的历史和文化。

一、神农溪拉纤概况

神农溪,神农溪又名沿渡河,位于今巴东新县城的北岸,是长江走出巫峡进入香溪宽谷之后的第一条支流,发源于湖北神农架主峰的南坡,全长60公里,流域内山峦密布沟壑纵横,素来以“雄、险、峻、秀”著称,河流落差大,水急滩多。

历史上,货物的运输主要靠陆运和水运两种方式,神农溪流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陆路运输成本高、耗时长,且运输能力有限。与传统的人力或牲畜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则成本低且短期内运输量大的优势明显。1976年以前,水运一直是神农溪流域内主要的运输方式。货物或人员经长江水运后到达巴东县城,然后再由神农溪纤夫运送至沿渡河镇,沿渡河的农产品等经由神农溪运输至巴东县城用以日常货物的交换。巴东县城起着货物中转站的作用,神农溪纤夫则是神农溪流域内货物运输的主力军。

纤夫清一色为男性,柔弱的女性不能胜任这份危险、辛劳的工作。纤夫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男性身体素质较好,相对于老人和青少年来说更能适应拉纤的生活。因为传统纤夫大多出身贫困,所以纤夫们的受文化教育程度十分有限,文盲或半文盲居多,新中国成立后也多为小学以下的受教育程度。走船拉纤是苦差事,而且危险系数高,家庭条件好的是不会去走船拉纤的,因此纤夫多数为贫苦家庭出身。识水性有力气是走船拉纤的基础条件,所以纤夫大都是身体健硕、懂水性的男性。

走船拉纤危险系数高,伤亡事故多,非常容易留下职业病。在走访中,一位老纤夫李云亮讲到,他当年在闯滩时被纤绳绊到水中险些丢了性命,好在一直没放开手中的纤绳才被同伴救上船,后来他也就没再从事纤夫了,而且常常失眠,甚至有好几年看不得湍急的河水。而且就算是平安干到退休的纤夫也或多或少得患有风湿病、肺病等职业病。老纤夫石白财回忆,“年轻的时候在水里泡久了,现在我连70岁都不到,就要杵拐棍了,两腿一点力都没了呀。”冬天,纤夫们为御寒经常空腹喝酒,而且一日三餐极其不规律,因此肠胃病、食道癌也是纤夫们常见的疾病。

二、纤夫的群体组织

新中国成立前的纤夫组织比现在要复杂很多,三峡地区的纤夫都有自己的船帮,神农溪纤夫很多属于楚邦。那个时候木船都是私有的,船老板会雇佣驾长和纤夫来帮自己运送货物,驾长也就是船长,指挥本条船所有的纤夫[1]。驾长是固定的,纤夫不一定是固定的,有时会临时雇佣纤夫。

在人类学研究中,任何群体里都有起着核心作用的指挥者存在,这也是群体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纤夫群体关系结构中,驾长就是扮演起着核心作用的指挥者的角色,驾长的权力高于其他纤夫,驾长具有挑选、雇佣其他纤夫的权力,收入也高于其他纤夫。驾长也是从纤夫做起来的,跟着老一辈走船拉纤边看边学,熟悉航道。驾长必须了解不同位置不同的行船方式,对每一处险滩要做到了如指掌。在船上所有的人都要服从驾长的指挥。驾长们在多年财富的积累以后自己也可以成为船老板,但大多数船老板都属于个体经营性质,不雇佣驾长而是亲自做驾长,船上的纤夫多是自己的家人或者兄弟。真正的船老板不会亲自驾船的,都是雇佣驾长和纤夫,而自己则是主要着力于木船生意的经营。纤夫们则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和船老板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在船头撑杆,在船尾掌舵,纤夫们拉纤时的布局为前、中、后。走在最前面的纤夫要精通号子,带领大家合着号子的节奏全力前进;走在中间的纤夫要身板硬,在前面出现偏差时既要及时板正又要把握好分寸;走在最后面的纤夫一定要灵活,不仅要敏捷得跟上前面的速度和节奏,而且要负责摆纤绳,否则纤绳一断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木船由私有变为公有,以帮会和船老板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方式被以运输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所取代。纤夫们也都有了可以耕种的田地,只把纤夫作为副业,专职纤夫越来越少。据老纤夫杨传进回忆,当时区政府每个生产队经过考试选拔两个劳动力组成区长虹运输合作社,每五个人负责一条船的运输,走船拉纤是给公社挣钱,公社给个人记工分。此时虽然每条船也有驾长,但是大家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之分。

三、纤夫的技艺传承

纤夫们与惊涛骇浪作斗争,除了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有丰富的走船拉纤的经验,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行船技艺才能驾驭得住在波涛中行驶的木船。纤夫们在长期走船拉纤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独有的水上行船技巧。

任何一种技艺的传承都有其特殊的方式,走船拉纤也不例外。走船拉纤技艺传承的核心则是拥有丰富经验的驾长。纤夫行业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驾长的口头教授和行为示范。一般情况下,驾长更偏向于选择有着地缘关系的学徒,彼此知根知底。因为纤夫是一种高危职业,纤夫命丧江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决定着行船安全的是驾长,所以学徒在学习走船拉纤相关技艺的时候更多会选择口碑好、技术又过硬的驾长,也只有这样父母才敢放心地把孩子拜入他的门下学艺。也正因如此,驾长在选择学徒的时候也要承担风险,地缘和亲缘成了驾长选徒弟的首要考量,因为一旦收徒则需要悉心照顾、严加管教。初学者首先要学会整理和疏通航道,俗称“捡槽口”;其次要学会装货、卸货,俗称“下仓”,然后才能下河走船。

四、纤夫的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吸引其成员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能保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纤夫具有很强的群体凝聚力,成员间自由组合、富有感情,有一致行动的能力。走船途中,驾长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不能有半点犹豫,其他人在驾长的指挥下,和着号子的节拍或扶艄或摇橹或拉纤,大家协力齐心,行进在激流险滩之中。

纤夫极强的群体凝聚力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其一,职业要求。社会学认为,个人与群体的利益高度一致,并遵循互惠性原则,有利于形成群体凝聚力。其二,群体规模小。船上一般五人,多七八个人,群体规模不大。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小,其群体意识就越单纯,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就越一致,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越强烈。其三,文化同源共享。群体内部初级人际关系多为血缘、地缘关系,大多数沾亲带故,或是老乡,或是族房里的同姓,或是亲戚。神农溪流域的纤夫大多来自神农溪沿岸居民,纤夫在地缘和亲缘上接近,富有感情基础,交往比较自由。其四,同质性强。社会学认为,群体成员若在年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尤其是志向、兴趣、性格等认知态度上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成员间的吸引力就越强,容易形成紧密团结的群体[2]。走船有“在血盆里抓饭吃”的说法,家庭条件稍好的人不会干这个玩命的苦差事,纤夫绝大多数家庭十分困难。

五、纤夫的性格特征

神农溪流域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滩多水急,险恶艰难的自然环境和大山大江的磅礴气势,危险艰辛的行业生计,练就了纤夫勇敢无畏、吃苦耐劳和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据老纤夫杨传进回忆:“冬天下雪我们也光溜溜地在水里头拉纤、捡槽口,那个时候年轻,皮肤紧致,冻得大腿都裂好长的口。夏天也不好过,我们光溜溜地顶起红火大太阳走船,晒得背心里嗯感觉要流油了哦。”他们脚套草鞋,赤膊下水,无所畏惧地搏击在风口浪尖上。从沿渡河到巴东县城,走一次船大概要三天,这三天纤夫们吃住都在船上,有时候河里涨水了不敢睡船上就在岸边的乱石滩上过夜,艰辛的放排生活练就了排工不怕苦、不言累、吃苦耐劳的性格。纤夫时常把“要死的卵超天,不死的就过年”这句顺口溜放在嘴边,这也表现了纤夫们乐观豁达的生死观。纤夫们朴实善良,他们待人热情、真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六、结语

“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物质环境对其所实行的社会文化制度和习俗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为一定环境下的居民会用一定的技术去开发自然资源,因而也就会结成一定的劳动组织模式,而劳动组织模式又会影响到社会结盟的方式。”[3]河流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摇篮,也是流域内与外面世界交流的通道。神农溪流域群山环绕、河流众多,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当地人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小木船运输方式,神农溪纤夫便由此产生。这种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塑造了纤夫们独特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拉纤毕竟是效率低下、危险系数高的传统运输方式,是生产力水平低下、运输条件落后时代的产物,其运输的可靠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无法适应市场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定是要被时代淘汰的。但是,神农溪纤夫在交通极端落后的传统社会,为神农溪流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神农溪流域运输史、经济发展史描上了光辉的一笔。

猜你喜欢
纤夫流域运输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纤夫号子
丰子恺送画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