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名人旧居保护与利用数字化路径探析

2020-01-02 03:38郗春嫒李加书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旧居昆明市纪念馆

郗春嫒 李加书

名人旧居是指具有一定历史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居住过或者生活过的地方。云南省昆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彼时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志士,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如今,他们曾经的住所成为昆明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文化遗产愈加珍贵,但其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建设性破坏、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式不当、历史文化价值未充分实现、数字化技术利用程度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使得对昆明市名人旧居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昆明代表性名人旧居现状

(一)纪念馆类

此类名人旧居主要有朱德、冰心、闻一多、朱自清、聂耳、华罗庚、张天虚等的旧居。

1.朱德纪念馆(1)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0月;调研地点:昆明朱德纪念馆。

地理位置:昆明市五华区水晶宫小梅园巷3号和红花巷4号;居住时间:1921年—1922年3月;用途:纪念馆,开放参观;人物:朱德(1886.12.01—1976.07.0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保护与利用现状:目前,朱德旧居被开发为发扬和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红色旅游地之一,是昆明比较有名且保护与利用情况较好的名人旧居。该纪念馆免费开放,一楼保留了朱德曾经的日常生活痕迹;二楼为展厅,展示朱德在云南的主要革命活动痕迹。馆内有专门讲解员,配有宣传手册,讲解员专门向游客讲解及宣传朱德的事迹;纪念馆的开发利用已部分采用数字化,馆内具备电子阅览器,可自行查询、观看朱德事迹。

2.冰心旧居(冰心默庐)(2)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1月;调研地点:昆明冰心默庐。

地理位置:呈贡县三台路38号;居住时间:1938年—1940年;用途:纪念馆,开放参观;人物:冰心(1900.10.05—1999.02.28),中国诗人,现代作家。

保护与利用现状:2009年,冰心默庐被列为昆明市挂牌纪念馆开放参观。目前,整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仍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但是也有很多需要修缮的地方,如左右两侧侧厅的门已经极为破旧。一楼为展厅,以冰心的个人及作品介绍为主;二楼还原冰心曾经的生活痕迹,屋内家具保存较为完好,但是部分展品明显是现代物件;纪念馆内设有播放器循环介绍,右侧展厅内放置有大屏幕,但几乎无人使用。

3.闻一多、朱自清旧居(3)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1月;调研地点:昆明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地理位置: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俊发城闻一多公园内;居住时间:1941年—1946年;用途:纪念馆,开放参观;人物:闻一多(1899.11.24—1946.07.15),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朱自清(1898.11.22—1948.08.12),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民主战士。

保护与利用现状:2003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将闻一多朱自清旧居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后,于2019年6月18号开放参观,展品丰富,包括书籍作品、文稿、当时的生活用品、衣物等等,内部的家具等也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4.聂耳故居(4)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2月;调研地点:昆明聂耳故居。

地理位置: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73、74号;居住时间:1912年2月15日—1930年;用途:纪念馆,开放参观;人物:聂耳(1912.02.14—1935.07.17),云南玉溪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保护与利用现状:现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里面配有多名专业讲解员,分时段向游客讲述聂耳的生平事迹和故居情况。故居基本上还是当年的模样,屋内也没有较大的改动,家具保存较为完好,纪念馆内陈列有聂耳的照片以及一些他使用过的乐器。

(二)商业用途类

此类名人旧居主要有李公朴、龙云、梅贻琦等的旧居。

1.李公朴旧居(北门书屋)(5)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2月;调研地点:昆明北门书屋。

地理位置:昆明市五华区区北门街68—70号;居住时间:1942年—1946年;用途:商业用地;人物:李公朴(1902.11.26—1946.07.12),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

保护与利用现状:1983年,北门书屋被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北门书屋本为中式两层,砖木结构。房屋外形基本保持原貌,但内部已经面目全非。一楼已经被分割为多个店铺,其中不乏餐饮业,经过装修改造之后,已无半点历史痕迹,装修豪华,满满的商业气息。仅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能够证明它就是当年的“北门书屋”。

2.龙云旧居(灵源别墅)(6)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2月;调研地点:昆明龙云故居。

地理位置: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海源寺村900号;居住时间:1932年—1945年;用途:国学馆;人物:龙云(1884.11.19—1962.06.27),抗日爱国将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

保护与利用现状:1987年12月10日,昆明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源别墅原为宽大的园林式别墅,后不断被蚕食,现仅存四合五天井主体建筑和前面的池塘石桥。灵源别墅经过多次修葺后,保留下来的部分基本保持原貌,内部的一些物件也保留了下来。目前的灵源别墅被用作国学馆和个人工作室使用,可以进入参观,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方面基本没有涉及。

(三)其他类

此类名人旧居主要有费孝通、梁思成等的旧居。

1.费孝通旧居(7)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月11月;调研地点:昆明费孝通故居。

地理位置: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古城社区古龙路59号;居住时间:1938年—1946年;用途:闲置、无人管理;人物:费孝通(1910.11.02—2005.04.2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保护与利用现状:此旧居本就是民居,费孝通在昆明居住期间也是租住,他离开后也一直有人居住,直到近期所住居民搬走,现相当于废弃民居。房屋为土墙瓦房,屋门重新安装过,但看上去依旧破旧不堪,仅有外墙上的标志牌能显示此为费孝通旧居。2019年,昆明市呈贡区对费孝通旧居保护修缮工程进行公开招标,以期修缮。

2.梁思成、林徽因旧居(8)资料来源:李加书小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时间:2018年12月;调研地点:昆明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地理位置:昆明市盘龙区龙泉镇龙泉村棕皮营桂家花园;居住时间;1940年—1941年;用途;封闭,不对外开放;人物:梁思成(1901.04.20—1972.01.09),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中国著名女建筑师、作家。

保护与利用现状:此旧居是梁林夫妇建造的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座为他们自己而建的房屋。房子看上去比较陈旧,被低矮的围墙围着。目前,此旧居由盘龙区文管所代为管理,大门上挂有“私人产权,谢绝参观”的标识。盘龙区文物管理部门专门做了一期关于旧居的节目,简单介绍了旧居。从视频介绍中得知,建筑内部还保留着部分当时的物件,后来又加了一部分展品。但平时大门紧闭,难以探识其庐山真面目。

二、昆明名人旧居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利用方式粗放

昆明市有众多名人旧居,但目前而言,利用方式雷同,文化个性、代表性不强,衍生功能较为薄弱,在社会活动中的利用率也较低[1]。而部分名人旧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旧居的保护,使得旧居遭到严重破坏[2]。另外,费孝通、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则是没有发挥任何文化价值,不断破败。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发挥名人旧居应有的作用,其文化内涵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对今后的保护极其不利。

(二)旧居知名度较低

昆明具有众多名人旧居,但大部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根据调查研究得知,昆明市广大民众对于昆明市的名人旧居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即使是旧居周边的居民,对旧居也不够了解。在询问旧居地址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甚至有的居住在旧居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这是哪位名人的旧居,或者完全不知道这是名人旧居。大部分旧居参观学习的人员寥寥无几,有的旧居甚至无人问津。

(三)数字化技术运用程度低

目前,昆明市名人旧居的保护与利用仍停留在最基础的状态,即名人旧居的保护仅仅只是停留在建筑外貌层面,开发利用也仅是发挥了旧居微乎其微的价值。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方面少之又少,仅有部分旧居有视频介绍,数量少,质量差,收效甚微。全景模拟的运用也仅有何世雄旧居,且作为商业用途,目的在于商业宣传。

三、旧居保护与利用现存问题主要原因

(一)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数据库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中数字文化部分已经公布了部分历史文化资源的信息,包括博物馆3D藏品展示、虚拟现实导航、全市纪念馆博物馆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但是文物保护单位目录内并无内容,而且已有的几个数字化运用的信息较少,仅有简单的保护单位的名称、级别等,较为粗糙,并无系统的、完善的信息,这给名人旧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二)维护资金来源单一

资金缺乏是名人旧居保护不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名人旧居的管理,昆明市要求使用单位和使用人做到谁使用,谁负责保护、维修。目前,名人旧居维护的资金来源分为国家拨付和使用人出资两部分,但大部分资金仍需使用人出资。国家拨付的资金少,很多产权人、使用人并不愿出资进行修缮,这就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维护、修缮名人旧居,使得名人旧居的保护缺少固定的资金保障。同时,虽然近年来昆明市政府重视历史文化资源,拨付了大量资金,但是对于众多名人旧居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三)宣传工作不到位

相关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十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查阅资料得知,线上线下对旧居的宣传均极为少见,甚至有的旧居根本没有。几处纪念馆也仅有朱德纪念馆配有宣传册,其他的也只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些简单的信息、视频介绍,这对于提升旧居知名度和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是极其不利的。宣传力度不足,名人旧居知名度低,民众难以了解旧居的价值所在,从而缺乏保护意识,致使旧居遭到严重破坏。

四、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名人旧居的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信息数据库

对旧居进行详细考察,包括地理位置、建设整体状态(面貌、破损程度、维护、资金、利用方式、管理负责人员等),精准分析所得数据,整合之后按照片区或者门类等方式有序录入数据库,从而形成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以信息数据库为枢纽,通过线上统计、分析,进而设计管理方案,分配工作,线下执行管理方案,联动管理,方便快捷,清晰明了。旧居的管理部门、人员也需录入系统,责任人需定期对旧居进行维护,并将结果录入系统,每一次的跟进情况都要能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如此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进,就可以推测旧居可能出现的情况,出现情况时该如何进行有效处理,不仅能做到未雨绸缪,还能对旧居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

(二)建立旧居展示平台

利用3D扫描技术对各个旧居进行扫描,从建筑外开始,对整个建筑进行扫描,每一个角落、场景都不能落下,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处理后的每一个画面都必须清晰,然后才能上传展示平台进行虚拟现实展示。如此一来,更多不能到现场参观的人就能通过展示对旧居进行参观、学习,同时,能更大程度保护旧居,使其文化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三)输出碎片化信息

信息碎片化是当前趋势,抖音、快手、微视等都属于碎片化信息输出载体,在忙碌中的短暂休闲时间抽空观看几个视频是当前社会的常态。相关部门可以拍摄短视频、录制短音频等投放至网络上,既符合时代需求,也能提升旧居知名度,传承历史文化。另外,可通过录制电视节目的方式扩大受众,在增加影响力的同时,对旧居的情况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扬,弥补碎片化信息输出的不足;也可以系列播放短视频,与电视节目双管齐下,二者相得益彰。

(四)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根据各个旧居的人物特色、背景等,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如李公朴旧居可利用“北门书屋”打造文化传承之地,在线上线下售卖经典文化作品、绘画、各类书籍等;各位爱国将领旧居可出售当时军旅用品模型等。既可以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又可以筹集资金用于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旧居昆明市纪念馆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萧军纪念馆
昆明市延安医院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伟人旧居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随想・延安
——于毛泽东旧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