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勇,马怀忠
(1. 文山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 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
学界倾向于把语法和修辞分开来研究,语法中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思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认知语法提出的新理念语法和语义不可分,语法也是概念化,也是语义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语义角度分析语法已硕果累累,如意念语法[1]、认知语法[2-3]和构式语法[4]。
语法修辞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法因素以赢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其中词法因素、句法因素都可以作为修辞手段而发挥积极的作用[5]。语法修辞的范围很广,理论上推导,有多少造成语法变异的因素,就有多少种语法修辞,但其核心应该是结构的变异——单位、关系和层次的变异[6]。语法修辞指从语法系统出发所进行的修辞即语法系统在言语流中的投影,并不是讲语法和修辞平行的结合[6]。吕叔湘和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7]引言中处理语法与修辞的关系时说“……先后难易之间不很妥当,才决定把这两部分参合起来”。这说明语法与修辞具有交融的关系。
但是将语法与修辞结合进行研究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语法中的修辞性思维研究甚少,主要聚焦语法的隐喻研究。1960年,雅克布逊(Jakobson)曾暗示现有的语法结构可能是以隐喻和换喻的概念关系为基础的[8]45。胡壮麟[8]和莱考夫(Lakoff)[9]提出了隐喻性思维概念,韩礼德(Halliday)[10]和汤普森(Thompson)[11]的语法隐喻研究就是典型的代表。笔者[12]也尝试进行了超语法现象的修辞研究。本文从转移修饰(transferred epithet)辞格和辞趣(rhetorical spices)出发,分析英语语法中的转移结构,目的在于解释转移结构的主要成因。
依据本文的研究,英语中的转移结构不只是否定转移一种,还包括中动结构,这是视角从语法转换到语义才能得出的结论。转移结构这个术语的提出也是基于此视角转换。
“否定转移”是指否定形式在谓语动词,而否定的信息焦点却在状语和复合宾语,或否定形式在主句,而否定的信息焦点却在从句。这是英语的一种习惯思维方法,与汉语不同,应予以注意。
第一种情况“not”表面上否定的是谓语动词,但实际上否定的是状语。
(1)I imagine you didn’t come here to discuss décor. (我想你来这里不是谈论房子的装饰。)
(2)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control that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我们发誓一种形式殖民统治的终止将不会被更残忍的暴政所替代。)
(3)She clearly not come into the bar to say it, it wasn’t something that was pressing on her mind — but her remark fell naturally into the talk. (她明显来这里不是为了说它,也不是压在她心头非说不可的事,但是她的评论很自然地融入了闲谈之中。)
(4)He didn’t come here by train.(他不是坐火车来的。)
(5)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不要以貌取人。)
(6)Don’t read in the sun.(不要在阳光下看书。)
(7)She had not been married many weeks when that man’s younger brother saw her and was struck by her beatuty.(她结婚还不到几个月,这个人的弟弟就看见她了,并对她的美貌着了迷。)
(8)He doesn’t go to school by bus, but on foot.(他不是坐公交车去上学,而是步行。)
第二种情况“not”否定的是谓语动词,但实际上否定的是复合宾语的宾补。
(9)I don’t find the story interesting.(我认为这个故事没有趣。)
(10)I don’t think the math difficult.(我认为数学不难。)
第三种情况“not”否定的是主句的谓语动词,但实际上否定的是从句。
(11)I don’t spend 10 hours lost in Louvre because I like it.(我在卢浮宫迷路了10小时,不是因为我喜欢迷路。)
(12)I don't teach bea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me.(我之所以教书,并不是因为教书对我太容易。)
(13)He doesn’t go to bed until eleven every night.(他每晚直到11点才睡觉。)
(14)Do not save what is left after spending, but spend what is left after saving.(不要把消费剩下的才储蓄,要先储蓄再消费。)
(15)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我们读诗和写诗,不是因为它们灵巧,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充满了激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为维持生命所必需。但是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第四种情况“not”表面上否定的是主句的谓语动词,但实际上否定的是从句的谓语动词。
(16)I don’t think he will help us.(我认为他不会帮助我们。)
(17)It doesn’t seem that they know where to go.(似乎他们不知道往哪去。)
(18)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to read this book.(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读这本书。)
综上所述,在否定转移结构中,语法与语义出现了不一致和分离,语法上“not”否定的是谓语动词,语义上它否定的却是状语、复合宾语或从句。如果把转移之前的句子叫做原式,转移之后的句子叫做转移式,然后比较原式与转移式的语义,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例如在第二和第四种情况中,它们之间的语义相同,但转移式的语用效果比较委婉,如例(9)(10)(16)(17)(18)。但是在第一和第三种情况中,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有可能相反,如例(11)(12)(14)(15);还有可能存在歧义,如例(1)(2)(3)(4)。但是语境可以消除歧义,句式也可以消歧,如例(5)(6)句中祈使句式使它们的意义确定;还有可能完全相同,如例(7)(13)。因此,否定转移结构是一个特殊的构式,不能简单地说转移式就是从原式推导出来的。
中动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构式,一是构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二是构式表示其主语所具有的内在属性;三是构式必须与程度副词连用或者使用否定形式。依据主语的功能,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具格主语(Instrumental subject),另一类是对象格主语(Objective subject)[13]。例如:
(19)The pen writes well.(工具类:这只钢笔很好用。)
表面上,句中副词“well” 做状语修饰动词“writes”,但是从语义视角看,“well”做表语修饰说明“the pen”。因此,此句可释义为“The pen is good(well)for writing.”同理可以分析例(18)(19)。
(20)The knife cuts well.(工具类:这把刀很快。)
(21)The field ploughs well after the rain.(对象类:雨后地很好犁。)
(22)Dried food stores easily in camping. (对象类:野营时,干的食物容易储存。)
表面上,句中副词“easily” 做状语修饰动词“stores”,但从语义上分析做表语,说的是干的食物容易储存的属性。因此,此句可释义为“Dried food is easy to store in camping.”同理可以分析例21。
(23)The poetry sings easily.(对象类:诗歌咏唱起来容易。)
得益于视角的转换,上述的两种结构才能统归于转移结构。从语法角度对两种结构的研究是独立进行的,它们之间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任何交集。学者们从语法、语用和认知方面研究了否定转移结构,从语法和语义角度研究了中动结构,但没有学者从语法修辞角度研究过它们,本文尝试从修辞视角研究它们。
移就是一种异于常规的语言变异现象,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应用,是积极修辞的一种。魏在江认为,“移就构式不仅仅限于句法,也存在于词汇层面。移就是人们特殊的心理感受变通词语搭配上的意念关系,是构式赋予了移就辞格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理据。离开了构式,移就就变得不可能和毫无意义”。[14]徐盛桓认为,移就表达式的修饰语所表示的内容是由中心词所表征的事物的属性带来的,描写语表示的是该事物的一种心理属性,心理属性是一种涌现属性,移就表达的是涌现的新质。[15]魏在江的研究出发点是从构式看移就辞格,徐盛桓的出发点是从心智哲学看修辞移就,而本文是从修辞看构式,认为上述的转移构式是移就构式在句法层面上的特殊表现,它们具有移就辞格的性质。
首先,在句法上,它们都有句子成分或部分句子成分的转移。因为“不是词汇层面上的转移,而是句法层面上的转移”,因而不能完全用分析词汇层面上移就的方法来分析本文研究的转移构式,但可以类比分析。上文第二节已有句子成分转移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在语义上,它们也都有修饰语的转移。在否定转移第一种情况的例(3)中,“not” 从表示目的的不定式“to say it”转移到了表示方向的动词短语“come into the bar”前,修饰谓语动词。同理可以分析否定转移的其它三种情况。在中动结构例(19)中,工具格“The pen”转移到主格的位置,成了工具格主语,因而副词“well”表面上修饰动词“writes”,但实际上作表语修饰工具性主格“The pen”。在中动结构例(21)中,对象“The field”转移到主格位置,成了对象格主语,因而副词“well”表面上修饰的是动词“ploughs”,但实际上修饰的是对象性主语“The field”。
第三,这样不符合逻辑的转移所产生的语义效果与移就辞格的语义效果是一样的新奇,耐人寻味。
鉴于转移构式(否定转移和中动结构)与移就辞格的类似性,本文认为转移构式可以称为移就构式。首先,根据类似进行推理而得出的结论符合认识规律。人的认识始于对若干个别事物的感觉、知觉、印象,然后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概念,这就是思维规律中的归纳法,与演绎法一样,也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派认为“归纳方法并不是以限于我们实际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为根据,而是以可以证明为不产生矛盾的事实为根据。穷尽的列举是不必要的,检查一些相同的和不同的事实就足够了,一个归纳推理有时可以根据一件或两件事实作出来”[16]。另外,体认语言学(ECL)也大力倡导表层概括假说:特定表层形式所蕴含的概括性信息要比所假设的深层结构中的信息更为丰富,即语言中概括性知识来自生活中的实际用法,从中可归纳出规律性信息。
关于语感的利用,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大体可以分作三方面,即辞的意味(语言文字的意义)、辞的音调(声音)和辞的形貌(形体)。辞的意味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随着辞的历史或背景而来的风味;二是由辞的上下文改变而引致的不同解释;三是描绘对象物的形象性状的辞句和表现对象物活动的辞句,这些辞句都使得文字生动有致;四是采用蓄感含情的色彩鲜明的辞句[17]。辞的形貌情趣指的是语言文字的编排以及字形变动带来的新辞趣,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说修饰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变换转移也是形趣,并不局限于文字的编排和字形变化。依据上述辞趣理论,转移构式涉及辞的意味和形趣。
转移构式涉及意趣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否定转移和中动结构是在语言使用中固化的构式,涉及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语言的历史和文化不仅可以体现在典故、谚语和俚语中,还可以体现在语法构式中。依据前文关于否定转移四种情况的论述,原式与转移式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可能相反和存在歧义,但是语境可以消除歧义。转移构式有句式独特、意义独特和鲜明(强调或委婉的意义)的特点。在否定转移的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的转移过程中,状语和从句分别得到了强调,在第二种和第四种情况的转移过程中,语气发生了委婉化。在中动结构中,工具格主语和对象格主语分别得到了强调。因此,否定转移涉及意趣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
依据上述研究,笔者总结了语法修辞研究的三个特点:
第一,语法修辞研究的侧重点在修辞,实现的方式在语法。语法修辞的研究是语法和修辞的界面研究,修辞的效果来自语法的组合变异。因此,语法修辞寄生于语法。
第二,语法修辞是抽象的,须借助于语义、语法和修辞综合分析才能发现。
第三,修辞具有认识性质,语法修辞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修辞。
在语义、语法和修辞综合视角下,转移构式包括否定转移和中动结构,转移构式可以归入移就构式,也就是说,移就构式不仅包括移就,还应包括本文研究的转移构式。转移构式是移就和辞趣在句法上的表现,体现了修辞的认识性性质。修辞普遍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转移构式的修辞研究为修辞普遍性提供了语法方面的一个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