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幼儿园 唐璐
节气教育蕴含着诸多的文化内涵,古时人们靠节气指导耕作,当前对幼儿进行节气教育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体验探秘自然的愉悦,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培养幼儿喜欢探究、乐于亲近自然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通过具体活动的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比如在冬至这一天,幼儿晨间入园时高兴地将一个心形冰花递给教师:“老师,妈妈说今天是冬至,这是我和妈妈做的,请老师和小朋友看一看。”“我也知道冬至,爷爷说冬至吃水饺,要不然会冻掉耳朵的。”幼儿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到冬至节气,并且乐意与大家分享,这是对节气知识学习的一个良好基础。同时节气文化中不仅包含自然界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的节气风俗活动,结合节气文化,开发多种形式民俗游戏、传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直接获得身体的、情感的、思维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态度和发展倾向,这将是幼儿持续学习与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幼儿在节气活动中,不仅能够亲近自然、学习与体验传统文化和习俗,同时还能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增强自身民族自豪感。
在当前精准的湿度、温度、风力等一系列气候条件的测量下,很多大规模的产业化农业生产已经逐渐取代了个体化的农业发展,但是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历史上对历法、对节气、对农业发展以及地球自转、公转等一系列科学知识分析汇总的文化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的应用率不是特别高,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浓缩的精髓,有必要在世代发展中流传下去。在学前教育中教授而二十四节气歌,通过朗朗上口的节奏,便于记诵的方式让儿童进行学习,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整个民族价值认同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是一样的,这一时期的幼儿通过家庭教育学习道德知识,通过学校教育学习文化知识与同伴之间的相处技巧以及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是幼儿在生活中及以后学习中要掌握的一部分知识,通过家校共育的模式进行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自媒体的使用度也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模仿、文化解读的方式对二十四节气中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收集等,比如在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中,每一个节气都会有专门匹配的图片、习俗与禁忌等,沿袭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把这些知识整合提炼进行推送,让幼儿在每一个不同节气的时间段里进行学习,同时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地人”思想,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负责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教师负责对幼儿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连接家庭与教师之间的主要纽带——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等,教师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知识通过动图制作的方式进行分解,比如在春分日时,按照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地理原理、历史沿革、农业发展及当前的时代发展等各个角度进行知识的拓展,帮助幼儿拓宽基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通过互联网图片及视频、音频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推送的方式让幼儿就身边节气之间的主要变化进行观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记载下来,以此作为幼儿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学习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媒体中,自媒体对幼儿与家长的影响较大,当前的各种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都开始成为人们展示自己、弘扬文化的主要舞台,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特长与兴趣角度出发进行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的学习,比如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制作幼儿诵读的视频、绘画作品展示、歌曲改编表演等,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完成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在日常的二十四节气推广传播中,不仅要求教师能根据节气特点及幼儿特点进行知识的整合提炼,还要求家长做好接收者和中转站,以此为契机提升整个教育主体对二十四节气知识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时间,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传说、节令饮食、养生文化、节俗庆典以及丰高多彩的民俗生活,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新媒体将二十四节气广泛传播,建构围绕幼儿园的二十四节气传播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使二十四节气以更简洁、便利、灵活的方式渗入幼儿的日常中,加深幼儿及家长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