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0-01-02 21:18秦素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风专业课程

秦素玲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坚强基石。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 “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年9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面对这一目标和任务,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效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该文通过问卷、座谈会、听课等多种形式调研,明确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拓展学风建设路径,构建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1 高校学风建设调查

为了掌握学生学风建设情况,在高校中通过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座谈会,随堂听课等多种形式了解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在1~4年级中发放了调查问卷694 份,回收694 份,回收率100.00%,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91.93%的学生认为目前学风建设尚可,但认为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律能力较弱。

就学习情况而言,95.82%的学生意识到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74.20%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专业兴趣,以及为了提升自己;75.22%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此外,有80.70%的学生认为网课能够起到作用。

就所读专业而言,超过半数的学生高考志愿是被前两个录取,仅有4.32%的学生不喜欢该专业,很多学生认为专业兴趣需要慢慢培养。超过80.00%的学生认为学院实习与课程设置安排合理。 在该专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多数学生想参加,但苦于没有机会。就职业规划而言,96.44%的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全面提升素质和掌握一技之长,62.39%的学生希望未来能在所学专业领域行业内就业,但仍有36.6%的学生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目标。

就学风建设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不足,自身存在浮躁不踏实现象,加强学风建设需要解决学习目标和转变心态,并且解决旷课,迟到和早退问题。 他们认为: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氛围、教师人格魅力及教学方法关联较大,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加强学生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根源

目前高校对抓学风建设总体向好,但在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学习动力、学习创新力、课程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不高,存在“60 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理。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来源,有55.00%是为了提升自己,19.00%是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18.00%获取证书和文凭。 学习的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明确为什么读书的问题。随着目前国家对一些行业的政策变化,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感到担忧,专业思想不稳固。另一方面,出现不及格后,个别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出路问题,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缺乏了学习的动力。

2.2 课堂教学形式较单一,课程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在部分课程中还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课程教师往往先入为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课堂的互动仅仅停留在形式表面,一问一答,提问过于简单,多侧重于记忆性知识,缺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的认知需求。个别课程因为教师的方言较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上教师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前面几排学生的身上,忽略了坐在后排的学生。尤其是学生考研复习的压力与课程外出实习之间的矛盾对课程设置造成了困扰。 用人单位对实操能力的要求对实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教学大纲学习不深入,没有总体规划。

2.3 课外学习自主性差,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没有清晰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规划。 有近期规划但是没有树立长期目标和明确的目标,存在从众心理和迷茫心理。课余时间不知道该学什么和如何学,平均每天课外时间学习时长不能保证。另外课程学习的评价机制存在轻过程,重结果,仍有13.00%的学生崇尚 “考前一个月原则”,认为考前一个月开始用功读书,集中力量临阵磨枪,以求通过考试。 所学的知识不扎实,更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正因为对自己的大学和未来没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更容易对学习失去动力、减少兴趣、降低学习的斗志和效率。

总之,学生专业思想、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就业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外在因素。生产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是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1]。建立稳固的专业思想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途径,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环节[2]。

3 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

3.1 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引领学风

3.1.1 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师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争做“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在教师中大力宣传和倡导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以教师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积极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深造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发展与师德培训;坚持师生面对面、一帮一,通过思想教育、课程指导、实习实践等具体行动关心关爱学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养成高尚的师德;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感知美的存在,涵养高尚的师德;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基层、田间实践锻炼,感知老一辈躬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精神;通过开展评选表彰“五星级”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课程思政先进个人等活动,激励和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3.1.2 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和能力提高为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尤其要科学规划先导课程和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要不断优化核心课程,一流课程、特色课程,增加课程的时代元素。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努力打造“金课”,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增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对教师教学改革的。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劳动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讲授。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暨教学观摩、新进教师基层岗位锻炼、集体备课、集体评教等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4]。

3.1.3 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继续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等,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督促教师认真组织教学,严格教学秩序,严肃教学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要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把课堂出勤与课程考核成绩挂钩,强调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的权威性和责任心,强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避免单一片面的教学质量评价,运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健立多样性的评价指标,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教师过程管理、教学成效、学生评价等多样化内容的一体化评价体系[5]。

3.2 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2.1 上好开学第一课,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牢固的专业思想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6]。一方面要在新生中着力推进“爱校荣校兴校”和“爱我专业”主题教育,通过专题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巩固专业思想,增强专业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把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设置专业导论、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建立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将专业课程学习、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相结合。 将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明确阶段目标和努力方向。

3.2.2 坚持开展学习成绩分析和结对帮扶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成绩动态档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记录,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 学习思维的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学期对学习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引导学生从学习情况的分析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并制订详细学习计划;对学习感觉吃力的学生,要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班小组三维帮扶机制,围绕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同时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成立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学习研讨机制,就重点、难点、学科前沿的问题开展深入的思考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以项目带动学习互动,精准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3.2.3 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和实习实践活动

坚持全员导师制,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双向选择配备导师,导师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实习实践3个方面对学生教育引导。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培育项目参加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组建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开展SYB、SIYB 课程培训,树立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在实践实操技能,依托专业实习实践课程,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将论文写在丰收大地上,写在工厂车间里。 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吃苦耐劳、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与用人单位访谈座谈、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专题报告、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3 严明纪律注重约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3.1 加强课堂考勤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考勤纪律和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做任何影响教师授课和他人听课的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不定时进行晨跑、早晚自习、课堂出勤率考核,定期对学生违纪情况进行通报。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学风状况,建立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听课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听课10 次制度。

3.3.2 严肃考风考纪,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学院日常严抓考风考纪,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考试承诺活动,用诚信的考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完善监考、巡考机制,加大对重大考试监考、巡查力度,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学生。持续开展研究生廉洁文化月活动,通过廉洁教育、 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做高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践行者、引领者,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学术失范,一经查实的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按有关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3.3.3 建立约谈警示制度

建立健全优良学风培育制度和奖惩制度,进一步优化学风、促进院风、严肃考风;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和成绩通报谈话制度,对每学期考试中有两门次不及格的学生,由辅导员约谈学生本人,对学生课程不及格累计达10 学分者,约谈学生本人及家长。 每学年以寄送学业警示信或电话联系等形式向出现考试不及格门次较多的学生家庭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通过开展考研辅导报告、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学生考研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以创新带学风。 通过挑战杯创新计划等各类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3.3.4 家校共管助力学风

在新生入校时召开家长见面会,介绍学校学科发展、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情况,请他们就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师授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与家长建立初步联系。建立家校结合学分警示机制。 每学期将出现不及格的,学分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以书信或电话告知,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动态档案。关注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解决问题。利用假期对重点学生进行家访,对优秀毕业生进行走访。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支部助你成人、教授助你成才、校友助你成功”报告会,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解决思想和学业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学风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