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5)班
有一种音乐,登堂入室,遗世独立,堪比天籁,我们称之为“俗耳听不宜”的“阳春白雪”;有一种鸿篇,知音寥寥,只能藏之名山,以传后世,我们称其为“白雪雅调高”的“史家绝唱”。世间没有不求知音的乐手,没有不求应和的诗人,没有不求心心相印的画师,只是因为他们不愿委屈了自己那颗超凡脱俗的心,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只能孤独前行。艺术如是,生活如是,世间一切莫不如是。
也许“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会成为这种人生活的常态,也许“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寥会不时侵入其胸怀,但他们依然安守内心的宁静,孤独前行。他们会对心目中的圣殿持一份敬畏,而不愿纡尊降贵,因循苟且。
因为坚守宁静,大师们才不会追逐繁华,向往追光灯下的惊艳。他们会在灯火阑珊处养一身浩然之气,以成就心中诗意的追寻。正缘于此,陶渊明才会逃离官场,归园田居;梭罗才会远避尘世,栖身山水;钱钟书才会枯坐书房,拒镁光灯于千里……所以,他们也才会在自己倾心的领域苦心孤诣,到达令庸常者望而生畏的巅峰。
文学艺术,发乎内心。心中的宁静关乎艺术的纯粹。卓越的大家,他的人生境界应当是:大起大落,淡然笑之;前路渺茫,毅然行之;世俗毁誉,泰然处之。对此,司马迁做到了,吴道子做到了,曹雪芹做到了,贝多芬做到了,托尔斯泰做到了……想当年,托翁声名鹊起,名媛们的邀请纷至沓来。此般殊荣,却只让托尔斯泰深感不安,担心因此影响自己的创作。结果,托翁选择了十年静寂,打造《复活》,同样呕心沥血,同样恢宏大气,同样登临文学之巅——而这,正是源自一颗宁静的心。
庸人喧嚣,天才孤高。这种孤高不是自我封闭和自我流放,而是一种特立独行,一种开辟与创造。白石老人身为一代宗师,耄耋之年仍对艺术不懈探索,无惧于高处不胜寒;毕加索少年得志,引来不少画家“朝圣”,纵观其晚年作品,轻而易举便能感受到他愈加浓郁的感情和成熟的技法,“立体主义”的画风更是登峰造极,不被名缰利锁束缚,不因孤独寂寞沉沦,持平常心,孤独前行,方能入此佳境!
恪守心中的宁静,孤独执着地行进。这是艺术之神引领之下的苦行,无关乎名利,只触及心灵。文学艺术如此,世间万事万物皆如此——要想成熟,欲求成功,前行路上少不了与孤独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