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4)
校服是彰显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承载体现,是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有力推手,美观合体的校服更能够潜移默化的塑造青少年儿童对时尚的感悟及审美能力。从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融入、校服风格品类划分及融合设计的思路出发,研究新时代中国校服文化产品开发策略,是教育者与艺术设计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目前校服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几十年如一日的陈旧式样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大大束缚了孩子们的时尚艺术想象力。国内的校服基本以肥大的运动装为主,个别学校穿戴制式校服且以私立学校居多。
据问卷调查,有接近80%的学生对现在所穿戴的校服不满意,款式单一落后、色彩乏味、性别区分模糊、不修腰身、合体度很差、面料品质低劣、易起静电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穿现在的校服,家长也对校服状态有所抱怨。穿着毫无美感的校服,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对于个人形象重要性塑造的认识。目前急需发展校服文化产业,开发具有个性的校服文化产品,也非常缺乏专门的校服企业研发品牌。
中国最早的校服出现在1916年,即民国时期。此时的校服吸取西式制服与中式传统服装的特点,女生校服的上装多为中式风格,立领、偏襟、盘扣、前后衣身在侧缝下部开衩;下裙为蓬松的百褶裙或蓬蓬裙,再搭配黑色皮鞋与筒袜,造型十分清秀、典雅;男生款式则为中山套装。民国时期校服大多为黑色或白色。[1]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因素影响着服饰风格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军装开始在学生中流行并一度成为当时的校服文化特征。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校服是百花盛开、色彩缤纷的时代,在校服文化上也体现出了多样性;此时的校服款式多样,水手服、背带裙、田园连衣裙、短裤套装等款式层出不穷。从20世纪90年代起,校服进行统一规划,为了体现平等、不搞攀比,出现了一直沿用至今的肥大运动校服。
校服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英格兰,已有500年历史。当时的英国女王将海军制服改良后给小王子穿,这种儿童制服很快便在英国贵族中流行并慢慢普及演化为学校制服。英国对学生校服非常重视,校服的款式也简洁大方且十分经典[2]。
英国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穿正统的西式学生服,而运动服只能在体育课上穿;英式校服在款式设计、版型制作、面料选材、徽章及饰品搭配等方面十分考究,充分体现出严谨自缄的英式精神。英式校服在世界校服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的校服文化是从明治时期开始,19世纪末期引进西式校服样式并结合本土文化,奠定日式校服文化基础。日本学校制服性别区别明显,女生制服以水手制服和西式制服为主,下装多搭配裙子;男生的校服主要是立领式西装,类似于中山装,下装搭配裤子颜色较深。日本十分重视校服文化设计,校服与时尚流行趋势契合程度很高,经常会邀请服装设计大师进行校服设计并让学生投票选择。校服已成为日本学校的重要形象标志,甚至有学生会根据学校校服的样式来选择就读学校。
在校园文化体系设计研发中,校服将与校园服饰品、校园衍生品、校园软环境等项目共同研发,树立完整的校园文化标识,使校服不再孤立存在,而成为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校园文化配套产品的研发,为树立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印象,达到校园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使校服及相关配套产品能够成为承载文化、追忆往昔的珍贵收藏品。
将国潮与校服设计相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到校服文化产品设计中去,开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附加值的校服及校园文化衍生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提取传统精髓使之与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设计研发出即具有中国特色亦符合时尚潮流的当代中国校服文化产品,转变中国校服设计的国际形象。
对校服品牌企业产品进行风格及品类规划,系统、规范的产品风格划分将引导企业设计校服产品未来的开发方向,使产品设计在结合时尚流行趋势的前提下更具方向性、规划性。客户在订货选择时能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并且会使客户对企业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与信任度。校服产品风格、品类的划分,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对校服产业动态的分析进行。一般可将校服产品风格划分为英伦风格、日韩风格、国潮风格、田园风格及运动休闲风格等。
从跨学科融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校服文化研发,将校服款式设计与面料图案设计、平面设计、纤维设计等学科融合创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校服系列文化产品[3]。面料是服装品牌的核心,面料的独特性是品牌能够保持其原创性,不被市场抄袭,长久保证市场份额的关键技术。在校服设计中,着重面料图案设计,根据不同学校的风格特色进行专属面料图案设计、LOGO设计,强化校服产品特色,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专属面料图案及款式设计时,还应考虑到设计使用的广泛性及生产成本节约,应着重开发模块化基础款式及图案,在模块化款式及图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校特点进行模块搭配或简单改动即可投入生产,节省生产时间及成本投入。
校服在视觉上形成统一感,能够体现校园的秩序性、整体性;校服加强了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形成对自身的约束力及精神形态的凝结力,增强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校服能够体现平等性,减少不必要的攀比,使学生将精力更多投入学习中;校服亦能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购买方面的选择精力与经济投入。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校服承载着不同的校园文化精神与情怀,美观、舒适、合体且承载着文化内涵的校服将成为学生毕业后纪念校园生活的重要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