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瓷仿古看宋代瓷器与夏商周青铜器的文化关联

2020-01-02 17:50
文化产业 2020年23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文化在政治文化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瓷作为中国瓷器发展顶峰的结晶,文化内涵丰厚,那时的仿古之风是其与三代青铜器产生的不可掩盖的交融。对宋瓷的仿古之风进行研究论证,旨在探明夏商周青铜器与宋瓷的内在文化关联。

一、三代青铜器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如铜与锡的合金为锡金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其他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在中国的商周时期,青铜被称为金或吉金,其主要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

中国约从二里头文化时期进入青铜时代,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四个时代。至战国时期冶铁业出现,铁器在生活中广泛使用,中国青铜时代结束。中国青铜器从夏代开始制作,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是小件的工具和兵器,形体小,造型简单,制作粗糙,一般没有纹饰。进入商代,青铜器数量逐渐增多。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制作较粗糙,造型淳朴,以酒器为主,这是商代朝野酷嗜饮酒的体现。商中期,礼器种类更加丰富,器物明显较前华丽厚重,装饰线条变得细而密集,纹样更加立体,兽头等高浮雕、圆雕性的装饰已经出现在尊等大型器物的肩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质地上乘,制作精细,种类繁多,纹饰也更加精美。“三层花”的装饰纹饰流行,通常花纹布满全身。春秋晚期铜铁工业并行,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被飞速发展的冶铁工业取代,但在一些特殊产品的领域中仍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青铜器从本质上来说是统治者身份、权力的象征。商代统治者喜好享受,好饮酒,因而酒器众多。青铜礼器造型、纹饰、铭文的形式遵循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蕴含的神权和王权的结合。西周统治者认为商是喝酒亡国,因此这一时期酒器减少,礼器增加,强调等级秩序,以礼治国。西周青铜器主要是王臣之器,东周时期王臣之器不复见,主要为列国之器,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春秋战国,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思想空前繁荣,青铜器的使用出现了“钟鸣鼎食”的组合,这时青铜器礼器功能逐渐削弱,更多地作为生活日用器使用。

二、瓷器时代

陶瓷是指用陶土和瓷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瓷器出现于商代中期,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工艺步入成熟,脱离了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迅速发展,形成系统化,独具特色。隋唐时期,瓷器制造步入繁荣阶段。宋代是瓷器艺术发展的顶峰期。元代,景德镇作为瓷器生产中心,代表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由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史上的繁盛期,瓷窑分布广泛,数量丰富。从1949年来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我国有170个县分布瓷窑遗址,其中宋窑占75%。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和浙江龙泉窑(青釉瓷器)、福建建窑(黑釉瓷器)、河北磁州窑(白釉釉下黑花瓷器)、江西景德镇窑(新青白瓷)。这些瓷窑不仅烧制独具特色的瓷器,还带动周边其他地区烧造同种产品,从而形成六大瓷窑体系:北方烧制白瓷的定窑系、烧制青瓷的耀州窑系、烧制钧釉瓷器的钧窑系、烧制白釉黑花器的磁州窑系,南方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青白瓷系。这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瓷窑烧制出大量精品,种类和造型丰富,适应了人们生产生活之需。宋瓷之美的代表为其釉色,如以汝窑天青釉、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为代表的青釉工艺在宋代达到顶峰。

三、宋代瓷器的“仿古”

宋代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仿古瓷器。宋瓷“仿古”是指宋代瓷器仿制三代青铜礼器之举,器物质地有铜、瓷、木、竹、漆等,主要器形为陈设器和祭器。

金石学的繁荣发展为宋瓷“仿古”奠定了理论基础;“仿古”在宋代兴起和繁盛,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同样适应文人儒士的精神需求。自西汉到北宋时期,官方和民间收藏的三代青铜器已非常丰富。北宋末到南宋初,通过研究三代青铜器并以所获心得来校正文献、经礼的治学方法——金石学兴起。当时的学者研究三代青铜器造型和铭文,建立新的定名体系,同时地方文人雅士间兴起考古之风,诞生出专门的金石学著作,如南宋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赵九成撰《考古图》等。金石学的兴起,克服了先儒以文字为凭考据文字的不足,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与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北宋初期,朝廷议定恢复礼制,人们生活中的器物造作开始出现复古现象;北宋中期,陶瓷器的礼制意义被提出,祭祀天地、神祖的祭器被改用为陶瓷,以应三代以来的礼制;北宋晚期,宋徽宗以金石学的研究成果——通过遴选的合乎古制的器物为模本,开始大范围仿制三代礼器,并且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制造。南宋早期,高宗尊崇复古,官窑仿古瓷制造业也到达新的高度,并对民有制瓷业产生重大影响;到了南宋中晚期,官窑瓷器生产除了宫廷化,更趋向日用化,别具一格的龙泉窑仿古青瓷为其中代表。

由于宫廷中大部分祭祀用器改为瓷器,在南宋官窑瓷器中出现了一些仿商周青铜礼器和玉器造型的瓷器,如穿带瓶、琮式瓶、觚式瓶、三足尊、簋式炉等。这个时期,穿带瓶器形烧造较多,它的造型来源于商周青铜礼器,周代的穿带瓶上就较多装饰兽面纹。宋代的仿古瓷多为素面,有的器面装饰开片纹,以官窑或龙泉窑的釉色为特点,通体表现出典雅、质朴、素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汝窑属于民窑,但与宋代自置官窑时间相近,汝窑精品供皇室使用,典型仿古造型有奁式炉、出戟尊等,大多体现浓郁的古典风格。汝窑仿古瓷器重视釉色,鲜少纹饰,工艺巧妙,作品风格淡雅素净,体现了宋代皇室的审美追求。直至金代,定窑仿古遗物出现,这些器物造型、印花图案都出现古鼎插莲花的博古纹样。耀州窑仿古遗物集中于陕西、甘肃一线。发展至南宋,器物纹样装饰作用减弱甚至消失,而更加偏好纯粹青釉,这个时候作品造型挺拔,风格豪爽,既具北方特色,而不同于南方的细腻柔美。

宋代的仿古风潮起于新兴文人政权力量的壮大、金石学的发展、恢复礼制的统治阶级意志,最终开辟了瓷器史上的独特一段,与青铜器的跨时代交融大大丰富了宋瓷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