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想林, 束长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号召,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努力构建充满书香气息、人文气质和时代精神的大美育格局,成为加强学校美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美育、促进五育并举、塑造青年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奋斗目标的表述中,都提及人民对“美”的追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这些表述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并为之奋斗追求的美好愿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和“中和”美学美育思想的落地与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思想的时代反映;中华美育所包含的家国情怀和求真向善、厚德自强的文化品格,正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沉淀的优秀文明成果,这些都为培育和滋养新时代中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可见,五千年中华文明所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传统,与新时代社会发展主题与风尚紧密契合,必然能够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源自劳动,劳动创造了美。审美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审美素养对现代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明确、梯度清晰的美学观念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实践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2]。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吕国荣认为,一流员工必备的十大职业素养包括敬业、责任、忠诚、诚信、执行、协作、业绩、智慧、感恩和微笑[3],其中无不体现美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美育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可以帮助个人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可以协助单位培养一流员工,为单位创造一流的业绩。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中,除了要打造优质的产品外,优秀的企业文化无疑成为企业的软实力。蕴含审美元素的企业文化,往往更有助于培养员工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自觉承担责任的使命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得体合宜的商务与生活礼仪以及积极健康的审美品味和高雅情趣等。强化青年学生美育教育,系统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与竞争的需要。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指出,“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一个人在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接班人,青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行为品德,更要在基本的道德底线之上架构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有高雅优美、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有古圣先贤所崇尚的风骨与境界,有历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节与操守,这是时代新人思想中应有的精神因子;也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忍辱修史的司马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忧乐天下的范仲淹等光辉形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从这些古代文化名人身上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塑造新时代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职业操守和健全人格,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高职院校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美育教育体系,是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精心打造通识美育、专业美育、活动美育三个平台,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高雅情趣和审美素养。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商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江南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建设包含吴文化、锡商文化、中华传统礼仪、优秀人文经典等模块的通识美育课程,重视强化书画、茶艺、美食、扎染等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美育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艺术展演和艺术实践活动。统筹三个平台,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形式,同时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坚定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良好的师资是开展美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秉承“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根据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课程及实践项目的需要,多渠道培养专业教师和选聘文化名人、学者、名师来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一是整合现有师资资源,及早规划未来3~5年的美育师资培养和引进计划,积极打造热爱中华文化、研学各有所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二是结合各专业现状,统筹遴选书法、绘画、茶艺、武术、陶艺、古琴等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使他们作为兼职美育教师参与美育教育;三是引进社会人才资源,选聘非遗传承人、知名学者、大学教授等充实美育师资力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交流研讨,探索拓展美育形式与内容;激励美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师业务竞赛,开展美育相关教科研课题研究,全面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反映着学校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格,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往往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一方面要统筹自然景观、建筑风格、设施配置等物质文化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建设,同时还要开展突显职业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精神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场馆载体文化、精品活动文化”成为一个唯“美”的统一整体,进一步营造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氛围。如无锡商院在具体工作中突出“四个重视”,精心打造大美校园文化。一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挖掘和阐发,把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学生教育实践,着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宣扬,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准则;三是倾力打造“百花讲坛”“商苑大讲堂”等特色平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和校内资深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报告讲座;四是重视校园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职业内涵与影响。
为了保证学校美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要成立美育或公共艺术教研室、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等具体工作部门,划拨开展工作所需的专项经费,保障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如无锡商院在健全机构的同时,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宣传部、基础教学部、各专业教学单位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协同联动,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活动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了学校美育的顺利实施;在课程教学上逐渐形成 “两堂衔接,理实融合,两线并进”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与活动的协同推进,体现了美育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美育素养的考核评价实行分模块动态学分评价,加大学习与活动过程性的评价考核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教育及相关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域资源优势,逐步形成通识美育、专业美育、艺术展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通过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来培育其人文素养,浸润其精神世界。无锡商院通过线上与线下、面授与活动相结合,既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又挖掘专业教育课程中茶艺、扎染、武术、陶艺等美育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目前,“吴文化十讲”被立项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共400多家单位的8000多人参与选课学习。近几年,学校美育教师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省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在高职院校的突进与创新研究”“基于非遗文化进校园模式的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提升路径研究”等四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学校艺术研究项目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获得立项;2019年,两位教师主持的项目获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研究立项。
为了有效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营造健康向上自信的良好氛围,要利用“E学堂”平台和“PU”平台(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优化美育评价机制,强调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过程考核评价,保证参与度、覆盖面、实效性。无锡商院的实践显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文化、礼仪与沟通、演讲与口才等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程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2019年全年“PU”平台发布素质教育活动2612项,参与活动的学生达到37.2万人次,活动数据居江苏省高校前列。学生美育活动也是精彩纷呈、成绩喜人,如开展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比赛等活动;近两年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客“商苑大讲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学术讲座30余场;巩固高雅艺术阵地,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10余场,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鉴赏力;倾力打造艺术精品,“锡韵创意工作坊”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全国一等奖。
就高职院校情况来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而且能展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精神气质。近年来,无锡商院逐渐形成大学精神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场馆载体文化、精品活动文化“四维一体”校园文化体系并取得喜人成绩。连续三届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教育部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校园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校史馆、艺术馆、成蹊园等场馆,处处焕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百花讲坛”“商苑大讲堂”、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读书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月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洋溢着当代青年的青春朝气与生机活力。“四维一体”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