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士兵的“斜杠青年”特征对基层连队战士管理方式的挑战与应对

2020-01-02 21:14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斜杠连队士兵

(西北大学 哲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斜杠”一词是由美国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双重职业》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斜杠青年一般都是富有余力、学有专长、多才多艺、兴趣外溢、社交面宽、观念超前,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循规蹈矩,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勇于尝试改变环境;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希望在有限的岁月里探索出更多生命的可能性。[1]伴着“强军卫国之举,岂无我高校儿女”的响亮口号,一批批携笔从戎志向报国的大学生应征入伍,他们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渴望发挥自我技能专长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心和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然而现实并不一帆风顺,大学生士兵和军营的磨合存在着较多阻碍。基于此,本文尝试将“斜杠青年”品质特征作为军队基层管理者理解大学生士兵群体的一个视角,探讨当前军队在应对大学生士兵群体管理上存在的挑战,并相应地提出几点应对方案以供参考。

一、斜杠青年身份特征的解密

(一)目标明确价值感强

理想作为行动指南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斜杠青年能将实现自我价值的宏伟蓝图布局在一个个以兴趣为支撑的职业目标上,在技能的跨界修炼中寻找更多人生可能性。他们有明确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并以质疑边界、取消假定、拒绝僵化、挖掘潜能、谋求复合多元人生的方式,成为当代青年青春独特魅力和人生自我书写的一种确证。[2]他们对选定的目标保持高度自信并能沿着计划自律高效地努力,他们能抵御瞬时满足的诱惑,追寻整体目标实现后新的感悟和收获。

(二)兴趣广泛特长突出

作为深切感受国家日渐富强,国际地位日渐突出的一代人,当代青年普遍具有见识多、兴趣广的特征。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知识和信息时空界限,任何人联通网络就能较完整地搜集所需的信息,人们的视野变得广阔,对世界的好奇也更强于父辈。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和能力成为支撑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经济使得个体在未来职场中如仅具备单一身份,则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产生潜在的脆弱性和缺乏抵抗力。[3]因此,这一代人从小不仅要接受通识教育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斜杠青年通过业余时间的自我拓展逐渐将兴趣爱好变为能独当一面创造价值的特长,使自己能跨越不同领域找寻价值。

(三)勤奋而坚韧

要成为“斜杠青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群体往往具备多个工作领域的技能。长期以来,职业发展注重专业化,专业化则需要在某一领域熟练行业标准达到行业水平。斜杠青年常把自身精力铺开到热爱的各个领域上,容易使单位领导对其产生不务实的印象,也招致较多批评和指责。然而,大量的斜杠青年靠着韧劲做出了一番成绩证明了自己并非虚度光阴。网络上曾报道过一些白领年轻人因为爱好烘焙技艺,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和培训班学习,他们遇到过旁人对其不务正业的指责,经历过缺少与同事互动被边缘化的问题,但那些最后成功的人不但利用闲暇时间做起了家庭甜点的零售副业,还因为甜点手艺在公司成了小有名气的手艺人,甜点技能使他们在公司收获了意料之外的人脉圈。除了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学习技能之外,坚韧的品格也是每个斜杠青年具备的优良品质。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在工作之余真正将爱好发展为个人特长不光要靠勤奋,还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因此,勤奋且坚韧的品质使斜杠青年能对自身处境做出理性评判并最终产出成果。

斜杠青年这一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具有多种技能、向往多元人生的青年群体,他们乐于探索尝试、敢于漂泊闯荡、勇于突破改变,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强。[4]认同并鼓励这类青年的人生发展方式并为其搭建平台让他们的边缘技能能在本职工作中有所发挥,不但能推动这批青年茁壮成长,更能使他们同用人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创新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斜杠青年”视角下大学生士兵的真实面貌

在2018年9月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透露了一则数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500万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不少地区大学生兵源已超过总兵源的百分之五十。大学生报名、体检的人数明显增加,兵员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作为“98后”的大学生士兵,他们经过层层筛选进入大学后又选择应征入伍,本就比一般大学生更多了几分敢于漂泊闯荡、勇于突破改变的“斜杠”特质。依托于“斜杠青年”的理解来解读新时代大学生士兵呈现出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特征,概括起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功立业意愿强

大学是每名学子最宝贵的青春记忆,将宝贵的两年时间投身到军营中的大学生绝不是一时冲动。经过与众多大学生士兵交谈后笔者发现,几乎每一名入伍的大学生都是怀着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渴望。他们在寻找不同于以往十几年校园生活的新环境,他们希望入伍的经历能丰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他们更希望能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学识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体验全新的生活,探寻更高的人生价值是众多大学生士兵一致的追求,这是一群自带“斜杠”基因的时代青年。

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以及自身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积极投入工作的意愿。[5]大学生带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背起行囊走向军营,这个伟大志向将成为他们今后几年军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撑。军队管理者要注意把握和引导这种积极的人生抱负,用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士兵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磨练自我、建设国防的斗志。

(二)知识技能全面

在个人能力素质上,当代大学生士兵的确在德智体美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长。新兵下连后连干部开展的个人能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士兵大多都拥有英语、计算机、写作、乐器等多个相关资格证书,他们能快速适应“互联网+”的工作环境并能依靠网络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一些来自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学生能同时完成电脑维修、软件开发、水电维修等好几门操作。

笔者在部队服役时就曾发现,每当连队工作遇到瓶颈时总会有一两名平时默默无闻的新兵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快速解决问题让连队上下刮目相看。特别在军队举办的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中,一些平时并不起眼的大学生士兵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将自己掌握的绘画技艺、演讲主持、摄影等技能充分发挥到活动当中,带领全连出色地完成任务并收获名次。军队是崇尚荣誉的地方,荣誉是整个连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指向,大学生士兵也热爱荣誉,渴望被承认。

(三)人员结构异质性强

部队是个大熔炉,这句话不仅指在这里很多人能锻炼成为一名具有军人优秀品质的出彩人,更体现在部队的生态系统中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技能本领的人交织在一起,这些为寻找斜杠青年或是具备斜杠潜质的青年提供了广阔基础。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表述,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体来讲,每一名大学生士兵的行为会受到整个连队内部大环境的影响。重视并培养每一名拥有斜杠青年品质特征的大学生,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所学所长,让每一名大学生士兵切身感受到部队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感受到军队需要与他们共成长,这不但为其人生道路的选择树立了自信心还会进一步激励这些大学生主动学习更多能转化为服务部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建立连队内部尊重知识鼓励突破进取的氛围,将会吸引那些满足现状、进取心不足的士兵加入勤奋学习的队伍中来,为基层连队永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三、大学生士兵“斜杠青年”特征对基层连队管理模式的挑战

(一)“新”特征带来的文化冲击造成了不团结因素

一段时间部队关于大学生士兵的论调并不乐观,怀揣着理想抱负携笔从戎的优秀青年,一进入部队就成了特殊群体被标签化。以往部队士兵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军队在实际管理中只能先将最基础的军事素质作为个人能力的主抓项目,科学文化水平作为辅助培养内容贯穿日常活动。由于大部分进入部队的士兵多是家长口中“难以管教”的问题少年,部队采取把纠正个人行为规范和严肃军队纪律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固定的培养模式使得军事素质好、守规矩不冒进成为衡量一个优秀士兵的主要标准。大学生士兵群体来到部队后,多年重学习轻体育锻炼的习惯造成了军事素质跟不上,初到连队就拖后腿的尴尬局面。同时,大学生士兵在不同于军队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去“确定性”思维也时常招来不服从管理、顶撞上级的批评。这种贴着“大学生”标签的战士,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取得成绩,往往被认为是高学历下的理所当然,犯了错误,却往往不被理解甚至招来讥讽。有些连队大学生士兵和普通士兵形成了两个彼此排斥的隐形对抗“圈子”,大大影响了连队的团结,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生士兵退伍后返回高校会极大地对正有入伍想法的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近几年部分高校出现“当兵冷,征兵难”的重要原因。

基层连队是大学生入伍后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相关管理者更应认真研究大学生士兵群体并及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用人管理新方法。在一些管理相对较好的基层单位,大学生士兵不但能快速习得军队本职工作要领还在组织生活领域遍地开花,他们带动学历不高的士兵开展科学文化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普通士兵乐于向大学生士兵请教一些陌生且新奇的知识,大学生士兵也主动向一些体能好、军队业务熟练的老兵看齐,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整体氛围十分和谐。因此,调整以往管理经验对大学生士兵的有色眼镜,让大学生士兵在初入军营时在包容接纳的环境中磨炼成长,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群体加入参军报国的群体中是军队管理者一项紧迫任务。

(二)新时代下创新军营管理模式的迫切要求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来到部队,改变的不光是改变了基层军营人员的学历构成,更多的是对以往由传统士兵群体占主导的军营文化和军队管理者代代相传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战。的确,大学生士兵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安现状敢于突破传统的活跃分子,他们在成长历程中形成的对确定性和主体性的挑战思维以及谋求变化性的人生态度本就与传统兵源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自视清高,幻想着来部队体验安逸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中断学习工作携笔从戎,通过这样的积极选择这种积极的方式来实现对高层次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追求。

总书记在慰问黑龙江部队时指出:要把基层官兵放在心上,倾听官兵呼声,回应官兵期盼,改进抓基层的工作机制和方式,使各项工作接地气暖人心。针对大学生士兵特征的创新管理正是对各项工作接地气暖人心的回应,斜杠青年的特质与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士兵保持高度一致,这正是可以被用作理解和研究这批部队新鲜血液的重要概念。把斜杠青年的特征作为创新基层人员管理的抓手,改变以往唯军事素质和过于生硬严苛的管理模式,重新审视大学生群体的内部特征因时因事施才,才是打造一支军事本领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的新时代军人的根本方法。

(三)打造“斜杠”本领为退役工作铺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往退役军人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无法快速适应地方社会节奏、一些在部队好几年掌握的本领却无用武之地等问题。结合“斜杠”的特征为大学生士兵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力求在服役期间帮助这批有理想抱负的青年获取实现人生理想的品质和能力。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精神品质上,斜杠青年具有不断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品质、坚毅乐观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特长。军队管理者要发扬其优点并不断将崇尚荣誉、艰苦奋斗的军人品质注入他们的血液之中。在个人能力上,让大学生士兵真正在工作和任务中发挥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和本领,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这些兴趣和特长与今后的职业规划相挂钩。习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时代军人,这“四有”同样是广大青年成才的重要标准。从学校到军队再到学校的经历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经验,军队要利用好大学生群体的独特价值建设军队,也要关心他们的后续成长和发展。

四、应对基层连队管理模式挑战的创新方式

(一)改变传统人才管理视角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员工的行为和单位核心业务的相关性,任何与单位绩效无关的行为都被认为是非专业和不受重视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这种机制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斜杠青年”特点鲜明且与大学生士兵契合度高,完全可以成为帮助军队管理者重新认识大学生士兵群体并改变传统人才判定标准下对人员管理的自动化思考的重要概念。

研究发现,一些带有斜杠青年潜能的大学生士兵在进入部队初期就掌握了大量军队急需的各种技能,这些技能是辅助连队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例如,很多大学生在摄影和PPT制作方面有过系统的训练,有些大学生士兵具有主持歌唱等才艺,每次在连队重大节日和外出驻训期间,他们能快速带领整个连队排练出精彩的节目丰富了战士们军旅生活,缓解了艰苦和单调的军营生活带来的情绪波动。还有一些大学生士兵学习的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能训练相关的专业技能,也是军队所需要的。有些大学生士兵甚至能在一些连队外事活动中充当随行翻译人员,这些都是基层单位以前无法想象的人才资源。基层管理者要以优势视角发现这些大学生士兵的闪光点,宽容他们初来部队出现的军事素质差的短期问题,帮助他们在产生自我质疑和自抛自弃的情绪时顺利过渡,待他们利用自身现有优势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之后再逐步加大对军事素质和军队纪律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培养模式在方向和顺序上同以往大不相同,这也是针对大学生士兵群体特征采取的新实践。

(二)用价值引导大学生士兵服从军队纪律

军队承担着保家卫国的圣神使命自然需要铁的纪律和严肃的上下氛围。大学生群体生活和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判断。90年代的青年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持肯定态度,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信心。[6]将这些已经深深扎入青年心中的价值观作为引导大学生士兵自觉服从军队特殊环境和规则的精神力量,之前的问题便能得到破解。

大学生参军本就表达了将个人价值同国家民族连接起来的崇高理想,“人的任何规定性都是不确定的,是需要也是可以突破和改变的,人在他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赋予自己新的规定性”。[7]结合斜杠青年特征,让大学生士兵把崇高的个人理想和军营练兵打仗的日常生活新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应感,最大化地激发和调动大学生士兵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本领,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部队创新管理的双目标。

(三)为大学生士兵横向技能发展护航

真正的斜杠青年属于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在军队,练兵打仗服从管理是对“专”的要求,积极发挥个人才能,在人才空缺的岗位和任务上发挥自己特殊的价值则是对“多能”的体现。Wapanick[8]强调,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跨界整合能力、快速学习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军队要巩固大学生士兵终身学习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军旅生涯不断充电,同时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把以往只强调“左脑能力”初步发展成为“左脑能力”同“右脑能力”并重,把战士创造力、共情能力,全局思维能力并重发展。

斜杠青年是一群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晰的人,他们会根据当前条件拓展自己的身份,但是斜杠来之不易,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挑选培养特定人员时要优先选取能较好完成本职工作且有余力的人员,在连队内部成立特长小组,挑选骨干人员鼓励其担任组长负责在一些任务中执行策划组织工作,同时带动有兴趣的士兵加入小组学习相应技能。主官不仅要让每名成员切实参与到具体任务中还要在年终对促进连队建设和发展的优秀人员予以表彰,给予推优入党、评为优秀士兵的同志加分。互联网教育的推广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通过网络就会有不同门类的培训课程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管理者要鼓励战士实行线上线下个性定制学习,拓展年轻战士技能学习的渠道,鼓励一些学有所成的战士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为退役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军队存在面对这样一群与以往士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人能力较大差异的大学生士兵管理上的紧张感和无力感。军队管理者确实想利用好这批人才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和他们越走越远。笔者结合自己在部队工作的经验,创新地将“斜杠青年”的群体特征作为军队基层管理者解读大学生士兵的重要概念,探索如何从中总结出一套人尽其才的管理新方法。大学生士兵作为军队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希望当他们背起行囊走向军营的那一刻,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充满血性和期待的新集体,更是一段让他们快乐成长铭记一生的重要旅程。

猜你喜欢
斜杠连队士兵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斜杠”时代,请看江淮恺达X6轿卡全能版如何接招?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一三〇团“民事连办”方便群众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士兵独白
士兵与海豚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