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望舒
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那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创设阅读环境时,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适合幼儿的、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有阅读学习价值的环境,进而激发互动阅读的兴趣。我们不仅要创设阅读角的环境,同时,还要将阅读融入班级各处。在班级中,笔者会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事物上贴上互动性标识。孩子们会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在标识前看一看、说一说。这样互动性的环境间接引起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沉浸式的氛围中爱上阅读,进而拓展并提升阅读能力。
绘本是文字和图片内容结合的图书。优秀的绘本应该是有趣的、引人入胜的。绘本内容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他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绘本中的图片不仅可以表达故事的意义,还可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态度。因此,选择的图画要能够清晰地表达故事,色彩鲜明,画面要运用夸张、拟人、对比等手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阅读愿望。
优秀的绘本应该图文结合,图画书中的图片要表达文字之外的意义,而文字之外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图片看到。例如,在绘本《第五个》中,书中的词语很少,并没有写到玩具坏掉了,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图片中看到:企鹅的手臂不见了,木偶的鼻子断了。好的图文结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能力。
优秀的绘本应该是一件艺术品。绘本的封面、内衬、扉页、封底、面、材料、包装等都要与整个绘本融为一体。扉页的色彩能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这本绘本的情感。绘本的封面和封底之间前后呼应,概括绘本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或是丰富的图画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幼儿在“玩”中学的过程中,逐步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集中阅读,引导幼儿走进绘本,初步了解绘本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熟悉绘本阅读方式,理解绘本的寓意,提升教育价值。这样,幼儿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文字的学习和知识的启蒙。
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分散、较自由的阅览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一日生活环节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资料进行安静的阅读活动,教师可在此过程中,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
除了以上两种阅读形式,我们还会每周进行阅读分享活动,让孩子们把最近读的好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每个月还会进行“图书漂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经验的提升,同时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和欲望。与此同时,还有“阅读100天打卡”“童话嘉年华”“六个帐篷亲子阅读活动”等等,这些阅读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幼儿早期阅读不仅需要环境、材料和各种活动的支持,还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而家长是和幼儿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家庭又是幼儿最早接触到阅读的地方,成人的伴读和指导在幼儿早期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
亲子共读是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所以阅读的环境要让幼儿感觉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家长要合理利用电子产品阅读,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一些父母会把早期阅读当成识字,这对孩子的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有影响的,在早期阅读阶段我们不用刻意强调识字,主要是家长与孩子一起体会亲子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如果发现孩子无心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断定孩子不喜欢阅读,也不要强制孩子阅读,要去了解原因,呵护他们的内心。同时,要让孩子看到家长为了休闲而阅读,在餐桌边家人互相谈论阅读内容和趣事,让孩子感觉阅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家长的榜样作用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