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教学的供应链管理课程优化

2020-01-01 20:25兰莹霜
物流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理论课程

余 波,兰莹霜

(西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较多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够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加强合作和管理,以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

2《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及问题

2.1《供应链管理》课程特点

2.1.1 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突出。供应链管理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众多参与主体的协作。该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其一方面要求学生注重战略化思想、全局化观念的建立,用科学方法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并实现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强调整合先修专业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所需知识间的关联,进而为解决供应链管理的综合问题打下基础。

2.1.2 较强的理论性。《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注重基本知识,包括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但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则并不多。该课程属于管理学范畴,许多基本原理是总结前人相关工作的成果,并用一定的经济学原理来加以分析,因此其内容具有理性化和抽象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时长有限,实践教学难以宽泛展开,因而造成多数教师在授课时更加集中理论知识的讲解,自然就形成了该课程强理论性的特色。

2.1.3 实践性需求强。较强的理论教学让实践教学的需求更加强烈。从讲授这门课的初衷出发,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来实现企业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完成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到最终客户需求的实现过程。不通过一定的实践和实习环节,没有亲身的企业体验或模拟体验,是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运用相脱节。

2.1.4 与时俱进性。与时俱进是管理学的本质要求。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管理运营模式到现代的协同合作模式,是工业化、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明确、资源集中管理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与时俱进性。该课程发展至今,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但前提是不能脱离实际,必须始终以企业供应链管理实际运作为导向,顺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该课程的讲授才更具意义。

2.2 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2.2.1 学习内容存在重叠。《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仓储以及配送管理、批发销售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管理大类的许多课程内容相互交叉,相互重叠,虽然教材重点不一,各具特色,但会造成学生对《供应链管理》课程一定的误解,认为该课程内容是其他基础课程内容的叠加,从而轻视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钻研,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2.2 教学方式老旧,技术手段单一。当下较多教材内容不合时宜,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虽是经典,但过于陈旧也不规范。还有很多教师只停留于PPT教学,照搬教材内容,没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及深挖扩展,以“问答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居多。课堂外,缺乏供师生交流、解疑答惑的交互平台,仅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进行碎片化的答疑。

2.2.3 学生参与意识弱,互动状况盲目。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学习涉及多个专业,而师生人数比例较为悬殊,众多高校基本上是采用大班教学的。因此,教师难以较好实现与多数学生的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上就会存在惰性,不会思考,不愿参与,导致缺乏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实践能力得不到挖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2.4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较难展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分为理论教学型、“理论+案例”教学型、“理论+案例+实践”教学型等三类,但目前更多采用“理论+案例”教学型,放松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虽然某些高校设置了供应链管理实践课程,但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供应链管理经验或者实践条件的限制,在授课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教学,不能将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整合。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工商管理及物流管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从产业、行业、企业或环节的整体链条来综合思考问题。开展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强化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

对没有企业经历的本科学生是很难讲清楚企业管理的。将实践教学设置在理论教学之后,通过模拟仿真操作、企业观摩实习、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操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供应链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竞争与合作体现较为充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供应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观摩企业营运、对某一流程进行实际掌控。

3.2 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较高,仅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培养这些能力的,反而容易形成固有思维,缺乏灵活的主观能动性。相反,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的好奇与探究,激发他们无限的想像空间。

3.3 实践性+创新性,促进理论的接收与升华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相比理论教学具有创新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主动学习和思考。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3.4“学与做”融合,加强实干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随着企业更新迭代的速度日益增快,各行各业都急需创实干的专业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促进“学与做”的融合,摆脱传统教学固有的“投喂式”教学方式,培养贴近企业所需的实干人才。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与做”融合,打造好企业专业人才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4《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设计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索性、操作性、启发性、兴趣性是其相异于课堂理论教学的突出特点。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1 打造供应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道解惑者,需要具有过硬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际经验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把握,才能给予学生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具有强实践特征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更是如此。因此,在选聘教师承担该课程时应优先考虑是否具有企业经历、大赛经验、国外教育,以及是否具有较强的行业敏感度,应重综合能力的选择,努力打造“双师型”的课程团队,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理实”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知识。

4.2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目前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以导向性、科学性、可量化、动态性为基本原则,设计出结合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的“三因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科学评价,以保障实践教学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3 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供应链仿真软件

借助信息化推动教学发展是目前众多高校改革的关键,同样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也离不开信息化手段来助推。本科实践教学中引入供应链仿真软件,通过该软件(如沙盘体验或其他ERP软件),学生可以承担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零售商等不同的角色,模拟经营某家企业,最终实行供应链的协同稳定的运作;同时,还可借助软件仿真把小组对抗引向升级,给学生丰富的企业体验和合作竞争的经验,对本课程的参与兴趣和实际收获具有明显的效果。

4.4 校企合作,搭建供应链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离不开产教融合,需要企业、学校双方真诚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采用“订单式”、“校中厂”、合作共建学院等多种模式,全面推进协同培养。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采用“理实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较好,即在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深度参与企业真实场景。顶岗实习既解决了学生在采购、生产、物流、零售等领域环节的书本难题,深层感悟供应链管理的艰难之路,又对企业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前获取人才订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是双赢的理想结果。

5 结语

《供应链管理》课程在商学院的管理类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程的设计和考核方式上宜体现出实践实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对课堂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化,达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目的。特别是在当今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学校教学更应体现出它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实战性。

猜你喜欢
供应链理论课程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