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万里长江穿上绿色的盛装

2019-12-31 09:15黄俊毅
绿色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防护林长江流域建设工程

黄俊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千百年来,万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寄托着亿万中华儿女无尽的牵挂。

为保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河,1989年,中央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经过持续30年的建设,如今,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已成为庇护长江经济带和域内数亿人民的生态屏障。

长江母亲的警示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份,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是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大河。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汇集大小数百条支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涉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19个省份。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独特,生物多样性居我国七大流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沿江区域是我国工业布局重要的黄金水道,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以上,人口占全国的38.5%,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历史上,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超过50%,千百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已下降至10%左右。由于森林被破坏,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湖泊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水库容量变小,湖泊萎缩,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仍。上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80年代扩大到62万平方公里,长江上游沦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洪涝、旱灾、泥石流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灾害,并且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灾害强度持续加重,成灾范围不断扩大。

1931年、1954年长江全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洪水给沿江各省市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受灾人口超过一亿人,经济损失高达1500多亿元。

长江母亲警示儿女们:一定要保护好生态!

伐木人变造林人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生态,足迹遍及大江上下。他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士保持等生态功能。

“这片林子就是我们造的!”站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隔江眺望对面三堆子陡坡上人工种植的大片剑麻林,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党委书记彭建刚自豪地说。

20年前,站在这里,能看到的只有荒山秃岭和满江漂木。

攀枝花市作为我国木材重要产区,建国以来累计生产木材近600万立方米,为国家“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当地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挂起“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的牌子,从此,“雅砻江伐木赶漂人”变身为“长江造林人”。

攀枝花市以三堆子为突破口,以沿河、沿江为重点,全面推进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沿岸区域,属于干热河谷——全年无雨,千早期长达8个月,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摄氏度,土层瘠薄。在这种地方,造林难度可想而知。

1999年初,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吹响了进军干热河谷的冲锋号。上千工人每天早上6点就出发,装备只有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干粮、草帽。大家顶烈日,挖树坑,搬苗木。没有水,就引水上山;没有土,就挑来客土。种树不能活,就尝试耐贫瘠、耐干旱的剑麻。

“每棵树苗都带营养袋,又湿又重。男职工每次背40棵,女职工每次背20棵。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从来没有千过。”提起往事,51岁的林业工人张体建记忆犹新。

干热河谷造林成活的奇迹就这样产生了。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了一期工程(1989-2000年)和二期工程(2001-2010年)。三期工程(2011-2020年)目前仍在深入推进。整个工程涉及长江流域内17个省份的1035个县(市、区),总面积216.2万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造林1200多萬公顷

万里长江重新披了绿色的盛装。

万里江山展新姿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30年来,工程区内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更加有力,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林分质量持续提高,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保水固土、涵养水源能力不断增强,土壤侵蚀量逐年减少,重要水库、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为有效扭转工程区生态恶化趋势,提高生态容量和承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4.3%以上,流域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安徽省北部的利辛县,过去干热风危害严重,小麦大幅度减产。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后,利辛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铁路、公路、沟渠为主的绿色长廊,小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干热风危害得到有效防治。在淮河源头的河南省桐柏县,昔日有大量荒山秃岭,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现在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全县森林覆盖率10年间提高了10.2%。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大增强了全流域抵御旱、洪、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减轻了水土流失。监测数据显示,一期工程使项目区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07亿吨,二期工程项目区土壤侵蚀量每年再减少2.29亿吨。上游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67万公顷。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33万公顷。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缩减速度持续加快。

尤为可喜的是,依托森林景观资源,目前流域各地普遍发展起生态产业。以攀枝花市为例,近年已建成“迷易森林”、“花舞人间”、“万宝营”、“岔河同德”4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年实现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收入13亿元,一大批林区群众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中实现了脱贫致富。重庆市石柱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高山、湖泊、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发展森林康养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养生游,每年森林康养旅游共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7.3亿元,对财政贡献率达到1.5%。石柱县黄水镇依托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每年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6.3亿元。黄水镇60岁的农民马富兹经营“林家乐”,年收入达30万元。

万里江山展新姿,真正是:坡变绿,江变清,人变富!

猜你喜欢
防护林长江流域建设工程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黄帝战蚩尤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