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赵贺潘 赵昊雪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高校理论社团是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理论社团注重先进性、政治性、组织性的建设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四进四信"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动员广大高校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建立、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团来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但高校理论社团的建设和工作依存在发展模式不清晰,评价体系不完善,组织有效覆盖不够,理论学习效果不佳,活动创新性较低等突出问题。此外评价指标是衡量理论社团发展利弊优劣的准则和标准。但就目前而言,理论社团发展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尚不清晰,评价的结构维度亟待完善。
在中共十九大最新思想成果指导下,探索建立导向正确、科学合理、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高校理论社团工作评价结构维度,旨在为高校理论社团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引导各高校理论社团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高校更好地联系、服务和引领青年学生,有利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理论社团的组织建设,有利于高校理论社团对其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比较[1]。新形势下高校理论社团的发展评价结构维度急需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知识管理这两方面,这对高校理论社团评价结构维度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对推动和促进理论社团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此,有必要深入探究高校理论社团评价结构维度,为高校理论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可行性意见。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访谈资料和政策文本,对于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迟慧[2]将高校理论社团定义为,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指导下由大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组织,徐晶[3]认为理论社团的概念是在学生社团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高校知识分子自发成立的相关的学习小组,聚集谈论学术思想,参与社会活动加深政治影响。王苏君[4]认为理论社团是一种特殊的社团,因其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具有特殊性,以学习、实践、宣传先进理论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综上所述,理论社团具有普通社团的属性,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但因其研究内容的独特性又与普通社团有所区别。
总体看,对理论社团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建议,但缺少相关理论社团评价指标以及全面清晰的评价结构维度的研究。现有的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和模型建构的方法来评价理论社团绩效;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访谈对社团绩效进行提炼归纳。学校社团负责人多从社团内部建设、社团活动、社团财务管理、社团配合度、社团获奖情况等方面评价社团绩效。现有研究都是基于高校普通社团展开,而理论社团是具有高要求和多责任的理论研究学习型社团,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是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需求,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5],深入贯彻落实“四进四信”精神。同时,普通社团涵盖活动虽然较广泛,但社团发展效果显现化,很容易进行外部评价,而理论社团能否起到思想育人的作用是很难用普通社团的标准去衡量,而且理论社团相较于普通社团而言,对其社团成员有着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高校理论社团的评价结构维度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定位和构建。通过构建高校理论社团的评价体系,厘清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关系,创新高校理论社团工作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不断克服高校理论社团工作“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保持和增强理论社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质性研究方法是“将研究者本人融入研究环境,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研究社会现象,通过归纳法分析资料以便形成理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扎根理论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化的质性研究方法,其不仅运用质性手段进行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同时采取量化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扎根理论中的核心是收集资料和编码过程,编码主要包括开放式编码、选择性编码和主轴编码,随后得到并提取出关键指标,从而得出研究结论[6]。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政策文本和采访理论社团负责人形成的文字记录进行编码,提炼相应的评价指标[7],从而构建高校理论社团评价结构维度。
本文基于访谈资料和政策文本的分析,对研究样本的选取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广泛性原则。政策文本样本的搜集范围尽可能广而多,抽样框涉及全国的985、211高校和普通一本学校以及专科学校;②典型性原则。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校理论社团应具有典型性,如重点探究北京、武汉、天津、上海等高校较多的城市,这些地区的高校理论社团往往享有一定引领性的政策,故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③可参照性原则。应选取知名度较高的校级理论社团和典型院级理论社团作为研究样本,以此为其它高校理论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1)政策文本资料。
本文搜集整理了6所高校和22个理论社团的管理条例政策、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及《高校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内容,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2)访谈数据。
本文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获取理论社团评价访谈数据,最终访谈了26位理论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共记录文档资料约5万字。
本文从原始资料中随机抽取了20位理论社团负责人的访谈记录文档及16个学校政策文本资料,对其进行了编码分析,剩余的6个学校政策文本和6位负责人的访谈资料用于检验理论饱和度,并构建出理论模型。
(1)三级编码
本文选择开放式编码,首先通过整理20位理论社团负责人的访谈资料和16个学校政策文本并逐句进行编码,得到60条访谈资料编码和121条政策文本编码,从而获取高效理论社团建设发展评价的初始语句,进一步总结、分析、整理初始编码,共得到16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逻辑推理关系,归纳出5个主范畴作为理论社团评价结构维度。
(2)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是指所有类属在属性、维度和变化形式等方面都获得了充分发展。本文通过对剩余的6个理论社团负责人的访谈内容和6个学校的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归纳总结出理论社团评价结构维度的5个范畴,建立“社团认知-社团情感-社团成效”理论模型进而阐释了评价结构维度,并将编码得到的二级指标归类至这五个一级指标范畴中:首先,社团认知阶段包括社团认可度、社团定位两个一级指标,社团认可度包括社团知名度、学生聚集度、与其他社团的协作程度、社团成员人数、口碑等二级指标;社团定位包括成立宗旨、社团性质等二级指标。其次,社团情感阶段包括工作内容和环境两个一级指标,工作内容包括一系列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等二级指标;环境包括空间硬软件环境、社交环境、制度环境等二级指标。最后,社团成效阶段主指社团影响力,例如成员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等二级指标。
(1)社团认知阶段
社团认知是社团未来发展建设的基础,外界环境对其具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是理论社团发挥有效影响的前提。知名度是评价一个社团是否获得外界认知的判断因素,学生聚集度能直观反映理论社团是否真的值得信赖。社团认可度是社团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关键,定位是社团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社团认知阶段应对二者重点把握。
(2)社团情感阶段
社团情感是理论社团与成员在良性互动中培养的一种积极感情,而这类情感建立的基础是理论社团所提供的异质性资源和有益的环境,社交环境是成员在理论社团中参与活动和分享知识的生态网络,制度环境则为成员参加活动、谈论、学习、社交提供有力保障,这三者对理论社团和其社团成员间的关系于情感产生综合影响,反映了高校理论社团的价值主张与文化亲近特性。理论知识的交流、学习等活动使大学生获得“参与感”;参加理论社团形成的社交网络[8]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透明的信息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制度能提高参与者对于理论社团的信任和“满足感”。成员和成员之间,成员和理论社团之间的情感是增强社团凝聚力的内在因素,也是评价理论社团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3)社团成效阶段
社团影响力是社团成效价值衡量的标准,分为对成员和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理论社团的建立是为了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新时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理论社团的影响,使大学生能切实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担负起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理论社团发展建设,应该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创建、文明校园创建、理论校园创建工作,通过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性质定位和方向引领上更加健康明确,在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更加科学高效。社团成效是评价理论社团的外部因素,通过显化的成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分析评价理论社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理论社团建设发展的评价结构囊括5个维度范畴,符合“认知-情感-成效”的理论模型,即理论社团认可度的强弱以及理论社团的职能定位限定理论社团的工作内容,工作内容的丰富度及有效性又会对社团成效实施影响,且理论社团环境参与调节4个维度之间的作用关系,渗透到4个环节中。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全国22家高校的社团发展管理规范政策文本和26个理论社团的访谈文本数据,提炼出理论社团发展评价指标,并归纳出5个范畴的理论社团的评价结构维度,遵循“社团认知-社团情感-社团成效”的逻辑框架,从动态视角对各结构维度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和阐释,丰富完善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实施高校理论社团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建设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参考价值。
(1)理论社团的职能定位应作为评价结构维度构建的导向。
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觉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学生组织,但不少高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将主要职责放在协助学校团委或宣传部门完成一些理论宣传和政策宣讲的任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职能没有充分体现。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平台是理论社团成立的初衷,理论社团应该具有和普通社团一样的身份和职能地位。所以,理论社团的职能定位应成为评价理论社团发展的导向。
(2)社团内容的有效性应成为评价结构维度建构重要方面。
理论社团开展学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社团能否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由于大学生自身阅历和理论素养所限,对各种疑难问题的分析和各种思潮的辨别难以准确到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非切实可行。这影响了理论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活动形式是否能满足参与者的知识或社交需求,学习内容是否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内化,活动的丰富程度能否调动更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都是理论社团发展得好坏的关键。
(3)环境建设应成为评价结构维度建设的基础。
大多数理论社团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松散,社团活动开展的成效往往要看社团骨干的组织能力和理论水平、领导水平。社团组织建设不严密,分工不清晰,发展体系不成熟,规章制度不完善,易使社团内部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组织学习效果差,积极性受挫。所以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信息制度透明公开,奖惩制度起到评价激励的效果等是理论社团发展的保障。因此,内部环境建设应该作为构建评价结构维度的基础,从而提升评价结构维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4)差异化评价结构维度设置不同权重应成为评价结构维度建设的增色。
不同的学校或学院应结合自身特色对评价结构维度设置不同权重;理论社团不同发展阶段也应针对性地改变相应评价结构维度权重来引导理论社团的发展方向;理论社团应详细了解内部成员的学习程度、参与热情度,并使得个人评价维度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成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