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如何爆出神回复

2020-01-01 19:47柯柯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司马炎桓温孔融

文/柯柯

喜欢看笑感丛生的段子,一针见血的评论,精妙炸裂的神回复?今日出场的古人,远比当下的段子手们技高一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被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挑衅,直接硬刚太没礼貌,不发一言又显得太怂,如何才能不卑不亢、大方得体地回怼?且看孔融的亲身示范。

众所周知,孔融四岁让梨、能言善辩,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才儿童”。话说孔融十岁那年,父亲带他来到京都洛阳。孔融的偶像、大名士李元礼就在此居住。

追星第一条就是要把握机会,孔融深谙其道。这天,他一路打听,独自来到李元礼家门口,希望近距离接触偶像。可看门的人见他是个小孩子,不肯为他通报。

孔融大模大样地表示:叔叔,你虽然不认识我,但我可是你主人的亲戚。看门人一听,不得了不得了,险些就犯了错误,立刻放他进门。

李元礼见了孔融,发现孔融并不是什么亲戚。孔融解释道:“从前我家祖先孔丘与您家祖先李聃曾切磋学问,有师资之尊,这与亲戚关系又有什么不同呢?”

李元礼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有据,对这个小不点儿另眼相看。不一会儿,有位叫陈韪的大官也来李府拜访,众人就把刚才发生的事讲给他听。

陈韪是个小心眼,他眼睛一翻,酸不溜秋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有的人,别看小时候聪明懂事,真等长大了,未必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呢。”

浓浓的醋味儿蔓延开来,大家陷入沉默,尴尬到恨不得用脚趾在地上抠出一套别墅。当事人孔融倒是一点儿不恼怒,他行了个礼,说:“想必大人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啊!”怪不得“大未必佳”,现在长成这么一副臭德行。

陈韪听了,气得要命,但又不好发作,简直要憋出内伤。围观众人则在心里为孔融不卑不亢的神回复拍手叫好。李元礼对孔融也是越发欣赏,日益器重。

长安和太阳到底哪个更远

神回复不一定要科学,揭示出那些乍一听没道理的回复中的道理,才是神回复的精妙所在。在这一点上,“日近长安远”这个反常识的回答堪称经典。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晋元帝司马睿避乱渡江,许多人不堪战火纷扰,大规模乔迁南方,史称“衣冠南渡”。

某天,司马睿正抱着小儿子司马绍玩耍,一位从长安来到建邺的客人恰好来访。司马睿得知这客人来自故土,立刻关切地向他询问京城的消息。

听着听着,司马睿想到都城的繁华,南渡的哀痛,偏安的无奈,潸然泪下。他把内心所想对儿子和盘托出,叹了口气,问:“好孩子,你觉得是长安离我们远呢,还是太阳离我们远?”

“自然是太阳远啊。”司马绍没有丝毫犹豫,“我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来,所以显然是长安近,太阳远。”

虽说儿子年纪小,可能没理解自己心中的那份哀思,但司马睿听到司马绍思路清晰的回答,还是非常满意。

司马睿对儿子聪颖的反应十分得意,于是炫儿狂魔决定,这事必须让大家都知道。隔天,他又当众问:“儿子,长安和太阳比起来哪个离我们更远?”

不料司马绍说:“当然是长安远,太阳近。”

怎么回事?司马睿愣在当场。但牛已经吹了,话已经说了,司马睿只能硬着头皮尴尬地继续问:“儿子,这和昨天怎么不一样啊?”

司马绍回答:“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我们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却望不见长安,难道不是太阳近,长安远吗?”

好一个“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司马睿听了感慨万分。司马绍虽小,可也有背井离乡之感,以长安代故土,表达出哀痛和无奈,在座的人都赞不绝口。

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有的事明明是黑的,有人却疯狂暗示你,硬要你说成白的。这时,说吧,违背原则和内心;不说吧,又难免让对方生气记恨。不要慌,看看和峤的独门绝技——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有些痴傻,他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何不食肉糜”,也因此,他被戏谑为“白痴太子”。

看着这样的接班人,司马炎很是头疼。但是杨皇后非常袒护自己的儿子,而且司马衷虽然傻,他的儿子司马遹却很聪明,深得司马炎宠爱。为了老婆和皇孙,司马炎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甚至渐渐认准了这个傻太子。

很快,司马衷就到了出居东宫的年纪,开始接触朝廷中的大臣。随着对太子了解的深入,大家对太子能力的怀疑也越来越深。

为了压制大臣的不满,司马炎想尽办法,希望证明太子还是很有能力的。这天,他叫来和峤、荀勖等重臣,对他们说:“最近太子很有长进,你们可以去看看他。”

大家揣摩着司马炎的意思,这不就是要让自己为太子背书、为太子代言吗?于是,荀勖等人心照不宣地报告:“臣等去看,发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确实有很大进步啊。”

司马炎满意地点点头,把期待的目光落在了没有发言的和峤身上。和峤明白他的意思,但和峤心里可不这么想,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这么说。所以,他只是恭恭敬敬道:“依臣之见,皇太子圣质如初。”

司马炎听了气得够呛:什么圣质如初,听起来像是赞美的好话,实际上不就是说太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白痴嘛!

客套也是门艺术

“您先请!”“不不,您先请!”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彼此谦让客套的画面。要论把这套流程玩得得心应手,还要看古人。

简文帝司马显是晋元帝的小儿子,在当时官居高位,总理政务。另一位实权人物桓温,任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样两个身份地位不相上下的人碰到一起,免不了要互相客套一番。

话说这天早上上朝,两大巨头在路上偶遇,看着对方的脸,两人仿佛被打开了开关,进入我们熟悉的商业互捧流程。

一番客套之后,桓温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又无可奈何地走到了前面(走在前面就显得不客气了),看来第一局交锋是司马显技高一筹。但桓温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他随口就吟了两句诗:“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这句诗出自《诗经·伯兮》,本来是一位女子唱给自己丈夫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的丈夫手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再翻译到桓温应用的语境里,那就是:让我拿着长殳,为您开路吧。

司马显一听,也不甘示弱。虽然要回复桓温这句话还有些难度,但司马显博学多才,张口就来:“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这句话也出自《诗经》,讲的是大家随鲁侯出游的盛景,翻译过来就是:无论小人物还是达官显贵,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显然,司马显在这里表达的是:您是前面的领路人、老大哥,我们都跟着您前进。

两人此处的用典十分合适,表达也十分到位,打了平手。这段堪称谦让客套之模板的对答也成为佳话,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一书中。

猜你喜欢
司马炎桓温孔融
孔融让梨
司马炎“比美”
晋武帝:都躺赢了,被怼怕啥
不懂就百度
娇妻套牢司马炎
捧杀政敌,防不胜防
两种绝症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桓温是个好领导
大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