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4)
随着乡村建设热潮逐渐兴起,文化艺术领域许多单位陆续积极参与进来。一些院校设置了针对乡村美育、乡村文化建设等方向进行探究与实践的相关专业;部分艺术团队及艺术家开始对一些乡村社区进行调研,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组织艺术活动等方式介入乡村建设。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形式与媒介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形、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所用方式不尽相同。应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现实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介入形式,以达到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许村计划”以及后来提出的“青田范式”都为中国乡村艺术文化建设摸索出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许村是山西省和顺县的一个偏远山村,艺术家渠岩在这里驻地十年之久。他通过前期对许村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形地貌等方面的调研,渐渐将“许村计划”梳理成形。许村一带盛行祭拜土地神,于是渠岩以“灶火节”、土地庙等元素为切入点,在2011年举办了第一届许村国际艺术节,以此保留与复兴民俗活动。第二届艺术节以“魂兮归来”命名,旨在传承当地宗祠文化。至今,许村国际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脸庞,村庄》记录的是有“新浪潮祖母”之称的阿涅斯·瓦尔达和年轻视觉摄影师让·热内一起进行的大型艺术项目。他们通过随行的相机给人们拍照,把路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的面孔放大打印并张贴在不同地方。这部作品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同时又具备广泛的公共性。案例中所选取的每个“样本”都有其个人特色以及所代表的人群。影片以影像方式使当地居民直观地感受艺术在乡村中的作用,让他们接触艺术、感知艺术,认识到每个平凡劳动者都具有价值,都值得被歌颂。
宝藏岩历史聚落位于台北市中正区汀州路3段230巷,它包括宝藏寺、宝藏岩历史聚落社区及艺术家工作坊。该地学者提出“艺居共生”的概念,以艺术介入活化历史古迹,同时借此保留住一代人的回忆。截至目前有138位艺术家正在驻村,并已邀请了338位国际艺术家至村访问交流。这里的居民与艺术家共同生活,其乐融融。艺术家从社群生活中获得灵感再以艺术作品回馈于社区,而社区居民也有机会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正因为艺术家与居民的共同努力,才形成了宝藏岩如今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既保留了历史古迹,又注入了艺术活力,使得该地从濒临拆除的建筑群变为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生态区。
2019年7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李勇副教授、曾晓嵛老师带领8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在宁波市宁海县石家岙、白龙潭两村开展“美遇·艺行”——时代画卷中国梦主题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力图与村民们共同完成村庄创新改造,以“艺术营造乡村、家庭”“教科书式的改造方案”为主要策略,将美育传播介入乡村改造过程,同时根据村庄的历史文脉、地理环境,对村庄进行彰显农村特色、地域特点的再设计。
对石家岙村庄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村中贯穿村庄的主路上,包括主路上的电线杆、主路沿路的墙面、主路中间的一处水泥地小广场、主路沿路绿化带等。小分队以“花花世界”为主视觉打造童趣、明亮的特色村庄街道。白龙潭村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村后沿线陈旧低矮的住宅用房,借以外立面水泥毛坯墙面改色,提高整体视觉;同时利用日常生活物品,构成兼具创意和美化功能的门面、转角营造。目前,墙体色彩喷漆已完成6000余平方米,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景观点。
作为外来人士,艺术家在驻地创作时会自然而然地从“他者”角度思考。例如周韵在《谁的乡村,谁的共同体?——品味、区隔与碧山计划》中提出的“星星”与“路灯”的问题,外来者想要看星星,而当地人却更想要路灯。不论是展开“许村计划”的渠岩还是其他国际知名策划人,对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都始终秉持着以村民为主体。因此介入乡村之前往往需要通过前期实地调研与当地建立关系,梳理当地的问题以及诉求。以村民为出发点,从乡村的角度来看问题。只有这样,村民才能更易于理解与接纳艺术,而艺术家也能够逐渐探寻到乡村建设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
艺术家无论以任何形式介入乡村,首先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地的背景。因此,前期的桌面调研与实地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家在进入乡村过程中不仅需要查阅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可以深度挖掘乡村生活、民歌民谣、村民精神等一些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因此也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对于历史古迹,首先要秉持敬畏与保护的态度,倡导政府与村民重视。另外对于民间艺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更需要致力于继承、宣扬、衍生,从而实现民间艺术作用的最大化,保留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人文记忆。
当下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艺术不仅是单纯的架上艺术,还包含了影像、装置(声光电)、剧场、表演、行为等多元的创作形式。艺术家必须在结合乡土的基础上选择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以充满创意的作品使得原本司空见惯的村庄焕然一新。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可以通过艺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艺术与文旅产业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以艺术为内核,文旅产业为空间外延,以产业链模式为导向,构建文旅发展视域下的艺术生态模式。同时建立驻地工作小组和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发后续艺术项目与活动,鼓励居民参与艺术创作,共同绘制美丽乡村。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应以当地村民为乡村建设的主体,钩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地方文化备案;以视觉形态的公共艺术建构和融入地方生活艺术项目为主题,形成区域特色工作内容;以乡土文化的活化为目标,结合文旅产业,推进乡村美育行动,恢复乡村的创新活力,促进乡土传统文化的生长力,从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的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