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复兴中学 莘彬锋
臻臻和同学们到户外郊游野餐,在超市买了自热米饭和自煮火锅。他们拆开包装,将食材放入中层食盒后,撕掉发热包塑料膜,并将其平铺于外层盒子底部,然后将冷水倒在发热包上,并迅速将中层食盒置于外层盒子上,盖上盒盖。温度迅速升至150 ℃,有蒸气冒出,并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15分钟后便可以食用,而且保温时间长达3小时。同学们对此现象颇感兴趣,回到学校后决定对发热包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活性炭、氯化钠、碳酸钠中的若干种成分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臻臻同学取出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分别为粉末一和粉末二。
1.用磁铁靠近固体粉末一,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则证明该粉末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将铁粉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标为样品A。
2.取适量样品A 于大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发热包中不含碳酸钠;过滤,得到滤渣B 和滤液C,滤渣B是活性炭,则说明发热包中含有活性炭;向滤液C 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则说明发热包中含有铝粉,不含镁粉。
【结论解释】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之一或两者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活性炭不溶于水,故滤渣B 是活性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C 中不含有镁离子,则发热包中不含镁粉,含有铝粉。
红红同学将固体粉末二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发烫,说明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过滤,取适量滤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发热包中含有生石灰;另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发热包中含有氯化钠。
【作出猜想】同学们猜测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实验验证】明明同学取适量生石灰于锥形瓶中,锥形瓶口塞双孔橡胶塞,一孔插盛水的胶头滴管,一孔插玻璃导管,玻璃导管另一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将水加入到生石灰中,发现锥形瓶中温度迅速升高,玻璃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但温度又很快下降,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锥形瓶中,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作出猜想】同学们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如铁生锈。
【实验验证】同学们根据资料介绍,将一定量的铁粉、活性炭和食盐水放入锥形瓶中,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原理。原来铁粉与活性炭构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缓慢放出热量,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长,所以保温时间能达到3小时。
【拓展反思】1.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2.只能往发热包上加冷水,不能加热水。加热水可能会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
3.要将自热食品盖子上的透气孔打开,否则容易造成小型的爆炸,甚至烫伤人。
4.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