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涛
(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广东珠海 519000)
三年级开始进入写段训练,这是命题作文的前奏。这个头如果开得好,教师教有章法,学生学有兴趣,作文入门是不难的。但教师进行写段训练时,往往只注意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致使不少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后,对作文产生厌倦感。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段训练中既传授技能又培养兴趣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温寒江在《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指出:“儿童观察的事物越多,他了解事物的种种联系越多,他的表象积累就越多,思路自然界越开阔,他对阅读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他说话、写作练习才有了内容……观察才是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要教育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积累素材。《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合理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有益活动,体验生活,对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加以指导……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作文课中容纳社会和自然的信息,从封闭性变为开放性。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把实物搬进课堂。小物件、蔬菜或水果、小动物都可以搬进教室,分组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后练习写片段。教室里多了新鲜的事物,学生的情绪就活跃起来了,老师再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他们的习作欲望,这样学生就不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了。
(2)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对于那些没法搬,且稍纵即逝的活动、劳动,老师可以拍录下来,在作文指导课上放映。学生们仔细地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兴趣比活动时还浓,兴致高了,习作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在运用多媒体期间,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播放,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自己动作的同时,可以在欢声笑语中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动作进行描述,或者让学生展开互相描述,其实这样的方式,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爱上片段写作。
在这些活动中,着眼点不只是观察,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与技巧,①对观察目的要明确,就是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事物;②结合事物类型合理设计观察顺序,比如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从内至外、由表及里以及由山而下等。③观察方法,比如,对比、寻找异同点与特点、纵横结合以及局部和整体结合等。同时要求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时对自身想象、联想、心理活动等加以感受。
(3)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搬到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①生活中的趣闻。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趣闻趣事,将这些有趣的故事搬到课堂上,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②生活中的趣事。很多学生都经历过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逗乐大家,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③生活内容的改编与创新。生活内容如果不进行改编与创新,也只是生活素材,并不会对学生有所启迪,也不会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气息。因此需要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改编与创新,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初学写段,起点是在“要用好教材中的范文或其他的优秀片段,看图说一段话、看图学几句话”这个基础上,经过一年努力,将达到“能有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简单的事物或者看图写一段话”这一要求。写一段话,一是内容比较具体,二是条理比较清楚[1]。所谓起点要准,即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起跑点要求,保证学生均能够在相同条件下有所收获。将刚刚结束的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其写作特点和优点,借鉴其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改写,使学生仿有对象,从仿到创[2]。
现以《荷花》一文为例。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首先让学生明白“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是“整体描写”,后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的排比句式是“局部描写”,是整体描写的进一步细化,即细节描写。教学后要求学生围绕“操场上热闹极了。” 同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有顺序地写一段话。那么如何体现起点要准呢?从总体看,写这个场面也应有两个层次——即“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而且要先后有序。这样,这段话的条理也就比较清楚了;从局部看,这个段的第二个层次,排比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是个重点。学生如能用三四句话按先后顺序写清楚,这个段的内容也算比较具体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提出与之相应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本年级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可说起点是准的,也能普遍地为学生所接收[3]。这样,学生既接受了技能,又培养了习作的兴趣。
什么样的指导既能有利于传授技能又能激发习作兴趣呢?通过教学时间能够发现粗放式指导效果远远高于细致指导。
对于粗放式指导,是指需要对自座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进行指导。对于状物,需要对学生在物体部分与整体等主要特征掌握方面进行指导,比如,用途、性能、形状以及颜色等。对于记事,需要保证学生可以对相关事件开始、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充分了解,而“过程”则是重点指导环节[4]。
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有三个层次六个自然段,分别是从总体和部分、部分三个方面对杨梅树的产地、杨梅树、杨梅果作了具体而有条理的介绍,这是一般状物文章最为常见的写法,也是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逐步学会的一种基本的段式[5]。教学后指导学生习作《家乡的水果》时,我就让学生知道:这个段最起码也应包含总体与部分两个层次;一、第一层次写自己的家乡出产什么水果。二、第二层次要写得详细(即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滋味怎么样,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仿写)。通过这样粗略的指导,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段的概念,逐渐体会写段的要求[6]。至于写总体该怎样抽象概括,写部分该如何选词造句,这些就不在粗指导之列了。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笼统的指导不是拔高了起点吗?其实不然。这样的指导,一可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见木就林”;二可使学生前进有规定的跑道,别去“盲人骑瞎马”。学生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自由地学习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去琢磨用词造句,连句成段,慢慢地体察与写段的一些规律[7]。
相反,细指导下的习作好似“描红”,一点一划均有老师为之摆布,表面上看来起步齐,实际上掩盖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习作写法呆板,句子划一,评讲内容势必贫乏、枯燥。长此以往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寸步难行,还谈什么技能和兴趣。
评讲精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开展写作活动时,分析其反映事物是否观察全面、仔细、是否合理、准确。②学生具体描述时,分析其词语应用是否贴切,层次安排是否有序以及句子衔接是否连贯等。教师开展评讲时,应该对这些内容加以重视,可以借助比较手段让学生从中判断正误,辩明良莠。
例如学习习作《家乡的水果》后,我选择公布有关习作中的语句或层次片段,让学生重新对照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推敲。对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词一句,都应和小作者的名字挂上号,表扬的话要落实到有关学生的心上。对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不仅要指出它的谬误,更要紧的是帮助找到失误的原因,以防今后重犯。
总之,评讲“细”,就要抓住要点,从细处入手,正面诱导,集腋成裘,让学生在讲评活动中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既引发兴趣又增进知识。
古文学家总结自己从事写作的经验,认为要放胆多作。欧阳修说学文有三个特点,一是多读、二是多作、三是多商量。他甚至说“马上、枕上、厕上”都是他的写作时间。姚鼎也说:“大抵文字需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要让学生多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在作文方面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命题。教师确定题目时需要保证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严禁限制学生作文形式与内容,应该顺其自然,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事物、爱好等作为素材,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多次修改是前辈在作文练习中总结的经验。比如,贾岛“推敲”修改故事以及王安石作《泊船瓜洲》时字字斟酌的故事等,朱光潜曾经提到:以本人自身经验而言,会经常修改作文,在修改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有些话未讲清楚,主要因为思想混乱,在思想条理清晰时就可以讲清楚这些话。这些故事都是鼓励学生勤于推敲认真修改。多改,并不是依赖老师改,而是学生自改。对刚开始写段的学生来说,别说修改作文能力还未具备,就是连一些基本的修改符号也未认识。因此,我认为对于段中用是否妥当、语句是否通顺就、句子是否连贯、条理是否清晰以及内容是否具体等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进行重点批注,同时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内容加以修改,使学生能读懂所改动的地方即可。这样,师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大处”去了,而不至于让学生在通篇红笔面前无所适从,兴味索然。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空白”可以让人遐想,学生通过现象,对空白进行填充,从而形成一段或者一篇完整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开启填补“空白”写片段教学,训练学生的片段写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内涵。但是教师在训练期间,也不能生搬硬套,脱离文本,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空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在学习《荷花》时,教师就要对文章中的“空白”进行归纳,并让学生通过“空白”的想象,开始进行片段训练。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作业的好梦……”这句话有省略号,其实就是空白,空白说明了小鱼有一个好梦,但是这个好梦是什么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始对好梦进行想象,然后编写一段话。填补“空白”写片段能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并不会拘泥于固定思维。在这种训练方式下,学生也敢于肯定自己的想象力,尤其是通过对“空白”的填补,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文章基本都会配图,这些图片形象生动,也是对文章内容直白的反映,更是对文章内容的体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位置是在内容表达比较集中的位置。图片虽然无声,但是却比较明显。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利用好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的观察,发挥想象力,写一段与图片相关的文字。看图写话在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三年级刚开始学习写作,图片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具视觉冲击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之后,可以进行片段写作创作。
在《山里的孩子》学习期间,教师在学生学习完第一段后,就要开始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在插图上有自然风光,也有两个割完草在路上行走的学生,两个学生表情很丰富。在正式写作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说出观察到的内容。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写一个小片段。在学生写完片段之后,教师要真诚的教学点评,但是一定要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点评完之后,指出需要升华的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豁然开朗,然后再对片段进行优化。
结束语:一篇文章需要通过不断修改能够成为优秀文章,作文修改能够在学生写作能力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高修改效果能够使文章内容焕然一新,而教师作文批注则是帮助学生掌握修改技巧的重要手段。“大处”的修改机会就一定要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扶持下,在不断的修改中逐步领悟一些基本段式的写法。学生得写作能力提高了,对作文自然也会越写越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