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究

2020-01-01 12:59汪俊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课思政

汪俊仁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这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进行谋划,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办好思政课是关键,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调动思政课的实效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条件。

1.2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指标,只有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有获得感,才能体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价值。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思政课教师对党情、国情、社情、校情、学情等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政课的“亲和力”上下功夫,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潜心育人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受益者,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

1.3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只有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高校应重视思政课建设,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 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机构深度调整,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任务,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推动思政课不断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究其因,亲和力缺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亲和力受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影响较大。

2.1 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影响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方法手段不恰当,话语体系不灵活等方面。张根福认为,部分教师由于内功修炼不够,理论积累不深,对一些热点、难点、敏感问题不会阐释、不懂阐释或者不敢阐释,不能满足学生对重大问题释疑解惑的期待[3]。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备课不充分,搜集的素材少,上课需要的资源不丰富,教学过程缺乏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影响教学效果。理论功底不强,对理论阐释的力度不够,无法将一些重要理论知识讲清楚、讲透彻。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思政课教学有很大影响。有的思政课教师没有改进教学方法,依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做法,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和机会,不进行研讨式、辩论式等互动交流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出来。教师的话语体系对教学也会产生影响。“生活话语”往往比“政治话语”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话语体系的转化,使思政课因语言而生动起来。此外,思政课教师缺乏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4]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真情流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式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 学生的原因

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孟宪平指出,社会浮泛之风、不良事项、价值观变异等社会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加之学生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等消极因素都加大了教育的难度[5]。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动手和操作能力较强,关注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现象较严重,理想也存在不确定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对思政课教学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备好学情,上好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好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

2.3 教材的原因

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更新的滞后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实性等是导致思政课亲和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刘川生指出教材在内容上较多运用学术语言,过度抽象化,存在晦涩拗口现象,同时教材更新周期长、难度大,存在滞后于形式发展、教学需要的现象[6]。思政课教学以教材为蓝本,使用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了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在可读性、生动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果过度依赖教材,而不作适当的变通,则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3 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实现路径

当前高职思政课吸引力不够,说服力不强,学生获得感不足,影响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应着重从提升亲和力入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3.1 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用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来讲授思政课,让学生感受理论的无穷魅力,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3.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获得感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是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内容、专业等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和决定教学方法,可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演讲式、观点辩论式等形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精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案例,解释深奥的理论问题,使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吸引力。思政课要注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络课堂、翻转课堂、超星学习平台等教学手段,将AR、VR、MR 等新形式融入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3 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水平

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研究,是提高教师亲和力的重要保障。教师用什么语言、什么语气、什么语调,对学生会产生不同影响。生动、有趣、生活化的语言往往让学生喜欢。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关注网络用语,在课堂教学中适度使用一些文明、健康、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表达体系、语言风格和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老虎’,拍‘苍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值得当下思政课教师学习,在课堂上借鉴使用或创新使用这些话语表达,则会大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人格魅力

教育是让“教育对象受到教育”的重要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要实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应发挥关键性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担当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道德的表率,发挥榜样作用,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7]这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加强学习,开阔知识视野,切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教育引导学生要树立理想,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结合起来,并为之不懈奋斗。最后,思政教师必须在教育中付出真情,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成长,与学生和谐共处。思政课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责任和担当,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最终赢得学生、赢得未来。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