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流节点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1 20:25
物流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节点物流

丁 卫

(四川蜀能电力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四川 成都 610051)

1 引言

自2009年国务院研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物流产业规划起,物流在各产业中的战略基础性作用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了专项物流规划和地方实施细则,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物流节点建设相对滞后,与国际物流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川是我国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是中国中西部经济的枢纽,也是中国对欧亚贸易的核心节点。区位上与陕、甘、青、云、贵、渝、藏7省(区、市)接壤,地处中国大西南和大西北结合部,承接华南华中。四川省所处的“泛珠三角”区域内部经贸合作日益频繁,内地省份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四川省地理位置临近东南亚,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地扼国际大通道。四川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将有利于四川省加快构建西部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 四川物流节点体系发展基础

物流节点是指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它通过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具有衔接、信息交换的功能。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撑下,四川省物流业坚持与重点支柱产业布局和制造业基地、重大项目相配套,与西部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相融合,努力实现物流通道畅通,构建适合四川省省情的物流节点体系,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2.1 物流通道初步形成

在经济上,政府无可避免要扮演多重的角色[1]。我国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借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四川省物流通道建设成绩斐然,“蜀道难”日渐成为历史。目前,四川现已形成进出川大通道30条(高速公路18条、铁路10条、水路2条)。全省铁路营业总里程达4 832km,位居全国第十二、西南第一;公路总里程达32.5万km,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 820km,居全国第二;内河航道总里程10 540km,居全国第四。以高速铁路、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四川与津京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要经济圈基本实现8h互联互通。全省物流通道已基本形成“一核六线”的构架格局。“一核”是指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经双流航空口岸、青白江铁路口岸以及龙泉公路口岸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六线”是指建设以蓉欧为核心、蓉加美、蓉亚为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以蓉沪欧为核心、蓉深欧、蓉桂(经防城、钦州、北海)亚为支撑的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宜沪、泸沪江海联运五定班轮航线;蓉(经阿拉山口、河口口岸)亚欧国际铁路联运五定班列;蓉桂、蓉沪国际陆海联运国际通道以及蓉滇国际陆运通道。

2.2 物流枢纽加快完善

当前四川物流枢纽以一批成熟运营的园区(中心、场站)为代表,逐渐发挥了积聚发展、集约经营的良好态势,共同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外部性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2]。成都物流主枢纽及攀枝花、雅安、自贡-泸州-宜宾、绵阳-广元等为节点的八大次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呈现加快向物流园区集中的趋势。全省规划物流集中发展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总面积62 500亩,已建设标准化仓库180万余m2。以成都保税区、成都新都、双流航空港、青白江城厢、遂宁船山、泸州港、宜宾港等为代表的园区已相继形成承载能力,园区内新建仓库普遍采用先进的信息控制系统,自动化、立体化程度较高。绵阳、广元、达州、南充等地的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成都的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正在加快建设,遂宁工业物流港已初具规模,绵阳、攀枝花、泸州、广元、南充、内江、自贡、达州、乐山等地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已纳入规划,部分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物流园区(中心)对重要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目前,作为多点多级物流支撑体系的核心城市,成都已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是全国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支撑点,市域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级公路为次骨架,乡村道路为连接线的干支结合、功能互补的大都市圈公路网体系;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成渝、宝成、成昆、达成四大铁路主干线交汇于此,构筑了成都至上海、深圳、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的货运主动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机场,已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2.3 物流现代化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四川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牢牢把握智慧物流、“互联网+”高效物流的物流发展新趋势。物流创新所产生的优势效应十分明显,且创新的持续性更加长久,企业动态地整合自身和其他企业的服务和功能,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3-4]。平台建设和软件应用推动物流产业降本增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创新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相继落地四川,2015年电子口岸整合建设完成,企业可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外贸、外汇、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申办各种进出口手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物流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和商贸流通业模式转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同时,物流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自动存取、自动分拣、无人机等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加速落地。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入川。随着四川省物流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成为物流产业的发展高地。

3 四川物流节点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物流节点间通道不畅,缺乏有效链接

除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成都市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较为紧密外,四川省内其他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各物流节点城市间交通物流“通而不畅”的现象仍较为突出,运输方式较为单一。公路、铁路、民航的客运枢纽站缺乏地铁等城市轨道的衔接,导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不畅,尤其是削弱了民航、客运专线等快速客运系统的优势;民航、铁路枢纽站缺乏城际铁路、公路干线的衔接,导致与区域其他节点城市的衔接需要通过所在城市交通网络的转换才能完成,制约了服务区域的功能发挥。

3.2 物流节点散乱,集疏运体系不完善

物流节点没有根据城市特色、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特征、城市规模、地理区位等因素,科学规划物流网络和物流通道。全省城市物流园区的发展呈“多而散”的格局,部分物流园区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衔接不够;有些园区的外部交通设施相对滞后,缺少集公、铁、水多种转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随着优势产业的不断集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仓储场站设备等技术水平落后、老化现象严重,难以与当前产业发展现代化需求相协调。货运枢纽普遍存在集疏运线路连接站场的“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的问题。港口集疏运问题较为突出,疏港铁路作用发挥明显不足,部分主要港口没有铁路衔接;集装箱港口与高速公路网之间缺乏快速集疏运通道连接,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混杂;部分港口的内河集疏运通道开发滞后,与港区的衔接不畅。

3.3 园区(中心)整合功能弱,同质化竞争严重

城市现有物流园区(中心)由于在选址上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造成物流园区(中心)对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弱化,园区(中心)普遍存在物流基础设施、仓储设施、货运场站、堆场建设标准不统一、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象,增大了无效作业量。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中心)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于园区(中心)的市场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定位、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规划,从而导致功能和目标客户等诸多问题上定位不清,普遍同质化。

3.4 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支撑

四川省物流企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小、散、弱”问题突出,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节点提供支撑,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从数目还是从规模上看发展都显落后。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不强,除少数企业具备一定的仓储功能,能够提供较为专业化的物流设备外,大多数企业只有单一运输业务,不具备多式联运、进出口货代等能力,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增值业务,服务能力和品质不高。

4 四川物流节点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4.1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按照各节点产业布局、交通条件、土地资源等各类要素,合理规划布局,配置物流发展的设施资源,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建立以成都为中心,泸洲、宜宾为支撑,德阳、绵阳、攀枝花等地为补充的国际物流设施体系。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铁路口岸、青白江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四川铁路国际物流园区(四川无水港);依托泸州、宜宾水运口岸、宜宾港、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宜宾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四川水运国际物流园区(四川泸宜保税港区);依托双流航空口岸、双流国际机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等,建设四川航空国际物流园区;依托龙泉公路口岸、龙泉物流中心、成都经开区,建设四川公路国际物流园区。

4.2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加大对转运设施、现代化仓储设施、物流集疏运体系建设的投入,着力提高各种物流通道的承载能力。积极推进铁路货运场站标准化改造,推动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联动发展;加强对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推动物流业实现集聚发展和集约经营;积极推进区域性公路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功能,提高集货能力和辐射半径;支持泸州港、宜宾港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实际吞吐能力。制订航空、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物流作业流程及服务规范,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港口场站的物流运作质量和水平。

4.3 加快物流节点现代化标准化升级改造

支持已基本建成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匹配的信息平台和商务支持平台,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增值服务,实现集聚发展和集约经营。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积极推进主要港口、站场标准化改造,推动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联动发展,鼓励发展集装箱运输和甩挂运输。

4.4 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节点城市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经营网点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农产品“四进”和农资配送工作,培育发展农村物流市场。开展城市生活物资共同配送试点,助力改善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拓展小件快运网络,支持快递企业与网点密集的连锁企业开展“代存代取”业务合作。

4.5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根据物流节点建设实际需要,发挥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加大物流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鼓励物流节点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区域物流人才激励政策,引进优秀物流专业人才,重点引进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节点物流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ntidiabetic drug action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