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心 邓丽云 邓思钰
黄锦良校长
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事业数十载,他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弘扬中国文化、推动国民身份认同为教育目标,期望为社会培养一批实事求是、敢於创新、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服务社群以及勇於承担的国家栋樑。从教多年来,他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在今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庆典上,更是作为香港爱国代表登上“一国两制”方阵的花车,与全国十四亿同胞欢庆这个属於中国的盛大典礼。
客观看待教育问题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在其所出版的《什麽是教育》一书中这样说到:“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後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育並不是以培养单一方面或是只具备某项技能的人为目的,而是在以正确的价值观为精神导向上培养具有能力、价值以及意识形态等“整体”的人。
作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以及黄楚标学校校长,黄锦良先生不仅强调教育在塑造青少年精神世界上的重要性,而且在现今香港複杂的形势下,他亦坚定不移地在教育工作中高举爱国爱港旗帜的做法,深获爱国人士的讚许与支持。
最近香港社会所发生的事情让香港教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家普遍认为香港的教育出现了很大问题,关心青少年发展的黄锦良先生不禁陷入了思索与惋惜中。作为教育从业者的他认为众多青少年的偏激行为确实说明香港教育存在问题,但一件事情的发生绝不是单方面的,必定是众多因素所导致的。
黄锦良先生分析道,本是为了填补香港司法漏洞而提出修订的《逃犯条例》,卻在最後演变成“反修例”风波。由於在宣传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很多民众並不清楚具体修改内容,因而被别有用心人士抓住此契机,妖魔化条例内容来误导民众,引起恐慌,其中便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其次,事件大规模发展期间恰逢暑假,学校失去及时干预的作用,父母工作的繁忙加上别有用心人士的鼓动,使得大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情绪的主导下参与活动。此外,部分香港媒体偏向性的报道以及司法体系对暴力事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刑等种种因素,都是导致此次事件爆发的原因。黄锦良先生认为,香港教育在此次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正是在於缺失了教导青少年对自己国家的身份认同感以及对国情的了解上。
他解释道,香港自回归後,在学习教材上缺乏去推动国情教育的意识,关於中国历史的课程没有成为必修课,导致他们对国家认识不足的原因之一。他指出,特别有关1840-1949年间我国在别国侵略下所受到的不平等条约等的知识,2000年後所推出的教改内容並未客观讲述中国的发展历程,长期以往,青少年缺乏对国家国情、“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的了解,自然就容易被误导。
他认为如今教育方面最主要的任务是在事件平定後,痛定思痛,自上而下的加大力度进行调整修改。“病毒已经开始扩散,如果只是暂时压住它,迟早有一天也会重新爆发。”黄锦良先生如是说道。他强调,今後的教育还需侧重让青少年认识“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因为有了正是有了基本法的保证,才有香港的繁荣昌盛。
坚定爱国情感 盼增国情教育
黄锦良先生在担任黄楚标学校校长期间始终坚持一套清晰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坚定地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他注重培养学校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意识,並从文化、国情以及学校活动等多个层面去推动。在文化方面,他强调要让学生多了解本国历史文化,只有了解了本国历史文化,才能发现国家文化的优越性,在面对其他文化冲击的时候,更能有一份底气在。
在了解国情方面,学校会经常组织师生去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感受祖国不同的文化,这种实地的体验远比老师在课堂上说教来得好,不仅增进他们对祖國的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同时学校在课程方面坚持用自己的德育和国民教材,並在其他的课程上面注入优秀的中国文化,让同学们自然地了解自己的国家。
说到让学校师生最感自豪的事,他认为莫过於学校有属於自己的升旗队。在每个重要的日子里,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黄锦良先生也会在国旗下为全校师生介绍国家最新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升国旗、唱国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卻做不到,这恰好反映出香港目前最主要的教育问题,那就是推行爱国教育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自香港回归後,爱国教育比从前更具挑战性,一些高举爱国爱港旗帜的学校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甚至成为了受排挤的对象,这在黄锦良先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正因为如此,黄锦良先生坚持在今年开学典礼上进行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的仪式。他说香港如今的情况让他感到十分痛心,在看到国旗、国徽被侮辱时更是气愤,他希望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一些爱国行为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以及身份认同感,同时把正气传递给同学们,让他们感受校园安全稳定的气氛。每一次的升旗仪式对黄楚标学校来讲都极具意义,也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感受黄锦良先生那份浓厚的爱国情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於老师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黄锦良先生也有他的见解。他认为老师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老师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行为操守上应该保持怎样的道德和价值观至关重要。但在最近的事件中,他看到个别老师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宣扬仇恨与暴力,这完全违背了其专业操守的行为,让黄锦良先生感到大为遗憾。他说何为“师范”,就是学为人师要有示范作用,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师德理应排在第一位,如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师德缺位,那培养出的人不仅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更甚者成为了“毒瘤”。
回归後的教育问题导致老师们在国家认同上存在一些疑惑,因此他建议培养从事教师行业的大学应该设立爱国教育课程,提升他们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感。同时他鼓励想从事教师行业的人们多到内地去看、去交流、去学习,只有认识了解才能消除偏见。只有自己去领略国家的美或不足,才会发自内心拥有一股想让国家变好、变强的动力。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做很多事情,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做好国情教育。
加强两地交流 让理解化戾气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创立於1975年,当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凝聚一批爱国爱港的学校老师,利用大家的力量推动爱国教育的事业发展,同时希望加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繫。香港回归後,他们的范围从爱国爱港的人士扩大到全港学校。作为主席的黄锦良先生介绍到,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今後还继续从以下三個方面开展:首先是凝聚香港教师,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其次希望教联会不仅成为全港教育交流的渠道,还能继续推动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地之间的认识与了解;最後是希望教联会能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並可以通过研究向特区政府、教育局去建言献策。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始终会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不仅是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今後还将在教育战线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弘扬正气。
黄锦良先生提到,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不仅仅面向老师,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服务。教联会不仅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建立姊妹学校,他们每年都会投标政府一些项目,比如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联繫的“同根同心”交流计划,每年带领几万学生回内地学习交流,了解国家的发展情况。在提高青少年对国情的了解上,教联会每年也会根据当下热门事件进行知识问答比赛。
除此作为贵州省政协委员的黄锦良先生对贵州的教育发展也十分关心。大学期间便到贵州做过义工的他,见证了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对象的贵州已经从二三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後的地方变成如今极具活力的城市。但贵州在教育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他建议国家加大对贵州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山区老师的培训力度。
香港的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此黄锦良先生呼籲广大教师要秉持专业,不忘初心,在教育岗位上继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时刻记住作为老师的责任感,为国家培养有担当的下一代;同时他呼籲广大青年,要珍惜香港这个美丽的家园,多点了解我们国家,让了解化戾气,让了解增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