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杜郁华,陈 雁
脂溢性脱发(seborrheic alopecia,SA)又称雄激素源性秃发,是头部额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占脱发总人数的84.8%[1]。引起脂溢性脱发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多与体内激素、免疫调节、遗传、局部的微炎症反应、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方面变化有关[2]。而炎症、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等,可加快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与发展[3]。脂溢性脱发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4]的范畴[5]。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特色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现综述如下:
王玉春等[6]选取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以疏风健脾祛湿立法自拟方剂(蔓荆子30g,荆芥穗10g,薄荷10g,蝉蜕10g,茯苓30g,泽泻10g,苦参30g,地肤子30g,野菊花30g)加减治疗。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疗效显著。
谢研研[7]选取65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维生素B和胱氨酸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生发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健脾益肾祛湿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可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林春生[8]将脂溢性脱发患者86例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七宝美髯丹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6和胱氨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王惠英等[9]采用自拟加味桑乌二四汤治疗脂溢性脱发46例,组成:二至丸、四物汤加桑叶、桑椹、制何首乌、黄芪、醋香附、葛根、升麻、侧柏叶)。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付丽淼等[10]介绍向丽萍教授运用化湿健发方(茵陈15g,玄参10g,黄芩10g,鸡内金5g,薏苡仁15g,生地黄10g,鸡血藤15g,甘草3g,羌活10g,丹参10g,柴胡10g)结合经络辨证综合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经验,疗效显著。
张鲜妮[11]将80例男性脂溢性脱发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观察组给予丹参酮胶囊联合柏苓生发汤。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头皮油腻、脱发数目及新生头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栾立云等[12]用活力苏口服液联合中药外洗(以滋补肝肾为法,组成:野菊花20g,白芷15g,薄荷15g,透骨草30g,苦参15g,侧柏叶15g)治疗20例SA患者,并与维生素B6片联合中药外洗治疗20例对照观察,治疗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王素萍[13]给予50例湿热型SA患者口服自拟中药(以清热除湿立法,药物组成:黄芩10g,龙胆草40g,茯苓20g,陈皮10g,薏苡仁30g,橘络10g,车前草10g,白鲜皮10g等),并用中药煎汤以外洗(厚朴40g,蔓荆子40g,白芷40g),总有效率为96.0%。
陈智华[14]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25例脂溢性脱发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5g,白芍10g,生姜6g,大枣5枚,甘草10g,龙骨、牡蛎各20g)加减,水煎300mL,早中晚饭后30min口服。外治:鲜生姜斜切,睡前切面反复擦患部,擦至头皮发红为止,细毛长出后停止涂擦。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脂、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
赵冰[15]使用旱地脂脱方联合脱脂洗剂治疗湿热型AGA患者,旱地脂脱方(蜈蚣2条,红花、川芎、地肤子、苦参、侧柏叶各15g,当归、墨旱莲、丹参、何首乌、牡丹皮、白鲜皮、葛根各20g),每日一剂,于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脱脂洗剂方(补骨脂、牡丹皮、甘油、桂枝、苍术各20g,桑叶、侧柏叶各30g,透骨草45g),每日一剂煎汤外涂,取2000ml药汁涂抹于头部,连续治疗10周后,总有效率达92%,疗效显著。
李晓燕等[16]将60例肝肾不足型AG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热敏灸[(百会、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脱发局部)、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结合针刺治疗(取穴同前);对照组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在局部症状、新发生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黄平等[17]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脂溢性脱发,选穴:头针[阿是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头维双、上星、大椎、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的中点)];体针(肝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血海双、三阴交双、太溪双)。肝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10d为一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针刺治疗后,采用梅花针先从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均匀叩刺,再沿着头部的督脉、足三阳的经脉走向,从前额部向颈部叩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d。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显著。
蔡琼等[18]使用院内制剂生发胶囊(何首乌、当归、防风、桑葚子、熟地、旱墨莲、女贞子、川芎、枸杞、刺蒺藜、白芷、山楂)治疗脂溢性脱发98例,每次服用4粒,病情较重者服6粒,1日3次。1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病情较重者服用6月。并在中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饮食调护、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89.8%。
罗文霞等[19]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姜汁外涂法治疗脂溢性脱发,脱发部位每日扣刺1次梅花针,同时新鲜姜汁外涂,治疗12周,总有效率达88%。
倪佳莹等[20]运用三联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将64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药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57.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李小衡等[21]将2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个体化治疗组(个体化组),针药结合治疗组(针药组);西药治疗组(西药组)各90例。个体化组采用医院制剂养血生发洗发精洗头发,两日1次。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均口服医院制剂养真生发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肝气郁结型:柴胡疏肝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冲服;湿热上蒸型:三仁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冲服。同时配合头皮针治疗,隔日1次,每次30min,在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穴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归经选择穴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药组:全部患者均用养血生发洗发精洗头发,每两日1次。口服养真生发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同时配合头皮针治疗,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穴,隔日1次,每次30min。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西药组:外搽2%米诺地尔和口服非那雄胺1mg,每日1次。共治疗4个月。个体化组总有效率100%,针药组总有效率81.1%,西药组总有效率64.4%。
项晶等[22]将7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比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8.6%,对照组分别为50.0%和61.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施氏温针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有效方法。
张道维等[23]将79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用中药育发喷剂(生晒参、生侧柏叶、何首乌、皂荚、生姜、女贞子、旱莲草、透骨草、白藓皮、骨碎补、桑寄生、黄精、白蒺藜、苦参),同时按摩2个固定穴位(防老穴:百会穴后一寸;健脑穴:风池穴下5分),1个机动穴(上星穴)治疗该病。对照组36例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每天1次,1月为一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育发喷剂配合特定的穴位按摩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满意。张雪松等[2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湿健发汤联合梅花针扣刺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发中铁(Fe)、钙(Ca)、锌(Zn)及铜(Cu)元素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瘙痒、油腻、脱发及鳞屑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发中Fe、Ca、Zn及Cu元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元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莹等[25]将120例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针刺治疗,B组采用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C组采用针刺配合茵陈五苓散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62.5%,B组为82.5%,C组为87.5%。B组和C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配合茵陈五苓散是一种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有效方法。
中医药特色治疗SA具有独特优势,可根据个体体质差异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故被诸多医家采用。刘维,陈达灿[26]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治疗AGA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其具有拮抗雄激素,抑制5a-还原酶,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微量元素的作用。由此可见,SA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目前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①SA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故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对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②中医理论在治疗SA患者的过程中因人而异,需要辨证施治到具体个人身上,故难以形成统一规范化标准。③临床研究SA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评价标准不够统一规范客观。
随着现代社会大环境及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在SA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的同时发病年龄也在向低龄化发展,故我们只有将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思维模式相结合,以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中医药特色治疗SA方案,最终达到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