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拓展学习方式创新的区域实施策略*

2020-01-02 19:56徐国新
江苏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泥人徽州研学

徐国新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但如果完全依靠学科课程、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必须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推进区域综合素质拓展实践活动中,转换学习场地,创新学习方式,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

一、从班级学习走向社团学习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把社团学习作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抓手,着重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推行社团建设,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习从班级走向社团。

“内”是指各校充分利用自身师资力量,或是鼓励学校把学有专长的学生家长、社会相关有资质人员引入学校教学,建立各类社团,建设富有区本与校本特色的课程,定时定期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成立特色社团,像雪浪中学的“雪浪茶艺”社团就很有特点和影响力。区教育局倡导学校成立一些体现地方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当前一些传统文化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成立这样的社团组织,让地方文化的火种能得以保存,能尽可能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以无锡为例,惠山泥人誉满天下,但面临着断层的危险。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让惠山泥人走入课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滨湖区文慧小学让学生走进中国泥人博物馆,跟着教师一起学捏蜗牛,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对泥人的兴趣,了解到泥人传承的现状后,自然生出一种传承泥人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的:“惠山泥人是家乡的名片,是艺术的瑰宝,我要让大阿福的微笑永远流传下去!”

“外”是指建立区域活动联盟和区域特色展示评比活动,比如推行“棒球发展联盟”“玩转足球传奇”等区级层面的大型比赛活动。以评比促进学校社团建设,以比赛提升社团质量。我们还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机制,以此纳入校级领导的年终考核评价体系,来有效保证各校社团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在区域内推动社团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有效弥补课程开设不足,而且多样的社团类型,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从课堂学习走向基地学习

目前,我区青少年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心理比较普遍,比如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差;意志薄弱,缺乏吃苦精神等。这些问题,单靠学校的学科教育很难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品质?区教育局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社会资源,投入大量资金,与之共同开发建设区域青少年实践基地,用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为青少年设置一个新的学习和成长的空间,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基地学习,开展团队身心拓展训练活动。目前已建成江南大学实践基地、民防科普拓展教育行动实践基地、马山生态环境拓展教育活动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成,使滨湖区青少年有了更高等级、更高规模的实践基地,让他们能在不同学段接受不同的拓展训练。

区级基地活动课程总目标为“走进基地,探索奥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但不同基地的教学目标定位各不相同,形成互补,有助于滨湖区域内的青少年接受系统完整的拓展训练。基地内的拓展训练注重学生感受学习,旨在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单在课堂上听讲。以马山实践基地为例。学习时间两天,有篝火晚会、急救包扎、火场逃生、“希望大厦”“鼓动人心”走木板等丰富多样的学习项目。学习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侧重游戏体验,强调团队合作。雪浪中心小学等学校还让学生走进农耕基地参加劳动实践,还有许多学校带着学生走进博物馆、花卉园、影视基地、科研场所等活动基地学习。这种基地体验式的学习,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提高他们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形成面对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目前,基地建设更加成熟,拓展内容更加丰富。每学期到基地进行拓展学习已成为滨湖区各中小学固定的学习内容,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通过基地“在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成长。

三、从学校学习走向社会学习

研学旅行是滨湖区教育局推进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种通过旅行、“在场”观察而开展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书本知识理解,实地感受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能把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优化知识结构,形成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因此,滨湖区教育局大力开展研学修行活动,让学生从学校学习走向社会学习。

为了规范有效地推进研学活动,区教育局提供研学菜单,供学校选择研学线路,按不同年级开展适合的研学修行活动,并编写了《研学修行知与行》《跟着课本做研学》等系列丛书作为研学指南,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体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考察、探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内容,达成课程目标。以九年级“赏黄山自然风光,探徽州独特文化”研学修行为例。在三天的研学活动中,第一天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参观徽州古建筑的乡村、民居、水系砖木石雕及建筑所附属的楹联,通过这样的游学,学生了解了徽州古建筑类型,三雕工艺与楹联文化,理解“家园”与“安居乐业”的含义。第二天登临黄山,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学:跟着徐霞客的黄山游记行走,学习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认识黄山沿途所见植物花卉,欣赏名家画笔下的玉屏楼、光明顶等实景,揣摩玉屏楼、鳌鱼峰、始信峰等名家摩崖石刻,探究黄山地质地貌特征,锻炼登山的毅力。第三天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学习“徽州民歌”“徽州剪纸”。走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厂区,参观徽墨与歙砚的生产线,了解徽墨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一道工序,体验徽墨描金工序,制作一锭徽墨作为徽州研学的纪念品。研学旅行活动,丰富了学生课程履历,在系列研学旅行、社会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力图把知识融会贯通,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生活文化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泥人徽州研学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徽州人
捏泥人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胆大镇的泥人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