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全域旅游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范围内,以旅游业为优化产业,通过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发展理念或模式[1]。文化旅游是全域旅游模式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张家界作为湖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于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张家界正式实施《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旅游活动中,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前来观光。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成功地对这些带有民族性、地域性、多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外宣翻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全域旅游为背景,从传播学的视角探究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原则,以期实现其准确、高效的外宣翻译。
张家界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各方面,其中包括张家界阳戏、桑植民歌、张家界高花灯、桑植白族游神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承载张家界地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张家界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帮助张家界从景区旅游升级为文化旅游、吸引国外游客、打造国际名片的关键。因此,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目前来看,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存在很多问题。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外宣资料充足,但缺乏对应的英文资料。以网站为例,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有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尽介绍,但却没有相应的英文简介。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网站上也是类似情况。市面上并无关于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畅销英文出版物,也阻碍了其对外传播;在有限的英文外宣资料中,也存在译者缺少文化背景,译文错译、死译较多、译名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做好外宣翻译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问题,译者应以合适的翻译原则为指导进行外宣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属对外传播范畴,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只有遵循传播规律的外宣翻译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2]。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传播过程5W模式,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3]。其中,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应该抓住传播内容、关注传播受众、注重传播效果,遵循目的性原则、受众性原则以及文化认同原则。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而言,其外宣翻译目的就是传播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向游客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故而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传播目的起着关键作用。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译文文本即传播内容将对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产生系统性整体性影响。为有效实现传播目的,只有把握好传播内容,才能实现自然、顺畅跨文化交流。因此,在进行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时,译者应首先遵循目的性原则,明确其目的是宣传张家界多元民族文化,并采用适当手法确保译文受众可以理解和接受译文,最大限度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和效果。如“矛渝”,一种古代时期的战舞,可使用音译加注法,将其译为“Maoyu(The Spear Dance)”,符合目的性原则,不仅呈现了张家界特色民俗文化,也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张家界全域旅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品中,可以有效增加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感和体验感。这种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充分满足外国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旅游心理需求。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应以受众效应为准则,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语言习惯、信息需求和审美定式,激发其旅游兴趣,以真正实现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目的性预期功能。如“凤凰展翅”,一种跳丧舞的动作,可采用直译法译成“The phoenix spreading the wings”,使得受众顺畅地理解源语言的表达意图。“译者是‘传播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要消除隔阂,把源语文化的意义传递给目的语文化的读者。”[4]
全域旅游中的文化旅游是通过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吸引世界游客前来游览,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外游客和我们之间的接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5],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使我们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美学标准上都有明显不同。因此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译者在进行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时,可以着眼于文化认同原则,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目标受众需求,帮助译文受众最大程度上接受目译文,进而将张家界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真正推向世界。如“哭嫁歌”,可采取音译加类别词法,处理成“Kujia songs”,类别词“Songs”的使用让受众有效理解文化内涵,最大程度获得文化认同,有效打破信息传递障碍。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张家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让民族特色文化通过国际化传播手段得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在中华民族文化对外输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从传播学出发遵循目的性原则、受众中心原则、文化认同原则,紧扣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外宣翻译目的,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接受程度和文化背景,让受众在文旅活动中获得文化认同。通过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受众在文化旅游过程中,能最大程度上接收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