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明
李庾南是一个传奇,其教学艺术炉火纯青,班级管理出神入化。每逢中考发榜,南通市民议论的话题无非是:今年的状元是否出自李老师的班级?前十名中有几个是她的学生?多少个学生考进了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一届两届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届届学生都如此优异,不禁让人联想和猜测这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
2004年9月,我的儿子有幸到她班上学习,使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她的教育工作。从第一次家长会到最后一次班会,只要在南通,我都尽量参加。这是陪伴儿子成长的一种方式,更是仰望李老师教育风采的难得机会。她是一位名不虚传的教育家,能得到她的培养是儿子一生的荣光。对此,我满怀感激。
李老师是位出色的班主任,不仅班级常规管理得好,而且善于创新。第一次开班会,她就提出建立一个10 人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协助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由于在高校工作,我被选为家长委员,这一做就是三年。
刚刚入学,学生之间比较陌生,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帮助学生相互认识,李老师在每周一、三下午放学前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主要是展示才艺、加强锻炼。在才艺展示活动中,学生们表演了手风琴、国标舞、萨克斯、诗朗诵、小合唱等,精彩纷呈,使这些来自不同小学的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也越来越融洽。至于体育活动,李老师虽然年过花甲,却仍然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儿子放学回家,说起李老师的三步上篮时总是眉飞色舞,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个班上的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心悦诚服,恐怕与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李老师说,孩子复习迎考很辛苦,建议家委会组织一次短程旅游,让他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我们也认为学习应该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一次研学旅行,最后大家选择了上海。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集体出行,一路上欢歌笑语。他们游了上海滩,逛了城隍庙,还参观了复旦大学,探访正在复建的老校门、具有江南特色的燕园和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的光华楼。当听说李老师1994年就摘得以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教授命名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为自己能有这样的数学名师而自豪。学生们还见证了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了解了苏步青教授创建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听说蒋学模教授撰写的高校教材《政治经济学》发行量达2000万册,得知王沪宁教授已调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直指引着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李老师说过:“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认真学习,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其高明之处在于,她从不讲大话空话,而是相机而教,强调自悟自得,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教育家,李老师对人才培养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她认为,学生的成绩固然与其智商有关,但情商的意义也非同一般,更不能抹杀。如果对智商和情商的认识有所偏颇,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她充分肯定智商的作用,并坚持不懈地开发学生智力,但她更关注情商的价值,认为只有情商和智商协调发展,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初一升入初二,学生们即将摘下红领巾,加入共青团。但很多班主任对这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只有“入队”的荣誉感,而没有“离队”的依恋感。李老师认为,这是班队工作的一种缺失。于是,她组织全体学生庆祝最后一个儿童节,以此告别天真烂漫的童年。那天的教室布置得格外喜庆,黑板上悬挂着少先队队旗和共青团团旗,校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以及全体任课教师都盛装出席,中队长主持会议,出队旗,行队礼,齐唱少先队队歌。学生们先后发言,重温少先队的燃情岁月,还表演了文艺节目,让“离队”也成为一道风景。
到第二年上半年,班上已有20 多名学生填写了入团申请书并得到校团委批准。为此,李老师召集任课教师和家委会开会,就如何举行入团仪式开展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当下的初中生入团时既缺乏强烈的愿望,也没有隆重的入团仪式,这是产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从入团抓起。经过磋商,我们决定利用“五一”长假,组织学生瞻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入团仪式。
在午后的蒙蒙细雨中,学生们走进了庄严肃穆的雨花台,这里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他们先后参观了殉难烈士墓群、纪念亭和纪念馆,最后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新团员举起右手向团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的声音虽然稚嫩,却铿锵有力,我从中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后来,无论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是参访南京大学,无论是瞻仰中山陵还是夜游秦淮河,他们都表现出乐于助人的品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了。
李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之所以能直抵心灵,是因为注重以“真”的场景感染人,以“情”的力量鼓舞人,以“思”的智慧启迪人。15 年过去了,该班多数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却依然记得烈士纪念碑前立下的铮铮誓言。
中考,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中如期而至。这次考试难度偏大,数学、物理非常灵活,语文、政治开放题多,学生们能否经受住严峻考验,这让所有家长都捏了一把汗。
然而,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学生们发挥得特别好:班级平均分超过了660分,全班58个人中有21 位学生的成绩在700 分以上,28 位学生的成绩在692 分以上,录取通中、一中的人数达到44 人,比例高达75%,其中3 位学生进入全市前10 名。那一次,我的儿子名列全校第一、全市第二,也考出了进入初中后的最好成绩。
当李老师的带班成绩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时,我忽然明白,她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突出,而且德才兼备,博学多才。三年来,我们从未听她高喊过素质教育,但她践行的恰恰就是素质教育,她是一个“行胜于言”的实干家。
教育学者朱永新认为,世界上有两类教师,有一类教师“为生存而教育”,而另一类教师却“为教育而生存”,李庾南老师就属于第二类。毕业典礼以后,李老师再次召集家委们开会,提出自己的担心:考得较好的学生或许会沾沾自喜,而考得不好的学生却可能自暴自弃,如若去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一次训练,应该有助于这些心理问题的化解。及时发现苗头,加强主动干预,是她班主任工作的鲜明特点。即使学生毕业以后,她也没有放弃教育责任,令到场的家委们感动不已。
那是一个闷热的天气,连一丝风也没有,只有蝉儿躲在树叶下长鸣,学生们却玩得很开心,并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信任背摔”使他们意识到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只有在团队中才能找到个体的安全感;“飞跃断桥”使他们意识到人人都有恐惧感,但只要跨出一步,就能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空中单杠”使他们意识到尽管目标很高,只要奋力拼搏,人人都能实现;“逃生墙”使他们意识到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总之,这次拓展训练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站到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逐梦新的人生。
回到启秀中学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也洒满了校园。学生们恋恋不舍,他们自觉地站到那棵700 多岁的银杏树下,想再听一次李老师的嘱咐。
李老师愉快地回忆起和学生们度过的美好时光,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就哽咽了,但她很快调整好情绪,激情澎湃地说:“最值得我自豪、记忆和珍惜的是我们这个班集体,是班集体的凝聚力、正气和永远向上的精神,让这一精神伴随我们永远的人生行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加油,为你们祈祷,祝你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学生们报之以一阵欢呼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发自肺腑的,是对李老师这1000 多个日日夜夜辛勤操劳和无私付出的衷心感激,也是对这位从教50 年、年近古稀的教育家表达的崇高敬意!
回家之后,儿子的情绪依然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吃完晚饭,他悄悄走进书房,给李老师写了一封长信,回望学习生活,诉说他的毕业感言:“我愿自己是一颗星星,在启秀这片广袤的夜空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