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星
在全球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中国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急需优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推进中国与沿边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和国际优势产能“引进来”的重要机遇。中国与马来西亚双方于2012年6月签署了《关于马中关丹产业园合作的协定》,旨在打造“两国双园”的新型发展模式,即两国双方利用自身产能优势,在对方国家建设产业园区,满足对方国家产能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国产能减少。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是中国优势产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对其中的第一个入园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为中国其他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有利的实践指导。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潜力很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物流等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从新结构经济学出发,了解各国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王晓芳等,2018)[1]。对产能合作的路径探析,能为其他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资本输出和产融结合,构建跨境产业链,港口城市合作产业园区建设都是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刘佳骏,2016)[2];新时代的中国,在建立新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和新机制下,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的路径应以境外产业园区为平台、项目境外落地、完善自身运营体系为考虑(项义军和周宜昕,2018)[3],或是在契合本国与东道国利益的前提下与东道国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项目,深化绿色合作(玄欣田,2017)[4]。学者们研究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大多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研究了产能合作途径,但对合作项目具体内容的研究缺乏,本文主要基于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的钢铁项目,研究了马中关丹产业园参股情况、发展模式及推进方式,旨在为其他企业“走出去”提供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投资的驱动,让大量的固定资金流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造成纺织、化工、钢铁、水泥等基本产业的产能快速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造成的打击不大,但是市场需求低迷,投资热,最终导致了钢铁产能的过剩。2008年-2017年,中国的生铁、粗钢和钢材年产量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产能一直都是持上升趋势,但是自2014年以来,践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产能上涨幅度下降,但是产能仍然处于过剩状态。
表1 中国生铁、粗钢、钢材年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相较中国的过剩产能,马来西亚的钢铁产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马来西亚钢铁产业发展始于20世界70年代,2004年开始全球市场恢复,马来西亚钢铁消费增加,进入发展阶段,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了马来西亚钢铁产业,但是各国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因此一年内恢复增长。马来西亚钢铁产能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上游原材料供给不足,如生铁、炼钢等;第二,马来西亚钢铁厂规模不大,生产低端产品,且年产量在500-600万吨,不能满足国内1000万吨左右的产能需求,因此需向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如棒线材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冷轧板等产品。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既满足中国“走出去”去产能的结构调节,也满足马来西亚对高制造技术钢铁产品的需求。最终实现升级改造,生产出面向东盟的高质量钢铁产品。
“两国双园”发展模式,即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共同投资,两国政府在中国合作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在马来西亚合作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启了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开展国际产业园区合作的新模式。园区主要分为三大区域,产业区,配套区(居住+服务)和物流区。重点发展钢铁、电子信息、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铝加工、陶瓷制品、轮胎、造纸橡胶和棕榈油加工等马中双方传统优势产业,以实现两国优势产能、资金、市场的对接和优势互补。
关丹产业园的投资主要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双方的联合投资,如表2所示,其中马来西亚联营公司中的彭亨州发展机构主要是以土地作价入股;广西港务集团、实达集团、常青集团等主要投入资金资源。合资公司主要负责园区的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维护和经营。
表2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参股情况
马中关丹产业园,在“两国双园”的大发展模式下,建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向两国优秀企业推介产业园。园区欲打造“一港两园一拓展区”的发展模式,“一港”指新投入建设的关丹港、“两园”指临港物流园和关丹产业园区、“一拓展区”指周边经济特区中或其他产业园区。
联合钢铁项目主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四个方面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推进,前期打基础,后期投生产。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招聘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联合钢铁(大马)集,是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其对关丹产业园的投资,拉近了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名列前茅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主要经营:钢、铁、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高速线材等。350万钢铁项目拥有混合所有制的出资方,能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规范管理优势,同时也能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投资关丹港口、关丹产业园及350万钢铁项目,形成“港-产-园”的投资模式。对关丹产业园的投资,中方占49% ,马方占51% ,体现了中方的愿望是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示范性合作平台。港务集团的链式投资,为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厂项目主要由国企中冶赛迪设计,国有企业中钢集团、中国十九冶、上海宝冶和中国二十二冶等企业参与建设。联合钢铁厂项目一期工程,带动了中冶赛迪集团、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际集团、上海宝冶集团、中国一冶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搭配合作建设的合理布局,将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和雄厚资金与民营企业的效率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一期工程的加速完成。联合钢铁厂相关主体项目建设如下表3所示。
表3 联合钢铁厂相关主体项目
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招聘人才坚持“人才兴企”的核心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用人理念。通过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开展大型人才招聘会,目前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已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本地员工占员工总数的70% 。“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主要体现在:食,宿舍区内的食堂分为清真区和非清真区,尊重穆斯林信仰,满足了当地员工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员工的生活习惯;住行,4人间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家用电器俱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厂区配有休闲区和器材齐全的健身房,可以品茶休憩,也可以运动。“科学培养、全面发展”,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入驻,为当地带去了高技术人才,通过一年的交流磨合,让他们的合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截止目前,联合钢铁集团公司已选派了三批马来西亚国籍员工赴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参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当地员工的技能,培养人才。
“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是满足中国去产能,马来西亚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是“一带一路”第一个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在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环境下。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中国优势产能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马中关丹产业园的钢铁项目,已经进入投产阶段,它的成功推进,为中国优势产能输出提供了几点实践指导意见:第一, 积极融入当地;第二,多种所有制合作共建项目;第三,建立“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