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教师应做好“加减乘除”

2020-01-02 14:13
江苏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美的教育

洪 榴

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教育变革还是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你看,尽管慕课掀起过“互联网+教育”的热潮,但十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和运用,仍然停留在课堂上通过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这个阶段。2020 年这场突如其来的跨年疫情,让教育管理者或实施者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痛,大家发现:科技发展在日新月异,教育变革却缓步前行。响应“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更让绝大多数的教师领悟了什么才是“猝不及防”。教育人必须不断学习新技能,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倒逼自己去改变、去尝试、去创新。

一、“加”

1.加研。线上教学也应该要有教的样子和学的味道,这就需要教师有更深的钻研。首先,要研究教的内容。线上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在研究内容时,要“逼”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要教授的内容讲清楚。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三不教”原则(学生已会的不要教,学生能学会的不要教,学生学不会的不要教)也同样适合线上教学。备课时,教师要教在学生困惑处、疑难处、混淆处。其次,要研究不同的学生。目前有些地方采用骨干教师统一录制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保证质量的方法。我认为除了这种“普适性”的线上教学,更要多一些基于本班学生情况的“针对性”的线上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学力的学生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学有收获、学有长进。依赖型、自觉型、兴趣型、被动型……对学生了解的程度,决定了线上教学的效度。最后,要研究适合的教学手段。我非常赞同上海杨晓哲老师的观点:“不一定选择功能最强大的,关键要看适不适合。有时候最简单的技术,往往是最好的。但如果你恰恰需要复杂的功能,也不能一味追求简单,简单的叠加反而更浪费时间。因此还需要大胆设计与选择。”广泛涉猎,择优选用,让教育技术成为学习场景中好用而又有效的工具,这是现代教师必不可缺的“软实力”之一。

2.增温。“见屏如面”成为疫情期间的一句流行语。线上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在这端,学生在那头,交流要有温度,隔屏不能隔爱。哪些方式能让交流增温?例如:利用开讲前的几分钟“暖场”,可以围绕一个话题聊聊,既是测试直播功能,又可增进师生了解;还可以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加点幽默,加点游戏,加点“出其不意”的小环节,让孩子们被牢牢吸引;当然,还需要教师对孩子们多多益善的鼓励,可以是对学生回答质量的肯定,也可以是把优秀作业分享……总之,学生隔着屏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力就能保持。

3.添美。美是一种力量,教育人要有美的眼光和美的能力。线上教学同样不能放低美的标准。语言要美,忌重复啰唆或随意调侃,力求准确精练,生动幽默则更佳。声音要美,忌声嘶力竭或有气无力,应亲切自然,张弛有度。书写要美,我们常要求孩子们提笔即练字,那么在摄像头放大下的教师书写,也要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课件要美,若是采用共享屏幕,那制作的PPT 或视频文件要尽可能精美。现在很多模板、修图软件、剪辑App,综合起来使用的话,呈现美的课件并不是件难事。视觉要美,若是进行课堂直播,教师应对自己的仪表形象有所修饰,还要考虑背景,不要显得杂乱无章或有无关人员入镜。此外,场景的光线等细节,直播时若是用了逆光会使脸暗,加一盏台灯用侧光就能清晰柔和了。决定美的品质有时并不复杂,而在于我们对美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考究。

二、“减”

1.化繁。线上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录播课学习、直播学习、作业打卡等。若对录播课再进行细分,会有语言讲解型、动手制作型、技能锻炼型等,但总体来说是相对简单的,进行录像,适当剪辑,推送学习。直播学习就较为复杂一些,因为需要实时讲解与互动。目前各类直播工具和平台层出不穷,比如腾讯会议+微信群+腾讯文档。基于腾讯QQ 和微信的良好生态以及腾讯文档在线编辑等功能,教师直播进入门槛低,操作方便,稳定性强。再如钉钉直播。钉钉本来是一款面向办公管理的软件,最近在教育教学上也做了更多调整,加强了对教育的适应性。直播功能强大、流畅,也具备录制回看功能。还有Zoom 远程会议系统。在直播过程中,可以有分组讨论功能,同时开多个“小房间”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回到“大教室”。总之,选择适合的直播工具和平台,“好用”为前提,“适用”为目标。支持作业打卡的软件也有不少。微信推出了“班级小管家”“班小二”;钉钉有“家校本”“打卡”;QQ也有“老师助手”,包含通知、作业、打卡、请假等功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若是盲目跟风,朝三暮四地下载各类App,家长累,学生忙,教师更苦。所以需要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们共同筛选,选择最适合自己学校和教师的一些软件,以少胜多,贵在实用。

2.去虚。一要去“虚假”。在线上教学的录播课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虚假的问答。比如,“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随即教师评价:“嗯,读得很好!”与其进行这种浮于形式的虚假问答,不如将其改为朗读重难点的提醒。二要去“虚胖”。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往往讲了很多,内容也非常满,然而学生可思考的时间很短。教师满足于填鸭式倾倒,学生则苦于消化不良的现象在线上教学中尤为突出。这满满当当的内容安排,我称之为“虚胖”。好的线上教学,除了精心准备适当的资料素材,进行知识讲授,还要设计出好的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交流,促进其对知识的充分吸收。

3.减乱。学校的线上教学有别于学生自己选择的兴趣类线上教学,是具有一定课程规划性的。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师,均希望有所作为,于是就容易出现三门学科“抢”学生的乱象。如何协调好学科之间的安排,各级教育部门及时进行的线上课程表的设置和安排,是减乱的很好措施。随后落实到每所学校,还需要每个年级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学校各部门人员的协同配合以及和家长的密切联手。整体规划,科学安排,部门协调,年级协同,家校携手,才能让线上教学忙而不乱,携手共进。

三、“乘”

1.分配。学生居家学习首先要做好时间的分配,有规律才能避免懒散和随意。我校德育处和教导处协同配合,教导处先提供线上学习课程表,德育处组织开展“晒晒我的个性作息表”活动,引导学生将一天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让时间管理意识通过活动渗透到学生心中。其次,学科的分配也很重要。线上教学的学科不能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而应是基于孩子居家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的综合安排。比如,我们开设了“欢乐动”居家家庭运动指导课、“科学大玩家”实验课等线上系列课程,帮助学生既学知识,又练本领,还增体质。合理的分配,让线上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结合。在制作线上教学视频等资料时,在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各种手段、软件相互结合。在设计教学内容或是布置学生学习任务时,教师意愿和学生想法要尽量有机结合,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和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机会。在检测学习效果时,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要相互结合,听、做、用,真正促进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3.交换。线上教学谁是主播?仅仅是教师吗?我觉得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成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来主讲。曾有教师担心学生对终端设备的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程度远超乎我们成人的想象,他们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此外,对学习的设计不仅限于教师,其实每个学生也是学习的设计者。通过交换“身份”,让学生成为小主播,以“讲”促“学”,教师成为观察者、聆听者和指导者。

四、“除”

我们坚持团队协作:教导处负责将上级的文件精神进行清单式、图片式明示,信息组教师负责各种资料的下载、保存和传递,各学科教师负责学科线上教学,班主任负责和家长密切沟通反馈。为了让协同作战效率更高,技术支持必不可少,比如文档在线编辑,提高协同备课效率;教研组、年级组视频沙龙,有效又便捷地开展线上研讨,增强信息互通与经验共享……机遇和挑战同在,教师们越是勇于完成,越是能在专业成长中得以快速提升。在线上教学的协同合作中,家长的力量也可以加入。学校开设线上“家长微课堂”,邀请家长担任讲师。爸爸妈妈们在各自行业领域中的技能专长,或是在平时生活里的爱好特长,都成了家长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这些非学科性的知识、技能,却很好地打破了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壁垒,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视界。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线上学习让学校的边界扩大了,教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共同开启了一方学习的新天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学生回到课堂之时,他们会把这次难忘的学习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助力;而教师们在这段时间里积累的教学经验也同样会使其受益终身。

在教育领域,真正的行动力绝大多数时候是需要价值去驱动的。线上教学,从眼下看,似乎是面对疫情的权宜之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提升,学校这堵“围墙”注定是要被拆的,学习的自由度、选择的多元化、时间的灵活性,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一种趋势和样态。线上教学,也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基本能力。让技术真正改变学校教育方式,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美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