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中学
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产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美,感受美,获得美的陶冶,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组织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的时候,我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在欣赏美的同时表达对美的感受。感知是进入审美体验的门户,感知能力的提高是审美过程最重要的一步,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审美主题进行自主体验,促使学生感受美。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美的形象。
《琵琶行》是一首精美的诗歌,它不仅形象地展现了琵琶的音乐声,同时还体现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我鼓励学生展开主题交流活动,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为主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尝试说说在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和作者白居易一样,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我还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对这些人的整体感受,分析一下这些人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展开了自主交流活动,有学生认为苏轼也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人,但是他和其他的“天涯沦落人”有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始终具有一种豁达的情感,该学生赏析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作品,提出自己能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作者豁达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常常组织学生鉴赏这些作品,然后让他们尝试调动生活经验,设身处地体会作品中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在主题交际中更深刻地体会美。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美,也能提高表达能力。
诵读也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受美的好方法,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词诵读比赛中。在活动中,学生能通过反复吟诵的方式将自己这个认知主体和课文这个客体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在获得表象感受的基础上进入到理性的分析中,从而获得多元的审美感受。我鼓励学生在积极诵读后说说自己品味经典的感受,让学生提升审美鉴赏的能力。
在学习《诗三首》后,我鼓励学生搜索更多的古诗词,并开展诵读活动。我鼓励学生选择配乐诗朗诵等方式进行诵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诵读古诗词后说说自己对古诗词的感受,并说说自己为何这样处理古诗词的诵读。有学生表达了自己对《归园田居》的感受:“我在诵读的时候选择了轻松活泼的音乐作衬托,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在诵读的时候,也用跳跃性的节奏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但是个别地方我还是加重了力度,因为在我看来,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作者对于黑暗社会的一封挑战书,代表了作者和黑暗的世俗社会一刀两断的决心。”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了出来,深入品味了经典作品。
诵读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受美的途径,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还尝试给学生创设美的环境。我给学生播放与之有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将储存在其中的信息符号转化成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受到作品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在审美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感受美,更要让学生懂得分享美的感受。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宣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其他的人,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性地表现美。
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我鼓励学生参与到以“爱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展开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当今社会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爱国”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发现在社会中有个别人的爱国观念比较淡薄,甚至出现了“精日”等扭曲的思想观念。因此学生认为在社区中展开爱国宣传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后学生便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开展作品创作活动,学生通过创作演讲稿、诗歌、小品剧等方式将自己发现的问题集中展现出来,并表现出了自己对爱国的感受。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学生用美的形式向其他社区成员宣传思想美,让人们感受到爱国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同时,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宣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感受美、发现美,然后通过创作演讲稿的方式展现美,最后通过演讲和交流的方式感受美。这样就能起到强化语言应用的效果,让学生提升审美鉴赏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美的渴求,更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美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变成了一个感受美、实践创造美的世界,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美的熏陶,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实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