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海波
(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个“超乎寻常”、“事半功倍”的“智慧模式”。消防执法改革、“放管服”、“互联网+监管”等政策,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工作作为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环节,设备设施状态难以动态掌控、单位消防管理意识薄弱薄弱、监督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转、创新技术手段运用欠缺、信息共享互通水平不高等现状,制约了消防管理工作的发展,传统管理手段和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消防安全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消防工作“智慧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势在必行。如何让物联网技术更科学、更便捷的走进消防工作,补充传统消防管理模式的短板,为消防工作服务,是消防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关键。
传统的消防管理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信息无法实时采集、综合分析水平不高、风险预警手段不足、远程教育培训途径匮乏、应急处置数字化应用薄弱等方面。没有信息技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大大降低了消防工作的质效,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智慧消防是利用感测探测、物联网、信息传输、数据计算分析,更新、完善消防体系,提升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能力,实现快速响应和决策,从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是信息技术和消防工作结合的科学“答卷”,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一是契合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旋律,并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雪亮工程”、“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工地”、“智慧物管”等智慧管理方式如雨后春笋,给政府部门职能管理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数字化途径。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信息技术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出行轨迹追溯、周边疫情地图、核酸检测预约等,为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服务,大大减轻了疫情对工作、生活的不良影响,增强了疫情防控的广度、深度、维度。智慧消防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的消防管理形态,是消防工作顺应时代需求的具体实践。
二是改进管理方式的首选方式。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还将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伴随着国力的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防火监督工作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行政式、运动式、地毯式的传统方法,依靠基层监督员的超负荷工作来维系运转,靠消防监督员的“腿”和“嘴”,已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平均每个消防监督员肩负着约5万人的防火监管管理工作,繁重的防火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广大市民对火灾防控的需求,与人员匮乏、手段匮乏的防火监督工作现状越来越不相适应。灭火救援分析研判手段匮乏、数字化水平低,制约着工作的发展。智慧消防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单位管理、防火监督、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等融合,打通信息“孤岛”,将有效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增强灭火救援质效。将智慧消防嵌入防火监督和灭火救援日常事务中,是改进消防管理方式的首选。
三是提升监管能力的现实需要。随着消防执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放管服”、“互联网+监管”的全面推行,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APP,开展便民利民办事服务,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智慧消防为消防工作提供了一个动态掌控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情况的平台,强化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宏观监管、重点监管和精确监管能力。同时,通多终端监控、大数据分析、灾害现场评估、智能力量编成,为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行动的快速反应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从根本上提升消防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保障困难。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智慧消防建设,所需投入资金动辄以千万计,部分终端设施价格偏贵,平均也要100至200元/每件,建设费用投入不菲,对部分财政困难的地区,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智慧消防建设应用推广费用的保障,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是单位主观意愿不强,社会力量参建能动性差。当前智慧消防主要是政府投资运营或政府委托运营的“政府模式”,可持续性差,一旦政府停止投资,智慧消防建设也戛然而止。智慧消防建设投资大,社会单位并不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参与建设的意愿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有单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建设水平低、质量差,应用成效不明显,间接导致智慧消防在社会面的反响也并不热烈。
三是缺乏统筹,未能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整合。城市交通、治安管理、火灾防控等均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仍处于各领域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智能信息不能共享,结果不能互通共用,智慧消防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仅仅是浅尝辄止,未能有力有效整合。
四是局限于防火工作,灭火、后勤、装备等方面还未见“真章”。当前智慧消防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防火口,集中在社会面,而对于灭火、后勤、装备等方面,还没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灭火救援、装备采购、综合保障等方面,将各类信息整合,将人员、器材、车辆、环境、油料、食品、预案等融入无线互联,超算分析的平台中,使智能化为消防管理工作服务。
五是重复建设,旧有消防设施等没有有效整合优化。大量建构筑物已设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疏散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门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供水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系统等一系列消防设施,点位多,种类广,目前的智慧消防建设,在旧有消防设施基础上改造,往往是增加终端、传感器等,但并未考虑旧有消防设施的实际情况,增设智能型探测器等,与旧有的探测器等叠加,重复,既浪费的资金,也导致了建设的无序。
一是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加强政策保障。融入到智慧城市中,不仅能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加快推动智慧消防建设的开展,建设经费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同一个平台层面,更有利于与“雪亮工程”、“智慧应急”等平台的有机融合,形成“一张网”服务,完成信息挖掘、汇聚、分析和决策,并进行数据共享交换与分析,破解各领域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二是着力开发便民服务,拓展应用影响。通过研发,将消防维保技术服务、消防产品质量信息、消防行政许可办理等挂接到智慧消防平台中,最终通过移动APP将服务推送到客户端,让企业通过移动端,就能浏览消防维保服务信息,就能申报办理消防许可,让市民通过客户端,就能查询消防产品质量信息,就能预约消防教育培训,将消防部门掌握的官方的消防质量、服务信息,分享给整个社会,将消防许可、质量、服务信息,分享给整个社会,避免单位、个人听信不实资讯,走弯路和错路,从而提升应用的影响力。应用有了实用价值,才具有生命力。
三是加快平台设备研发,降低建设成本。摆在智慧消防建设面前的一道难题,还是成本问题。通过不断的深入研发,往往能大大降低设备成本,智慧消防建设应用推广涉及的设备数量庞大,单项设备成本降低一些,整个建设成本就会大大缩减,将大大减少智慧消防建设的阻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动科学研发,促使智慧消防与传统消防设施更合理兼容,更简化安装,更精准预测,创新传统消防设施物联改造模式,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让传统消防设施搭上智能化、大数据的“便车”,从而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是鼓励探索建设模式,适当容错容缺。智慧消防是开创性事业,在建设之初每走一步都是试探性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智慧消防也不可能全部解决消防工作存在的所有问题,对智慧消防过高的期望也是不切实际的。应当有适度的容错机制,允许一定的不协调和不顺畅,着眼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整体发展方向,鼓励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智慧消防建设应用推广尽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便捷、智能已经让我们心驰神往,智慧消防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持之以恒,深思实干,才能让智慧消防绽放本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