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对策
——基于苏南5所学校的调研

2020-01-01 10:53周钰青沈玲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学校

周钰青 沈玲怡

(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残障人事业进行了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包括生存、教育、就业、环境设施、社会保障等,残障人接受教育及就业比例逐年上涨。但通过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仍与普通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1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状态,我们选取了对苏南地区的5所特殊教育学校不同学习阶段的362名学生进行调研。问卷中包含有调查主要涉及: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与思想政治信仰;家庭经济状况与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设施与环境;社会人际交往与情感体验等方面。通过对问卷的处理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

调查显示,有42.86%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自卑,44.6%的学生感到孤独,29.59%的学生感到自己比较暴躁或焦虑,无法控制自己;此外,45.7%的学生依赖他人心理较强,43.22%的学生感到有人际交往障碍。这表明残障学生因为生理缺陷,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残障学生觉得自己存在生理缺陷,与健全人不同而感到自卑。其二是残障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压,产生较多不良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出现反复;其三是部分残障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缺失

据调查显示,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缺失较严重。调查显示,在特殊家庭中,仅有3.54%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家长自己经常关注政治动态的只占23.44%。原因如下:其一,家庭经济压力巨大,家长疲于生计,无法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其二,人们对残疾人存在普遍错误的认知,认为他们只是将生存当做目标。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其三,家长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且将教育的任务都推给学校和老师。家校之间联系的割裂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3 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活动的开展存在障碍

调查中,58.4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备不合理,有68.34%的学生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感到不满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当予以重视,但目前却仍存在以下的现实问题:第一,由于其教育主体存在特殊性,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二,对特殊教育者的要求较高且人员不足。残障学生因为生理残缺的不同程度,需要借助手语、盲文或其他特殊教育手段。而专职的针对残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很少,师资匮乏;第三,教育研究中对特殊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更是极其匮乏,缺少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很难切实开展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

1.4 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现实生活中,残障学生在思想政治认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残障学生无法正常地进行学习,必须借助一些外力,这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2%的学生能做到每天关注国家的政治动态,26.35%的学生能说出最新的政治重大事件,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时讯的方法较单一,67.85%的学生是通过报刊与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仅有18.76%的学生接受过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三观的树立和培养方面存在不完整性和不稳定性。二是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感兴趣程度不高,觉悟低下,未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世界。

2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存在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理想,其形成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其中既有个体、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和国家政策的因素。

2.1 个体身心因素的影响

首先,残障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身因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在学习与思维方面有限制。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或学校,残障学生对于精神与思想的特殊追求,要求该群体要走近社会,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然而生理缺陷限制了残障学生学习的能力,也限制了其生活的空间,制约其文化适应水平的提高。

其次,残障学生在心理健康与思想方面大多存在错误的认知,极大限制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生理的缺陷会给残障学生带来不好的生活情感体验,对自身做出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形成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往往限制自身,阻碍其正常的与人交往,尊重他人与接受他人的尊重,真正融入社会等活动。社会对于残障人士更多的给予了经济,物质,社会保障方面的帮助,但对于其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却存在忽视现象,残障人士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患有心理疾病。

2.2 家庭经济与教育方式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很多残障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甚理想,65.24%的学生感到自身或家庭有经济压力。大多数的残障家庭都是“因残致贫”,家庭的经济条件直接决定了孩子所能接受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其次,因为残障子女的特殊性,家长的教育方式容易产生以下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溺爱型的教育。家长因子女在生理上的残缺产生怜惜,从而在物质或其他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一味惯纵孩子的不当行为;另一种是冷漠型的教育。家长因为子女的残障问题而感觉累赘,产生的冷漠心理与行为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的生活与成长氛围,是特殊孩子各种不良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2.3 学校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国特殊教育的观念与价值取向存在不合理。我国特殊教育所坚持的是以感官缺陷补偿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的价值取向。[1]也就是说特殊教育学校偏重于“实用”。学校总是想把残障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存的劳动者。一味的夸大技能生存,缺陷补偿,忽视残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思想政治需求,最终会导致另一种“残缺性”教育的产生。

其次,我国现阶段对于特殊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在知网上以“特殊教育、残障学生、思想政治”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相关文章甚少,且研究的主题多是“残障人人格”、“残障人心理健康”、“残障学生思想”、“残障学生就业”等较为狭窄的领域。研究的角度多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向进行研究,很少从思想政治的视角自觉研究。

2.4 社会认知与相关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残障人士因其自身无法弥补的外在缺陷,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大障碍——有形的物理环境障碍和无形的思想观念障碍。[2]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认知存在错误,他们往往将残障人等同于无生存行为能力的人。社会现实中就业歧视普遍存在,这些对残障人不信任,不接纳的态度,是造成残障人心理与思想问题的外部根源。

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诸多法律体系来保障残障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未得到贯彻落实。特殊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寻求到合适的发展渠道,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我国对于保障残障人事业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机制。

3 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残障学生因为在生理方面存在残障,心理上产生偏差,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不能很好融入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我们应当集合全社会力量寻找有针对性的方法和途径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1 树立文明和谐的现代残障人观

残障人虽然有生理的缺陷,但在生命个体与法律层面都属于一个独立、完整意义的人,他们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公民的尊严和权利,他们也是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现今社会对于残障人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欺侮残障人,侵害残障人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社会未能正确树立平等、和谐,互助的现代残障人观。

政府首先应当加大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残障人观的教育力度,使人们能正确看待、不歧视残障人,善于发现残障人的长处与其为社会带来的特殊的价值。其次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高度赞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残障人士和为残障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积极宣传残障人自强自立与社会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多样的残障人帮扶活动。在学校课程中要加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残障人观教育内容,更深层次帮助残障人融入社会生活。

3.2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父母、家庭对残障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但父母往往不能用正确、理性的方法来对待残障子女。“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家校合作、家庭参与(或父母参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3]但现实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使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保障家庭、学校两方面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是有利于学生接受系统、完整的、家校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中,学校起主导作用,建立起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组织,定期交流经验,接受教育所需技能方面的培训需要,激发家长的教育主动性。

其次,家校合作,能够及时做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思想政治状况的追踪,出现问题一起商讨,寻求最有效,可接受性的解决方法。

再次,家校合作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家长作为“兼职教师”协助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可直观地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成效验收,保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以往,学校总是过多地考虑残障学生的身体残缺对其学习与生存的限制,降低了教育的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思想政治发展状况,加强对残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

第一,开设完整、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能够集中、简洁地向学生传输科学的理论知识,是影响学生思维与发展的重要过程。学校的一切课堂教学都应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帮助学生在三观、思想道德、社会认知及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强调利用“隐性教育”达到教育目标。

学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价值观讨论、集体观看国家重大的会议活动视频、爱国故事征文活动、劳动周活动等等。“校园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4],在校园中,要多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电子屏等设施进行思想政治、时政新闻等进行“隐性教育”[5],加大对教育硬件设备的投入,创新利用网络来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使残障学生能自由使用自己的权利,打开心扉,初步融入社会生活。

第三,加强特殊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保障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配比。依据规定要以不低于1:350—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次,是要合理地配置通用型教师与专业型教师的结构,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与特殊教育的教学技能。定期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开展岗位培训与特殊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特殊语言、特殊教育理念与科研能力。

3.4 完善特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价值取向中存在忽视精神需求的倾向[6]。因此要加强特殊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改变现今教育现状的基本就需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寻求制度的保障与法律依据。

要加大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难。建议教育部门能设立专款拨付,及时按照相关的政策标准投入资金,保障有关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对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要保障各项残障人公益活动的开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残障学生能发挥极大的社会正能量,甚至于影响健全人的思想行为,为其提供榜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残奥运动中体现我国强大的精神力量。

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但社会对于该方面还未能给予重视。思想政治对于残障学生的作用是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帮助残障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操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真正激发其强烈的生存欲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