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璠 魏居善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构建一套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育人模式转变,使教育走向育人与选拔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以2014 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2019 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为基本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和生涯规划等六方面。
指标确定的依据来源于制作《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从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制度、结果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先结合目前学校推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进行填写,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学校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系数大小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有73 项因素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故设立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73 项三级指标,并明确各单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及其界限,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等级数量界限,考察各评价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比如,思想品德结合学校的品格提升工程[1],设立了“四质品格”修养和日常行为表现两个二级指标,其中“四质品格”概念内涵源自1928 年时任我校校长董淮先生谱写并传唱至今的校歌,核心主旨是通过培养勇敢、坚毅、亲爱、精诚等四大品格,打造学生具有“充满自信、理想追求、生活品位、责任担当”的人生。班主任牵头的班委会作为责任主体组织填写。学业水平(除音体美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项目外)设立学期成绩、学科奥赛成绩、非奥赛项目成绩三个二级指标,由年级和教学部审核确定。身心健康设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个二级指标,由体育、心理教师作为责任人经过专业测评给出结论。艺术素养设立艺术活动、对外交流、艺术比赛等三个二级指标,艺术教师作为责任人结合相关方案进行审核把关。社会实践设立学校组织、部门(团体)组织、集体组织三个二级指标,学生部工作人员作为责任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审核把关。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设立自我认知、未来生涯规划、个性特长三个二级指标,由学生自己提交材料。以上各项评价的结果将交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经过严格审核后最终认定。
学校从活动、平台、方案、结果等四个维度构建特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活动建设突出自主性、体验性、创新性;平台建设体现实效性和实用性;方案设计力求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彰显真实性、指导性和公平性。
学校秉承“勇敢、坚毅、亲爱、精诚”的育人旨向,申报以“指向‘合理人生’的‘四质品格’活动设计实施”为主题的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获得立项彰显两大优点:一方面,丰富的活动为“综合素质”培育创设良好的情境;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也有力地推进“四质品格”工程的内涵化发展。
1.活动整体设计。
学校活动设计聚合中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主题类、体验类系列活动,构建“四质品格”特色活动体系;依托校内外、网络等平台,以课程为载体,形成“四质品格”的养成路径;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推进学生“四质品格”提升,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
2.活动实施范式。
学校依托学生活动指导中心,从主题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多元评价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规范教育渠道;从“知”进行引导,从“行”进行培养,用“四质品格”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涵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活动评价。
学校将活动评价纳入综合素质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表彰制度。内容评价关注学生的行为识别,突出科学性、适切性、教育性;主体评价关注参与性、选择性、差异性;过程评价关注场景的变换,突出自主性、体验性、创新性;结果评价在注重个性的基础上凸显学生品格养成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发展要求,注重生成性、发展性和提升性。
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的、可供全省各校借鉴使用的网络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信息的采集、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自动汇总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学生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展现,实现了评价的日常化、过程化、可操作化,改变以往素质评价公信度不足的状况,全面推进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特色发展。
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平台。
学生信息是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基础,信息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素质信息”“评价信息”“挖掘数据”的科学性。为此,学校设计了独立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三年的自我素质信息。这样,既降低了教师劳动强度,又培养了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有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和素质信息管理模块组成。
2.综合素质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拥有综合素质信息的记录、收集、管理等功能,通过建立素质信息的多媒体化电子模型,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多维度记载学生高中生活点滴,还原鲜活生命个体。
3.素质信息公示审核平台。
要让素质评价信息能够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必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性材料信息的真实性。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家长、学校搭建素质信息展示交流管理的平台,采用将素质信息“透明化”的方式,即通过网络公示每位学生的过程性素质信息,接受学生、家长、教师的监督。
4.综合素质信息评价平台。
学校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再现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引入多种“量器”——以成长发展过程为标准,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亮点;引入评价团队,不以一人之言评价学生,追求评价的公平、公正,增强评价的公信度。
5.素质信息挖掘平台。
学校引入移动终端,采用固定信息与移动信息相结合的方式,突破空间、时间的制约,为综合素质信息的收集、评价、监督过程引入家长、社会力量,搭建便捷通过,同时借助手机App 系统分析个人日常行为表现数据和班级平均标准数据,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完善提供建议。
学业水平素质从学期成绩、学科奥赛成绩、学科非奥赛成绩等三个二级指标展开评价,将上、下学期期末成绩名次所处位次转化为相应等级,学科奥赛和非奥赛项目为晋级附加项。
思想品德素养从“四质品格”修养记录和日常行为表现记录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四质品格”修养记录要求学生自主申报填写活动成果(获奖证书、发明、制作、文章、课题研究、实际经历、实践感悟等)信息。日常行为表现记录由班委会对学生的六大方面(出勤、文明礼仪、班级工作、遵规守纪、课堂表现、好人好事)记录生成雷达分析图。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事件的事实,形成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评语。
身心健康素养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身体健康设有体检报告、体质监测报告、体育类比赛获奖等三个三级指标,采取记录信息和等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心理健康评价对学生定期进行SCL90 测验和MHT 测试,结合教师访谈,由心理教师在访谈和跟踪测定的基础上给出指导建议。
艺术素养从艺术比赛、艺术活动、对外交流等三个二级指标展开,以活动表现、获奖情况等为标准,按权重进行分值转化,形成发展性评价。
社会实践素养从学校组织、部门(团体)组织、集体组织三个二级指标展开评价,学生每学期须完成四个工作日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一次校级组织实践活动。高中三年内必须参加为期三周以上的社会实践。
自我认识和生涯规划从自我认知、生涯规划、个性特长等三个二级指标展开评价。学生按照要求需提供一份自我规划发展报告(包括自我认知、未来生涯规划、个性特长等方面)。评价小组结合材料的真实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测量。
一是学校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试运行小组,成员包括学生会、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社团活动里的教师及家长代表,评价小组负责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具体评定工作与监督工作,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
二是学校制定了内部监督制度、考核结果公示制度、评价培训制度、申诉制度、复议制度等,与相关教师签订诚信协议书,要求参加评定工作的教师必须高度负责,坚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从目前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层面的跟踪反馈来看,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之前的评价方式有了质的改变。首先,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该评价方法比较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各项素质,客观、生动地展现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根据多方面的评价,努力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自我调适,完成自我发展。其次,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是一个令他们感到惊奇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不再停留在一组组枯燥的数字上,他们不仅看到了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还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在基于数据和过程记录的评价结果面前,大部分家长开始检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观念,让教师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亮点、特点,从正面的、健康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深层次了解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评价水平,同时也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革新与完善形成了研究保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必能助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相信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会引发学界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