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傲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 454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各个文化,地域,领域的相互交错,不同的背景经济相互交融,在社会上逐渐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潮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潮流也在碰撞,这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状况。然而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潮流中,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念,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其心理健康,而不被复杂的思想扰乱心智。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意志坚定,恪守自身原则。还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应言传身教的同时,需以身作则,做到让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标杆,最后成为有学识有修养的年轻人。
作为全社会共同进步的保障,创建和谐美满的家庭为前提,就要做到稳定文明素质教育[1]。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核心,作为具有掌握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一代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将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接班人。目前发展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距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日常行为和表现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和学校对于素质教育还没有一定的认识,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并且对文明意识要求不高。因此,对于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学校来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学校要坚持科学育人,坚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因为文明素养培养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关乎这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改善这个情况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语言文明素养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更要礼貌用语,对他人以礼相待,不给老师取外号,尊重老师同学,公共场合不喧哗,不在语言上过于张扬,低调行事,不得和老师顶撞和出言不逊。
(2)课堂文明素养
不迟到早退,不旷课,认真上课,上课认真记笔记,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作业和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3)行为举止文明素养
要穿着得体,注重公共场合礼仪,见到老师要好好打招呼,改善自己的文明习惯。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要以理服人,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使用暴力。
(4)就餐文明素养
在食堂自觉排队,不插队,用餐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一粒粮食,采取光盘行动,在食堂就餐时也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正能量,尊师重道,务实上进,实现文明就餐。
(5)宿舍文明素养
禁止使用危险电器,遵守宿舍公约,不在大家休息的时候发出特别大的声音,打扰其他伙伴,吃外卖要及时扔垃圾,不打扰别人,不要有夜不归宿的情况。
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现如今,人才辈出,拥有知识与技术的人才不计其数,但是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但是成功的人却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心理素质低,文明素质低下而导致最后没能成功,所以一个人就算知识水平再高,其素质低下,也是得不到他人尊重和成功。还有心理教育不仅影响他们素养的形成,也影响着我们全社会人文明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独立性,以及是其日后成功的心理基础[2]。
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是“应试教育”,在这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使得有一部分学生不如大学后,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而在近几年来大学生在道德标准、思想层面、文明素养方面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培养高校学生文明素养,需要建立牢固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优秀的个人习惯,举止文明也要受到良好的培养。
作为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期待,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增加自己的信心值。但是毕业后的学生,需要面对就业的问题,这样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感,因为在大学生当中,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情况常有,屡见不鲜的例子让大学生对于就业环境压力倍增,使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3]。所以,在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文明素养的培养,不但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心理落差,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自身能力的培养,练就一个强大的心态,让他们面对未来的现实生活,正确的树立就业观。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魅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传统教育中,对于心理教育是明显有缺失的,而对于现在的教学价值来说,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教育在教育途径上,更看重学生的主动性[4]。比如: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主动追求幸福的能力。心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自己的修为,也能提升自身的形象建设,这是新时代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文明素养。教师也希望通过思想政治共同体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与修养,只要大学生养成了个人文明素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心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自己的修为,也能提升自身的形象建设,这是新时代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文明素养。教师也希望通过思想政治共同体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与修养,只要大学生养成了个人文明素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生态文明观的树立,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对其进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最为关键的。建立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全方面向大学生传递保护生态的良好品德,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普及文明生态的知识。这对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西是尤其关键的课程,可以通过讲座、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保护生态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生良好的生态文明风气[1]。让大学生在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善。
在信息化的今天,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其特征便是信息充斥着各大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的普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早已被“互联网+”的理念所影响,各大高校都拥有着自己的官方微博、公众号,包括官方网站等各大自媒体平台。这些媒体平台的开设,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一部分有影响力的高校教师,如果他们开通个人微博,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90%以上的高校,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并且超过96.8%的高校,开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这些数据都在《2018年中国高校园媒体发展报告》的统计中[5]。其中最受高等校园欢迎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一度成为了高校校园媒体的主流平台,对于现阶段而言,如果高校能好好利用公众号平台,来推广正确积极向上的道德话题,并鼓励大学生阅读和转发,这将对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各大高校中,更应该好好利用自媒体平台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因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更高的要求,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6]。要切记的一点是,这一过程并不是用条条框框来拴住大学生,对其进行约束,而是让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提高文明素养,从心底真正的得到改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一项新任务,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还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新时代的自媒体产品,来创造新的教育方式,比如运用自媒体平台,来制造短视频,用这样的形式来讲述一些社会事实,从而让大学生明事理,提高个人文明素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也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往健康方向发展。
一方面,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咨询平台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教育下,端正自己的心理状态,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然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树立榜样教育,用一个人带一群人的形式,来起到示范的作用。这样形式,需要专门建立一个提升文明素养的平台,让班级和学生社团都进行参与,用‘1对1’,和‘1对多’的形式进行开展,并进行工作指导,引导文明规范的开展。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活动,重视文化育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将带来可观的教育效果,能进一步推动文明校园的建立。从新生入学大一开始,每年都可对一些教育品牌进行活动举办,比如“阅读典故”这样的活动,这一系列的准备,可以让文明教育基础得以扎根,让其可进行深度探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效果。
无论是要走万里路,还是要读万卷书;都要从一步一个脚印做起,这在中国教育中,是每个人从小就能明白的道理。以此类推,在高校的文明素养教育这方面,也应该从小事做起,而且要十分重视小事的积累。拥有这样的自律意识,才能让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整体提升。因此,对于心理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不可拔苗助长,从小事出发,慢慢摒弃掉自身的许多坏毛病。因此,教师要比学生更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注重小事细节。校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活动的形式,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7]。教师可在平时授课中,多留意拥有较高文明素养的学生,让其在活动时来进行讲座分享,从发现身边的榜样开始,让其带动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群体认可这种美德,发自内心的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
总体来说,社会价值的人,都有着较高的文明素养,他们的道德情操都能让人敬仰,能让群众信服。进入更高学府的大学生,更应有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意识,在完成学业,学好专业知识之前,如何成为“人”,便是大学生要好好学习的课程。让大学生明白,在大学里,他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文明素养要从自己做起,并且要从细节点滴处做起,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优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陪伴终生的良好品行。这些好习惯的养成,更少不了教师和学校的悉心培育,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素养。教师则要从自身做起。用真实行动为大学生做引导,为大学生开辟更广阔的的天地,和创造走向社会的机会,让良好习惯成为日常行为。这不仅为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还将推动中国的社会往良好方向发展,让中国成为真正的“文明、自主、和谐、法制”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