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胡立
仪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入学、开学、升旗、入团队、颁奖、毕业、校庆等仪式,都是学校常规性德育活动。学校的仪式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具有较强的象征符号及文化内涵。重视仪式的教育作用,其实就是利用或创设各种仪式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美术课仪式感而言,需要学生对美术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唯有如此美术学习才有其意义和作用。美术课仪式感就是使美术课与其他课不同,使学生艺术表达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使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艺术最深的魅力,也能获得更深的自我认知,从而使美学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仪式感是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无趣性、低效性而言的。探索仪式感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美的仪式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许多学生从小就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学生第一次拿起画笔无意识涂鸦开始,就显现出了美术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兴趣减弱,学生逐渐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再盲目地学习,他们对兴趣和爱好有了较明确的选择,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等兴趣的开拓,都在分散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将美术兴趣转移的主要因素,针对原因,采取一些积极具体的措施引导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在特殊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开场白、有趣的互动方式、和课程配套的服饰装扮等内容,还要渗透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再通过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提高对美的兴趣,增强美感认识。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兴的产品冲击着学生的生活,但正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学生会迷失在现实的方方面面。学生如何避免因为磨蹭而浪费时间,就需要用仪式加强行为习惯,提高专注力,细化目标,培养毅力。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情境,做固定的事。只做一件事,这件事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做什么,这件事都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事。
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优秀的艺术作品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学生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仪式感是非常适合设计相关活动的方式,无论是做一次手工,还是即兴涂鸦,都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次所做的事与其他事不同,这一次会更有意义。在固定的时间重复去做一件事情,在反复的练习中从量变累积到质变,有利于透过表象去探究其本质,激发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动力。创造些许“仪式感”是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与别的时刻不同的“美术时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那些看起来有点“矫情”的准备工作,其实都是学生建立“仪式感”的抓手。
“仪式感”对于学生认知事物和生活情趣大有益处,更是提升效率的好办法。农村学生不善于主动寻找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师要做好引导,在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前就要代入仪式感,让学生知道现在要干什么、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让他们乐于和教师互动,也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细致观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带给学生不一般的体验。因此用仪式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初步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仪式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每次教师走进教室,班长都会说起立,问好,然后才开始上课,这些仪式已经让很多学生开始机械地应付。这样的仪式感其实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明确权力关系,只是我们应该在仪式感上多花一点心思,进行一些改变,可以转变问候的方式,比如吟诵诗歌、猜谜语、扮演动漫人物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形成独特的班级仪式感,能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大小以及兴趣爱好设计独特的仪式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比如为学生起个昵称、画个肖像简笔画,或者用古诗句接龙,甚至可以用物来传达这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该让知识与美结合、与生活结合。
总而言之,美术课“仪式感”是一种富有情境的德育途径,不同的仪式感根据主题的不同,传递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教师的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仪式感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事物,产生愉悦感,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形成对美独特的认知。因此,开展仪式感教学,对学生美感的能力与品德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