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诊改视野下的教学督导工作改革探讨

2020-01-01 12:59唐霏刘江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督导层面评价

唐霏,刘江婷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高职课程诊改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旨在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内部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制定目标链和标准链,并通过大数据诊改平台的支撑功能形成各层面的实时“画像”,根据“标准链”进行实时预警。传统教学督导方式如随堂听课、教学巡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将被信息化手段取代,教学督导工作是否还具有必要性? 如何在课程诊改背景下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诊改与教学督导的比较

1.1 课程诊改与教学督导的共性

课程诊改是在教学诊改5 个层面之一,是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下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技术层面完成的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教学督导是通过教学巡查、随堂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对教师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二者均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诊改和督导都是质量工程,是学校作为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长期不懈地狠抓落实的工作。

1.2 课程诊改与教学督导的差异

(1)着力点不同。课程诊改侧重于从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方面量化指标,生成质量;而督导则从微观层面把握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监督和指导。

(2)工作逻辑起点不同。教学督导是问题导向,是有怎样的教学现象才开展相应的督导和“补救”措施;课程诊改强调全程预警,并且可以分析教学现象的发展走势,是自我诊断和自我监督。

(3)责任主体不同。尽管教学督导和质量诊改都是“一把手”工程,但是教学督导往往是督导团队负责的事情,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监督和预警都只是督导处(质量管理中心)的事;而课程诊改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把控质量以及全方位的监督预警机制[1]。

1.3 课程诊改背景下教学督导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教学督导可以作为诊改制度的监督力量补充。

课程诊改是从宏观层面把握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但其理论出发点是全校上下要形成主动诊改的意识,只有在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有主动诊改的工作动机的逻辑起点上,诊改工作才会精准发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师工资绩效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因素,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还需要时间,教学督导可以从微观层面上起到监督作用。

(2)诊改背景下教学督导主要履行“导”的功能。

诊改大数据平台似乎将整个学校教学运行状态一览无余,这样常规的教学巡查、师生座谈会等传统“督”的过程就被简化,但“导”的功能依然不容小视。教学督导团队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组成,在教师培养及教风学风建设上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功能。

(3)教学督导要与课程诊改形成合力,优势互补。

诊改工作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制度、文化引擎和数据支撑;教学督导为诊改提供微观层面的监督和教师成长的指导。二者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课程诊改视野下教学督导工作适应性改革

2.1 教学督导人员素质结构

(1)专业知识。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对全校的教、管和学3 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而从教学督导队伍建立的初衷来讲,其最重要的职能是“导”的职能,因此教学督导队伍中必须是以专业素养过硬的专家型教师为主。应该从长期具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中产生,其专业素质一般包含4 个方面:一是熟悉教学质量诊改理论,具有较强的质量文化意识;二是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掌握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三是能够利用长期的经验总结指导一线教学实践;四是作为高职教学督导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教育素养,熟悉掌握高职教育教学内在特点,熟悉项目化、模块化、工作过程性系统化以及基于OBE 的教学模式。

(2)专业能力。教学督导工作是一项质量工程,因此教学督导人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积累如下专业能力。一是较强的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学生心理,能够把握学校教风学风动向,及时发现并纠正课堂失德失范及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并向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及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二是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开展指导,撰写督导简报、质量月报、诊改通知等工作都需要教学督导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有较为深厚的功底。三是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督导人员必须对教学、教学管理、课程设计有较为深厚的研究,具备凝练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成果的能力。四是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较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及相关统计学知识分析教师、学生状态数据。

(3)政治及道德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课程课堂正确的意识形态。教学督导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质量工程,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教学督导人员具有对全校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权利,办事公道,实事求是及坚持原则是作为教学督导人员最基本的道德素养[2]。

2.2 组织机构改革

传统教学督导人员由资历较高的专家教师及院系两级中干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职责分工上,中干及教学管理人员中心在教学巡查等一线教学数据搜集上,专家型教师工作中心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上。由于诊改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弱化了教学巡查的必要性。因此教学督导从人员配置上讲更加注重专家教师的配备,校院两级可按专业配备专家教师作为兼职督导,返聘离退休专家作为兼职督导。从关注“督”到关注“导”。专家教师不再将精力放在教学巡查上,但并不等于督导团队就不开展教学巡查,而是需要配备少量权威性较强的领导干部,一是体现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发现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型课堂,反馈给专家教师,让专家对问题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督导。因此,教学督导团队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二级院系层面应该是由专家型教师和少量中干组成,教学督导团队组长应该直接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区别与传统教学督导队伍的是诊改背景下教学督导工作需要督导教师会利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数据分析,因此必要时需要配备数据分析人员[3]。

2.3 工作过程改革

传统教学督导工作流程是期初制订教学督导工作计划,确定该学期督导工作重点和重点督导帮扶对象,通过日常教学巡查、随堂听课、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搜集教学督导信息,然后根据教学督导信息开展帮扶和指导[4]。

诊改背景下,所有的教学数据都可以从数据平台上得到,并可以生成教师、学生实时画像。因此,教学督导人员更加关注“导”的过程。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变成了获取全校教学情况实时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对应学校课程目标链和标准链,将问题课堂进行分层分类,如优质课堂、合格课堂亟待改进课堂,问题课堂也不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问题课堂,而是根据各层次课程,数据平台给出的预警情况开展督导。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对象不再是两头两尾,任何课堂具有可能被帮扶,只要这门课程部分指标触及预警值均有可能被教学督导帮扶或督导。然后形成督导反馈意见,反馈给相应的师生并形成诊改台账持续敦促其诊改。

对于学校层面的常规化教学督导应该分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三查三改一报告”。即便是有了诊改,教学过程性“体检”(期初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实施过程检查和期末教学结果检查)不能被忽略。并在每一次检查完成过后都要给相应的二级教学单位形成问题清单反馈,持续跟踪问题诊改结果形成诊改报告。

2.4 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有3 个评价主体,一是教学管理人员(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二是同行评价;三是学生评价;从评价形式上来讲属于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数据支撑可信度较弱;从评价过程来讲多是通过问卷打分,由于问卷指标太多,评价对象太多,评价过程相当繁琐,致使教学评价结果效度较低。

基于教学诊改大数据平台的教学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许多评价数据属于师生的无感知采集,大大减少了教学评价工作量,提升了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但并不等于就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传统教学评价可以对诊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提供评价修正值。如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可采取否决制;新教师指导仍然需要专家教师随堂跟踪并打分。数据本身是机械的,但教学评价应该是人性化的,并不等于我们就要对诊改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产生一味服从。教学督导专家团队的主观意见仍然很重要[5]。

3 诊改背景下教学督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重视教学督导工作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下,从制度层面全校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合力,师生的内生动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文化层面上形成了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育人环境;从技术层面实现了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及大数据实时分析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状态数据,看似教学督导的功能将被弱化,实则不然。教学督导最核心的功能在“导”上,因此,高职院校要做的不是取消教学督导这个“非正式” 组织,而是要在“导”的层面将督导队伍配强。一旦教师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教师的工作状态将从简单地上完一门课到上好一门课,从把教学研究视为评职称的必要手段到将教学研究视为反哺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学督导队伍将从以往的教学巡查和日常听课的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和教研上。事实上是对教学督导队伍要求更高。是否配备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学督导队伍成了高职院校在教师诊改、课程整改层面关键的一环。

3.2 正确认识诊改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功能

诊改数据平台是为教学诊改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从课程教学层面实现了课堂数据的抓取,并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然而通过对众多高职院校的了解,要完全实现对课堂实时数据的分析目前只有少数几所诊改试点院校勉强做到,因此在教学诊改实施初期仍然不能放弃常规教学督查方式。此外,教学是一门有温度的艺术,课堂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匠心”。紧靠一些冰冷的数据也无法完全解释课堂教学,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把握还是离不开教师本身对课堂的理解。教学督导工作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指导也要基于教师的教学心理及对学校教师整体生存发展状态的掌握。因此数据只能是分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决定性依据。

3.3 “督”“导”分离,专业人做专业事

有效率的教学督导一定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教学督导干事负责日常教学数据的搜集与专取,找准问题课堂;专家教师负责走进课堂,针对问题对标对点知道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以此将教学督导工作“督”和“导”两块内容分割开来,将专家教师解放出来。为了不出现“督”“导”两张皮的现象,二级院(系)中干要参与日常教学巡课和听课,实时了解教学情况[6]。

猜你喜欢
督导层面评价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