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艳
(广西教育学院 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3)
思维导图亦有人称之为心智图,是为培养发散性思维而应用的一种图形工具。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为托尼·巴赞,他认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在笔者看来,思维导图是将发散性思维进行具象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建立在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基础之上,科学应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主题、各层级的关键词、图像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立科学连接,可帮助人们快速、长久实现相关知识记忆。如图 1 所示。
图1 思维导图示意图
思维导图具有诸多典型特征。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思维导图的具体特征主要如下:第一,思维导图的最中央是最重要的主题;第二,思维导图的主干由中央向周围发散形成若干分支结构;第三,思维导图各分支又有机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如此深受教育者青睐,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应有思维导图实施教学可深入发掘个人潜力,其次,思维导图可对人们的想象力进行有效开发,引导人们运用想象力将各种零散的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后,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可促进人们学习成绩的提升,可帮助人们温故而知新。
思维导图是利用人类思维自然功能创造的一种图形工具,是打开人类大脑潜能的金钥匙。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能够有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依据思维导图开展学习不仅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清晰、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更可通过思维方式改变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为增强思维导图的应用成效,使其更具审美性和趣味性,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会不同程度上应用色彩、图画及代码等进行装饰。这种装饰看似并无太大作用,但却可有效增强学习者的印象,帮助其快速实现记忆。
正因思维导图具有上述诸多特性,因此应用思维导图实施汉字教学无疑具有诸多利好。第一,由于汉字在形、音、义3 个方面均具有一定构成特点,并分别代表汉字学习的3 个重要方面。汉字的构成特点与思维导图的层次性特点极为相符。第二,汉字形(形状)、音(发音)及义(含义)的记忆均需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的联想空间,此种情况的存在也可为思维导图的制作提供了3 种不同思路,让思维导图制作更具丰富性,让汉字教学更具丰富性。第三,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汉字教学可给学习者更强的视觉冲击,帮助学习者快速记忆汉字的形、音、义,让汉字在学习者脑海中留下长久深刻印象。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有的放矢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汉字教学之前,依据《汉语国际教育用章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最低入门水平” 中的词汇、音节及汉字专门绘制了一套思维导图,决定在接下来的汉字教学过程中利用该套思维导图实施教学,希冀能取得理想汉字教学成效。
图2 是对汉字“口”进行教学时所画的思维导图。
图2 “口”字思维导图,涉及48 个汉字,音节47 个
图3 是教学“日”字时所画的思维导图。
图3 “日”字思维导图共涉及39 个汉字,音节38 个
图4 是教学“人”字时所画的思维导图。
图4 “人” 字思维导图,共涉及汉字43 个,音节39 个
图5 是教学“手”字时所画的思维导图。
图5 “手”字思维导图,共涉及24 个汉字,23 个音节
4 张思维导图共涉及汉字154 个,覆盖音节147个。每个汉字的拼音、形体和意义都有详细说明。并设计有相关的问题与练习。
实验前,特地从广西某大学的805 名留学生中筛选出42 名非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并将其随机划分为两个班级(A 班 21 人和 B 班 21 人)。其中,将 A 班确立为实验班,B 班确立为对照班。实验对象在入学之初均经历过分班考试,依据考试结果被安排至初级汉语班。为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实验正式开始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前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汉字水平相差无几,他们来华留学之前均未正式学习过汉字和汉语。大部分学生仅会说一些简单日常用语,诸如“你好”“谢谢”“再见”等。
实验开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汉字学习材料相同(均来自《汉语国际教育用章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最低入门水平”级别里的300 个汉字、音节272 个和词汇505 个自编)。虽然汉字学习材料相同,但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存在差异。针对A 班(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实施汉字教学,针对B 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师逐字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实施汉字教学。该次实验时长一周,集中教学5 课时,每节课长达50 min。实验结束后,特安排1 课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统一测试。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实验成效,验证思维导图对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为更好凸显实验成效,该次测试题型较多,具体题型如下:(1)字义连线;(2)选字填空;(3)根据部首写汉字;(4)字形判断正误;(5)标注拼音;(6)听写汉字等。其中,字音题共2 大题,包含16 小题,每小题2分,共 32分;字形题共计2 大题,包含 17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4分;字义题共2 大题,包含1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4分。此份测试卷的满分为100分。该次测试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所有学生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
测试卷收上来之后,经过对试卷的认真批改获得具体分数。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见表1 和表2。
表1 实验班A 班和对照班B 班成绩对比表(1)
表2 实验班A 班和对照班B 班成绩对比表(2)
由表1 和表2 的数据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测试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字形题来看,实验班学生的汉字字形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字形题上获得的分数大幅超过对照班,平均分超出10分。由字义题来看,实验班学生获得的分数亦明显好于对照班,平均分超出8分。由字音题来看,实验班相对对照班的优势并不明显,平均分仅超出4分。由整体测试结果审视,A 班的整体成绩要明显优于B 班,总分的平均分相差了8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汉字教学成效提升。其中,对学生字形掌握方面则显得尤为有效。至于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对学生字音掌握优势并不显著的问题,经过认真反复分析之后认为,其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学生的汉字学习时间较短,对拼音这一汉字学习工具的掌握水平不高。其次,该次实验对象均来自非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由于汉字在音节及声调等方面和其母语存在较大差异,十分陌生,因此他们很难短时间内通过思维导图快速掌握相关汉字音节。最后,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更注重字形与字义方面的练习,在字音联系方面并无太多优势。
上述实验结果只是对本次实验结果的一个局部客观反应,更多对留学生汉字学习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未全面反映出来。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需要对实验对象和教师再做一个定性分析。通过该次基于思维导图的实验教学活动,无论是实验对象抑或是教师均有不同收获,具体主要反映在如下几点。
(1)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汉字思维能力获得提升。
该次实验对象虽是留学生,但其已成年且具备一定理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可引导其将诸多汉字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在其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汉字系统,帮助其尽快掌握汉字知识脉络,促使其汉字思维能力获得提升。
(2)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该次教学实验中,实验班学生可明显感受到汉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在汉字学习方面产生更多成就感。与此同时,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汉字学习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通过努力还是能轻松实现的。待其汉字学习兴趣真正得以提升后,其接下来的汉字学习过程便会容易很多。
(3)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汉字自学能力。
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学习方式可帮助留学生尽快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汉字学习方式。在思维导图汉字学习模式的影响下,他们学习汉字时往往能举一反三,对相关汉字之间进行深入联系。当此种思维方式逐步转变为学习习惯后,便可大幅提升其汉字自学能力。
(4)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
留学生刚一接触汉字学习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一点毋庸置疑。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缘于他们刚开始并未发现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对汉字构造及理解并不深刻。基于思维导图对留学生实施汉字教学,可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汉字学习的知识结构,让其脑海中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汉字知识结构系统,促使其大脑中汉字系统的形成。
(5)教师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通过该次教学实验我们发现,激发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培养其汉字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构建汉字学习的良好思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紧跟思维导图积极活跃主动地参与到汉字学习过程当中。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充当的角色应是引导者角色。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师在对留学生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基于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诚然,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固然有效,但也不能否认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势。所以,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汉字教学模式与其他汉字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运用多元手段有效促进留学生汉字教学成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