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6月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北斗导航卫星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6月11日凌晨,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入轨后,与2018年9月7日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海洋一号C、D双星组网成功后,将实现对全球海洋的上午、下午组网观测,每天可获取2幅全球海洋水色、植被指数遥感图和4次海面温度产品,可提供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通过连续获取长时序的我国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温资料,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为实现远洋捕捞指导、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高我国大洋渔业的经济效益。该卫星还将为我国近海海域与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服务。
6月6日,中国联通与华为在北京签署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携手华为公司联合搭建并演示了基于MEC的低轨卫星-5G融合业务演示平台,双方将在低轨卫星与5G网络融合技术和方案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基于空地联合的卫星物联网、卫星车联组网等业务应用,共建产业生态。
从接近华为车BU的知情人士获悉,华为5G车载模组已正式商用。6月4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旗下全新车型——汉将是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型,但具体采用了华为什么技术并没有透露。
一句话新闻
总结成绩,四大运营商5G建设发展超预期
6月6日,在“5G发牌一周年线上峰会”上,四大运营商均总结了1年以来在5G方面发展的成绩。
1、中国移动
5G发牌一年来,中国移动已开通近14万个5G基站,发展了超过5500万5G套餐用户。
①推动标准成熟,积极发挥运营商的牵引作用,力争R16标准尽快完成功能冻结,加快SA核心网、无线网、终端、芯片端到端产业成熟。
②加快网络建设,深化5G建设统筹,确保年内累计建成30万个5G基站,实现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③助推终端繁荣,依托“5G终端产业联盟”,持续推动多模多频5G终端成熟,推出更多款型SA/NSA手机及行业模组,进一步提升5G泛智能终端销量。
④拓展应用创新,聚焦15个细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高质量5G行业应用,强化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
⑤强化生态共建,推动5G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确保5G可持续发展。
2、中国电信
①中国电信积极与中国联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提高了商用部署效率,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开通5G基站超过14万个。
②全力推进5G SA产业链成熟,在SA技术研究和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国际认可,中国电信牵头制定《5G SA部署指南》,近期将由GSMA在全球发布。
③加快构建“5G+云+AI+安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率先实现基于IPv6和云网融合架构的5G网络部署。
④联合业内生态伙伴,先后成立5G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电信5G产业创新联盟、5G终端联盟。
⑤积极探索和丰富5G应用场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十大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应用场景和成功案例。
3、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已经建成开通的5G基站累计达到13万个,到今年底5G基站总规模将超过30万,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覆盖,热点区域将建成 200MHz超大带宽、峰值可达2.5Gbps超高速率的5G网络。
①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订完成了全球首例5G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双方积极推动3.5GHz中频段大带宽、大容量、高性能基站设备的研发,推进2.1GHz宽频段的国际标准制定,打造2.1G+3.5G频段协同的5G网络。
②疫情期间快速部署5G网络,确保通信畅通,并上线“疫情风险预报平台”,开发针对疫情防控的数据模型13个。
③以“三千兆”网络+贴心服务,推出多种5G资费套餐,提供丰富的5G产品权益,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
④发布中国联通5G创新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打造5G行业应用项目超过200个。
4、中国广电
①中国广电将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赋能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升级,将广电5G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交互协同,共建新型广电媒体服务网和国家信息化基础新网络。
②中国广电已与中国移动签订了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加快5G技术、业务和应用创新,支撑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5G产业生态发展。
③以5G为抓手,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促进广电网络行业转型升级
④疫情期间,广电通过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媒体融合相结合的新范式,完成了实战演练,发挥了广电优势。
5日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技术正是华为5G车载模组,支持峰值2Gbps的下行速率。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即将量产具备5G通信能力的汽车,比亚迪汉于今年4月份正式开启预定,新车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23万-28万元,预计6月份内上市销售。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余梦伦院士、八院孟执中院士荣获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航天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余梦伦1960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投身航天事业,长期从事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他参加了我国多种型号产品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系统地提出了实用性很强的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孟执中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曾在苏联科学院进修。先后担任上海市华银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航空航天部五院509所所长、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风云三号卫星工程副总师,是我国卫星总体和卫星控制技术专家,也是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
继GSP100平台的时空道宇01/02星后,时空道宇卫星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正式向市场推出立方体卫星GeeSAT-10(01)星。GeeSAT-10(01)星基于6U的立方体卫星平台GSP10设计,具有可量产、大容量、高速率转发等特点,该卫星平台可适应通信、导航、遥感、科学等多种任务需求,并且具备星座组网业务运行能力。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纳卫星,以“U”为单位,1U体积为10cm×10cm×10cm,一般有1U、2U、3U、6U以及12U、27U等大小。由于采用了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使其具有研制成本低、功能密度大、技术成熟度高、研制周期短的特点。
6月23日,四川省阿坝州因持续降雨多地发生塌方、泥石流灾害,地面通信严重受损。灾情就是命令,中国卫通鑫诺卫星连夜调动应急资源,全力保障当地卫星通信的畅通。鑫诺卫星北京主站紧急调度卫星资源,紧盯当地十个超级基站的实时通信状况,响应现场的卫星链路需求,全力支持超级基站的倒换操作。鑫诺卫星通信工程师连夜赶赴四川省移动公司,对紧急调配的4套卫星便携站进行调试安装,经过一整晚的持续作业,确保了所有卫星通信设备状况可以投入应急抢险工作,24日凌晨即发往灾区进行保障。
卫星通信在灾备应急通信保障效率上能力突出、优势明显,可实现应急救援信息的可靠传输、应急决策方案的科学制定、应急指挥命令的精准传达,保障各类场景下的应急指挥需求,是开展应急救援保障的重要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