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视角下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2020-01-02 17:54韩珊珊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旅游农业文化

韩珊珊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在城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向往和追求也越来越强烈[1]。中国乡村旅游源于20世纪末,经历了将近30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农家乐、休闲、采摘、游学为主的营销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和创新。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是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其区位与城市相邻,服务对象为城市的游客,与其他乡村旅游相比,市场需求量更大,客源也相对稳定,在当前乡村旅游市场中占有量较高[2]。但是,当前由于受到城市化的影响,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文化气息逐渐减弱,城镇化愈发强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未来的发展。

1 文化创意视角下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1.1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即人们在农村地区进行的活动,它以美丽的乡村文化为基础,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为吸引,将周围城市的居民作为主要客源,以满足游客的娱乐、学习和亲近大自然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方式[3]。乡村旅游的核心为乡土文化,它是乡村旅游的关键环节,没有乡土文化的乡村旅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乡村旅游。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以城市为依托,分散在城市周围,是同时具备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双重特点的旅游形式[4]。它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特例,同乡村旅游具有很深的联系。它存在于都市郊区的“三农”地区,主要以欣赏田园风景、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农民自己耕种具有特色的蔬菜或者水果,为游客提供采摘等活动,通过欣赏自然景色让游客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享受休闲的农家生活。根据经营性质、产品定位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分为农业型、度假型、文化型以及生态型。美丽的田园景色、浓郁的风土人情、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质朴的农家生活,可以为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城市居民提供短暂的休闲假期。同时,在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实施当中,既可以推进城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总结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顾客来源稳定。当前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城市污染情况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迫切地需要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选择到城市周边的郊区散心,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为都市郊区型旅游的顾客提供了稳定的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旅游、休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也使得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客源不断攀升。客源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使都市郊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得到有效利用,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和就业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兼具都市和乡村的文化特色。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目的地一般都处于城市周边,同时受到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的影响,使得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彰显出较强的乡村文化特征与城市文化气息[5]。

第三,景区的科技性大幅提升。产业化是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很多乡村都开发了观光农业园、生态采摘园、农业科普基地等,使得以此为基础的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科技性大幅提升。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研发、营销、旅游的有机结合,不仅让游客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发产品,还可以为都市提供一定的新鲜食材,增强了旅游景区的科技性和现代化程度。

1.2 文化创意视角下开展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逐步推进,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特色景区形成、推进农村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以城市为依托,利用乡村的农业资源,合力建成旅游景点,受众顾客为乡村和都市消费群体。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消费的提升,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游客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景点提出新的需求,这样也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更新和升级。另外,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为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促进特色景区的形成。以往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主,主要体现在“游”上。但是,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渐被多元化的旅游形式所替代,新发展起来的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已经开发出新的休闲游乐形式,在“游”的基础上,还开发出游客主题住宿、农产品购物和玻璃栈道、漂流等娱乐项目,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第三,推动农村振兴和发展。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推手,增加了都市和郊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扩充引进资金的渠道和数量,使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城乡融合度,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6]。

2 合肥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1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第一,合肥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截至2018年底,合肥的城镇化人口已达到8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连续三年居安徽省第一。同时,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稳居全省之首,旅游消费繁荣。其中,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是本地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构成。当前,合肥市已然形成以环巢湖、紫蓬山、大圩和三十岗为主的乡村旅游度假休闲区。近年来,合肥重点打造“环城、环湖、依山、傍水”为主题的休闲农业,重点推出农业体验、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农业园区、农家乐、农业科普、度假养生等多种乡村旅游路线和产品。依托苗木、草莓和龙虾等优势农业产品,打造“合肥龙虾节”“长丰草莓节”“肥西苗木节”、陶楼“桃花节”、大圩“葡萄节”、三十岗“西瓜节”等精品乡村旅游品牌,全市乡村旅游得到高速发展。

第二,资源、资金合力促发展。合肥城乡发展多年,由于政府在资金、资源上的大力支持,周边郊区的农业纷纷朝着现代化方向靠拢,逐渐建立了许多主题休闲农业观光园。历史上,合肥也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郊区乡村经过多年的发展,渐渐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自然景色,这为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至此,这样更加快了合肥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

2.2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市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合肥市政府在该方面的态度直接影响合肥市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合肥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开始得比较晚,在经验积累上不足,主要表现为思维不开拓、缺乏创新性、不敢尝试和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同时,合肥近年来并没有制定细化的、可以直接参照执行的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专项产业规划类文件,相对应的配套措施和体系也待完善,国家支持政策、监督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没有得到落实,缺乏针对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监管体系,在运营、监督和意见反馈方面存在缺陷。

第二,市场发展秩序较混乱,阻碍了乡村旅游发展。首先,当前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市场的运作、把控和监管仍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由于监管乡村旅游市场的管理者多为当地基层政府,之前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合肥郊区某些旅游景点的开发、运营和监管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乡村旅游市场秩序被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经营者不熟悉旅游市场经营规则,习惯了自由的经营方式,导致市场规则形同虚设,起不到明显的约束作用。其次,乡村旅游内部也存在着问题。一方面,乡村旅游行业的开发商、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户为了获利,忽视了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风情与人文情怀景致的开发与利用,将重点放在如何获得经济回报层面,景色和景观设置没有凸显本地特色,对今后发展没有具体和翔实的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另一方面,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门槛设置较低,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旅游行业培训,在经营管理、服务态度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很好地适应游客更多的要求。

第三,乡村旅游乡土性不足,发展模式粗放。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缺乏乡土气息,这从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有所表现。因为在城市周边,离城市较近,受到都市发展的影响,郊区的房屋建筑风格与城市建筑相似,大多使用瓷砖、铝合金门窗进行建筑修饰。同时,为了吸引城市游客,很多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景点在自然风光中增加了很多人工景色,过多的人工修饰掩盖了原有的乡土风情,使景点失去了乡村的特点。此外,乡土氛围的缺失使得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严重缺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乡村活动也仅限于“吃农家饭、采摘、住农家院、看树看花”等低水平的旅游形式。粗放的经营模式使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只能停滞在“小打小闹”的层面,不能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第四,基层民众积极性低,减缓乡村旅游发展脚步。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参与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受到我国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从事基础的农业生产是我国农民观念中的营生方式,这导致很多农民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当中。此外,由于旅游行业受市场的影响较大,游客的选择性很多,导致旅游行业前期投入大、资金获利慢、短期效益不明显。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使农民参与积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脚步。

3 文化创意视角下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3.1 政府应健全政策体系并规范市场秩序

“放、管、服”是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行的改革措施,目的是通过政府的调节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和要求。具体到乡村旅游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下到基层,不断贯彻落实“放、管、服”政策,对乡村旅游产业审批手续进行简化,精简监督流程,为参与乡村旅游的行业主体获取更为灵活的市场参与机会创造条件,并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服务市场主体为标准,努力扮演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当中,切实贯彻落实好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利政策,运用创新思维、法治思想,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完善、健全法制体系。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行业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关注旅游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在必要时为乡村旅游行业提供援助。其次,给予乡村旅游财政资金的支持。对欠发达地区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提升旅游观赏度和休闲度,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实现政府与市场主体共赢的目标。再次,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发挥社会投资主体在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投资方与获益方共同盈利原则,带动社会群体参与旅游景点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2 市场应做好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化升级

现阶段,合肥市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与其他乡村旅游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有所欠缺,各个地区具有特色的农业经营模式尚不成熟,旅游产业内部不能有效地协调发展,互助共赢的格局没有形成,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问题。还有的地区,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利益往往漠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所以,应该对城市、郊区和农村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优化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增加服务型产业的比例,拉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应该积极与社会其他产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优势产业发展经验的学习,扬长避短,促进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扎根乡村文化,推进农村旅游产业化发展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需要加强旅游景区本身的乡村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文化创意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首先,加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展现。除了现有的农业生态园和农业科普园,还可以开发新的休闲农业形式,比如亲子庄园、游客农庄或者植物庄园等,推进休闲农业的多种类发展。不同形式的农业庄园可以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体会到亲近大自然的欢愉,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建立高端农业休闲旅游。比如以大圩的“葡萄节”为例,传统的“葡萄节”仅仅以葡萄采摘为主,如果可以和葡萄酒酿造相结合,除了提供采摘娱乐项目外,还可以教授游客葡萄酒酿造技术,或者免费帮游客酿造葡萄酒,游客在体验采摘的同时,还可以亲自动手酿造葡萄酒,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发展方式。其次,利用郊区距离城市较近、交通方便的优势,为城市居民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提供场所。比如与学校合作,专门为学生打造“萌宠乐园”旅游品牌,其中可以设置体能训练、滑草、滑沙、农村动物观赏、丛林冒险等娱乐设施,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还可以为城市居民举办聚会、生日会、订婚和结婚庆典等提供场地和一站式服务。再次,发展特色民宿,将乡村旅游由短期观光游向长期度假游转变。例如肥西苗木节中的民宿打造,可与苗木节主题相结合,将住宿环境与苗木产品、苗木文化创意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苗木住宿环境,从而突出苗木文化旅游创意,增强苗木旅游的吸引力和魅力。最后,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相结合,创造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相结合,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社会基层应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积极促进社会基层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不能一味地接受政府和投资者的安排,而是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开发商、政府进行沟通,这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农家乐”不是某个老板或者少数农民的农家乐,广大农户都应该积极参与,广泛出力。另一方面,增强游客与开发商、游客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拓宽交流渠道,让游客的意见能够直接、有效地进行反馈。开设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积极听取和采纳游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游客反映的不良问题,及时调查,严肃处理,保证游客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只有将农民与游客的智慧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伴随而来的城市污染现象也日益凸显,生活压力的加大,让城市居民迫切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来缓解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由此而生。本文重点讨论了合肥市周边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文化创意视角下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以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将本地特色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强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明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社会、市场、政府三者的积极参与和沟通,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