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灿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众所周知,防控疫情的最好办法是阻断传染源,大家居家,不出门,减少接触是基本措施。但宅家时间一长,有少部分人由于生活节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一些困扰,如闲着无事,睡懒觉,不锻炼,焦虑,反而无精打采,神疲力乏等。对此,笔者提醒在居家隔离期间,我们要起居有常,振作精神,有序生活,避免过于安逸,做好养生保健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一要居室整洁,空气流通。宅家期间,正好有时间打理居室,搞搞卫生,里里外外整整,趁机把卫生死角也清理干净,清洗衣物,晒晒太阳,把家具整理得停停当当,使居室整洁亮丽。注意慎用酒精等消毒品,以免发生安全意外。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清爽,一定要注意居室通风良好,使得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如果通风不良,则室内空气污浊,加上人多宅家,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多,氧气减少,病菌含量就有可能增加,对身体健康不利。建议每日开窗二三次,每次15~30 分钟,或者关闭大窗,留下小的气窗通气。
二要作息规律,按时就寝。起居有常要求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反过来,若“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居家避疫期间,不用上班,没有考勤的约束,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夜卧早起没有定时,贪图一时舒适,四体不勤,放纵嗜好,其结果不利心身健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熬夜,不赖床,按时就寝,及时起床,生活有条不紊显得尤为必要。
三要动静结合,适当运动。中医学认为“神”为生命之主,“形”为生命之基,强调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养生保健主张形神共养。起居有常要求动静结合,即在起居生活中活动和静养的有机结合。先贤认为,动可养形,静可养神,动静相宜,则形神共养。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动者阳也,静者阴也。动静之理实为阴阳之理。我国古代养生家们都很重视生活起居中的动静相宜,主张动静结合,阴阳互求,刚柔相济。清代养生名家曹廷栋的《老老恒言》中提到“闲暇散步所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即以动求静,有助于快速入睡。宅家期间,户外活动缺乏,家里运动场所相对局限,看书、上电脑,伏案不动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要特别注意增加运动时间,加强锻炼,如跳绳、拍球、扩胸运动、俯卧撑、太极拳、八段锦、自我按摩、做操等,动静结合,增强体质。
四要劳逸适度,不可过逸。劳与逸是家居生活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劳即劳动,逸即安逸。起居有常要求劳逸合理有节,主张中和适度,劳逸相宜。经常合理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同样,适当休息,也是生命活动的需求。适度安逸,能消除疲劳,调节心身,恢复体力和精力。但若过于安逸,也可以致病。居家避疫,没有工作的压力,时间稍长,精神容易松懈,贪逸无度,气机郁滞,人体功能活动就会衰退,如娱乐是逸,但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等,过度则可转为劳。因此,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多样化,劳逸结合,相互协调,多做些家务,多活动身体,尤其要避免过于安逸,切不可懒散无聊。
我们要振作精神,养好身体,保护自己,远离病毒,战胜疫病。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