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宁县博物馆 福建 宁德 355400)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周宁县就陆续有村民前往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务工经商,主营建材、钢贸、金融、担保等业务。多年后涌现出一批较为成功的商人返乡投资公益建设,从个人捐资建设宗祠、村道、桥梁、路亭等基础设施,逐渐转向投资乡村旅游开发。他们都经历了从返乡公益建设转向商业投资的过程,其中既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呈现出诸多转型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在周宁县的返乡公益建设中,陈峭村最为典型。陈峭位于周宁县西南部,为火山岩地貌,景观独特。又因村庄远离集镇,交通闭塞使古老的村落及乡村民俗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陈峭村具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农耕文化传承,具备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陈峭传统村落和自然景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家五兄弟注册成立了“周宁陈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以资金、耕地、菜地、茶园入股,前后共投资7000多万元。完善了北连政和县洞宫山景区二级路,西接国家鸳鸯溪自然保护区的观光栈道,兴建游客集散中心、观景池等游览设施,周边种植了2万多株名贵树木。陈峭村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3A级景区、福建最美乡村。地方政府也给予很大支持,投入巨资建成县城至陈峭村的旅游专线公路,使这个濒临空壳的边远古村落焕发新的生命力。原先空置的古民居基本都改造成民宿,到了夏季更是一床难求。
纯粹的乡村公益事业,投入可多可少因人而异。可是转为商业投资尤其是景区建设项目,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一旦出现资金断流,前期的工程将成为问题工程。陈峭景区建设主要依靠陈观庆五兄弟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用地多为村民的自留地,村民以自留地估价入股,投资主体承担主要风险。2012年以来,由于银根紧缩,钢贸企业整体滑坡,以经营钢贸建材为主的陈峭村家族企业同样受到影响,出现资金萎缩,限制了陈峭旅游事业的发展进度。这一时期动员村民出资完成扫尾工程几乎没有指望,由于土地属于集体产权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投资主体改变投资战略,继续投入少量的资金完善扫尾的工程,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活化传统民俗提高村落知名度,以保持客流量,增强村民对旅游开发的前景信心。邀请高校专家参与文化建设与品牌推介,并将陈峭村成功申报为中国传统村落,先后获得专项保护建设经费900万元用于修缮和维护传统建筑。将陈峭稻草龙传统习俗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已成为重大节日及接待旅游团的常规表演节目。通过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立足点,弥补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逐渐使其重新走上正轨。
陈峭村是以陈姓为主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不管是出于亲情还是有感于陈家五兄弟早期对家乡的贡献,都离不开村民对旅游开发前景的期盼。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村民愿意以土地估价入股的方式参与家乡建设。经过不断改造,陈峭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逐步成为闽东地区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特色传统文化古村落。旅客不断增加,部分村民通过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开始增加经济收入,但也有一小部分村民由于人手少或房屋位置偏僻无法通过提供服务增加收入。由于处在早期开发阶段,集体收入不足以维持环卫、安保等公共开支,原有的菜地茶园估价入股用于景区建设,有些村民不但分享不到红利,反而还减少了原有的收成,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甚至带来产权纠纷。
由于家庭情况不同,造成各家从中受益的差异性较大。由于该村的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无门票及公共娱乐项目收入,周宁陈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股东陈氏五兄弟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股权而无股份分红。陈峭是以村落及周边环境为景区,其行政管理权属村民委员会,政府对陈峭的资金补助也由村委会支配,开发公司由此逐渐边缘化。因此,景区与行政村的管理决策权的重叠亦成为今后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
从公益投资到商业投资,随着投资目的及主体的转变,要继续拓宽资金渠道。在保证资金可持续性的同时,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实行招商引资,吸引民间投资者,扩大宣传,开发收益性旅游项目(如利用陈峭地势特点,开发溜索、缆车等)。通过投资、投向的多元化和投资来源的多渠道等方式分散单个管理者和投资经营者的经营风险,改变单纯依赖乡贤、商贾投资的单一投资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日益关注和重视。但是如何正确办理土地转用和征用手续,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流转问题也是开发乡村旅游经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缺失和模糊,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宅基地还存在向旅游服务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流转的隐形市场。在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同时,及时通过合法的法律途径进行土地确权,并通过建立乡村旅游经营保险或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完善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和交换体系,合理评估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价值,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等方式,减小收益分配不公的风险。
从陈峭村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模式的转型问题会带来很多附加矛盾;缺乏有效专业的管理团队,也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受限制的重要原因。随着投资的增加,无论是从市场推广、宣传到周边产品的设计等,都急需一个专业的策划、管理团队,打破家族管理的模式,深入挖掘本地人才,同时广纳社会人才,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综上所述,从返乡公益捐资到商业投资转变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前瞻性地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转型问题。应在前期做好相关产权、股权的认定,政府、企业、村民之间也应在开发建设初期商定好股份占比,尽可能多地有效规避因投资获益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保证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