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斌 代建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脱离他所生存的生活环境的范畴,个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谋得发展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相联系。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必须依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点,使学习由于包含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而富有深刻的意义,在学生实实在在能感触到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中充分发掘学习情境资源,使学习情境更加生活化、真实化。
罗杰斯认为,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造成有意义学习的障碍之一就是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学生只有经过大脑思考和亲身探究,才能发现事物的道理与本质,但前提是让学生直面各种现实问题,构建一种让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非常真实的情境。“儿童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可悲的是,儿童在学校里学习了若干年后,这种本能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
然而,学生的动机并没有丧失,只要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能够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他未来生活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而展开有意义学习行动,在复杂、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意义的内在转化,通过自我潜能的发挥实现健全人格的发展”。表现性学习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具身的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内驱力不断增强。真实性情境打破了学科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壁垒,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一种勾连,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尽情表现自己的力量,塑造心智、身体和情感的倾向。
表现性学习倡导构建真实的情境,但并不是为情境而情境。表现性学习的情境与以往学习情境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它具备引起思维的性质,能给学生提供刺激和线索,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锐度,促进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检验自己的想法,形成关于问题的经验。真实情境中所呈现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经验存在认知矛盾,造成学生思维冲突,从而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发现与理解,获得关于问题的新观念并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使原有经验得到巩固并在新的层次上得到重建,从而促进个人意义建构的生成。
表现性学习的真实情境是“围绕表现性活动的完成来组织以及建立的,其情境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表现性活动上”。表现性活动具有真实性,它不是凭空臆造的不切实际的指令,而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和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当学生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和习惯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矛盾,学生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时,就会产生类似于“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的视角去剖析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应对不同问题情境的能力,进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