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22)
现代传播学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理论,论述传播过程中涉及到 :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1]。对传播现象的优化,可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切入,形成行之有效、相辅相成的传播策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传播现状,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和策略。
目前非遗外宣英译传播的主体格局还没有形成,在政府部门、非遗传承人、高校研究机构、民间非遗保护组织之间,配合和联动性不足。由于非遗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独一性的特质,非遗外宣英译文本的翻译和传播难度较之其他文化艺术领域难度更大。作为传播主体,政府应保证外宣渠道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高传播受众的接受度,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但政府在主体格局中占据过大比重,其他传播主体之间的平衡则会被打破,无法有效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形成一个政府单向性传播的无形闭环,很容易使得非遗外宣工作只限于政策性的表层实践。政府之外,民间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文化的主要保护者,应深入到非遗外宣传播活动的第一线,将非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生动实际地展现给传播受众;在这种互动式的交际过程中,还可以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将非遗外宣工作活态化。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政府机构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长效支持和保证,还需要储备有充足的外宣英译人才,解除非遗传承人在语言上的限制,才能做好非遗外宣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研究机构的重视,通过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招揽省内外相关专家建设非遗外宣英译的人才资源库,开设相关外宣英译的课程设置,吸引更多专业翻译人才在这一领域发展。
可见,在非遗外宣英译的各个传播主体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由各个主体对非遗外宣英译工作的不同职责,交互合作,互通有无,形成一个政府一元主导,传承人、高校和民间组织多元共进的传播格局。
重视理论研究,丰富理论成果,形成理论体系,这是非遗外宣英译在传播内容方面的着重点。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意味着非遗外宣英译有了理论框架和翻译标准。黄友义在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中提到外宣译文需要满足国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应符合其思维习惯,同时还要遵从中国发展实际[2]。整体来看,非遗外宣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信息资料的匮乏使翻译研究的语料储备不足,造成了很大的翻译困难。
加快非遗翻译语料库的建立,可以丰富翻译语言,进行外宣翻译的实证研究,建立标准化翻译策略,实现资源整合,为非遗外宣英译的持续研究提供保证。要注意理论创新,对非遗外宣英译中出现的难点要结合翻译实际进行处理。如在非遗外宣英译过程中,对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妥善应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如人名、地名、朝代、民俗或典籍名称等,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式翻译。
在新媒体时代,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在保证政府官方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增加民间宣传途径,建设多方平台,增添外宣要素,扩大平台影响力,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日渐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在从广度逐步向深度拓展,其技术、平台、思维的优势都可以很好地提升非遗外宣的影响力。通过网络新技术、新平台的宣传手段,可以实现非遗文化的跨区域跨国宣传,吸引国外受众的关注。
非遗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该从平台的内容建设、技术建设、推广建设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内容上,保证官方权威内容的发布,但同时增加从民间传承人,民间非遗保护志愿者角度的文化深度报道,增加宣传内容的亲切感,并提供质量保证、更新及时的英文翻译内容 ;技术上,应该考虑到交互式信息传递的创新性,添加平台的交流和互动功能,形成大数据下的点对点推送机制,抓住受众群的偏好,提高内容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推广方面,初期应该依托主流网络交互平台,如国内的微博、微信平台等,建设相关公众号,进行稳定且高频次的更新,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传播受众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地位。为了保证传播效果,在对非遗文本进行外宣英译时,译者如能对译文的目标受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文化、语言、知识水平、兴趣偏好等多维度综合预判,明确受众目标对传播信息的核心需求,有利于译者选择更优化的翻译策略。为更好地了解目标受众,应针对性地进行规模化、长期化、科学化的调研工作,收集外宣英译成果的受众反馈,把握目标受众的整体情况和偏好,以找到衡量翻译策略优劣的大标尺,从而帮助译者对译文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处理,特别是在译文的词汇难易度、句子结构、文本长度以及文本可读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选择形成导向,从而提高译文质量,保证传播效果。
在广西,非遗外宣英译的目标受众涵盖了东盟多国群众。由于各国受众之间均存在差异性,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时,应强调译文内容的通识性和普适性。根据艾克西拉的观点,可以用非文化专有项来翻译文化专有项,即绝对泛化翻译策略[3]。如在处理一些名称时,可以在其后添译类别词,使得受众更好地理解名称所指信息的种类和归属。运用各国受众都普遍认知的文化符号来翻译我国文化特有的概念,可以让受众立即理解译文的所指,进而提高受众对译文的接受度。
在坚持效果为先的原则上,如何整合传播“5W”模式中的各个因素,使之成为一个互相促进,有机合作的整体,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实现手段。在非遗外宣英译中,政府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同时外宣英译人才的培养需同步跟上,译者主体必须要保证翻译内容的有效和权威性,依托多渠道传播途径,拓展新传播平台,着重于传播受众对信息的核心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可见,传播过程是一个从传播源到接收源的完整闭合,如果分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势必会影响到其余环节的实现,从而降低最终的传播效果。随着信息互联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背景下的语言服务技术实现变革,正是为创建有效传播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