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云,黄伟娜,邹月娥
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心电图室(深圳,518101) 2.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南山区)心电图室(深圳,518000)
临床中,心肌梗死归属于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可在多种原因的诱发下产生。多数情况下,由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被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1]。该病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并且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心肌梗死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作为心血管内科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后会对患者的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后遗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我院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的应用价值予以了探讨分析。
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选取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可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和对照组(n=45,心电图常规采集对比诊断)。观察组男性、女性人数比例为25:20例,年龄介于48岁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50.34±10.47)岁,体重为42 kg~75 kg,平均体重为(58.5±4.47)kg;对照组男性、女性人数比例为24:21例,年龄介于49岁到89岁之间,平均年龄(61.05±10.48)岁,体重为55 kg~88 kg,平均体重为(71±4.58)kg。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线资料存在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2)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心肌梗死判定标准相符合;3)年龄>47岁;4)病历资料比较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3)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患者。
具体选用何种诊断措施实施诊断前,应对两组所应用的诊断方法予以明确。操作人员要了解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的诊断流程,明确其关于心电图检查的要求,认真学习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诊断技术,充分提高其检测能力和水平。实施诊断时,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叮嘱患者维持均匀的呼吸和放松身体,在去除上衣后在电极安放部位采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擦拭消毒,此后将电极贴上,促使电极和皮肤充分接触,对图形进行观察,在图像稳定后进行记录,持续12 s以上。
对照组采用的是心电图常规采集对比诊断,诊断方法如下: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检查,心电图(日本光电)为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型号为1550P,对患者心电情况进行采集,同时采用的心电图采集盒和采集软件(北京麦迪克斯),型号为MECG-200,对患者实施同步的12导联心电图采集。在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后,将心电图检查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所得的心电图结果是否在外因影响下,存在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若有不准确现象需要重新检查,若无不准确现象,则可以详细记录检查数据。
观察组采用的是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进行诊断。诊断方法如下:在对患者传统心电图机检查时,其采用的常规诊断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医院各科室需要配备手持心电网络系统,通过院内心电网络,能够及时将其传输至心电图室。同时,心电图室采用工作站的方式进行心电图结果记录,医院内部各科在患者检查心电图时,需要保证心电图室与各科室之间的网络始终保持通畅,院内各科室将患者的心电图采集完毕后,需要借助网络的方式,对心电图进行有效的传输,传输至患者的心电图医生工作站后,急诊心电图要电话通知心电图室的医生已经传输完毕。在同一时间,心电图室在接收到文件后也会发出警报提示,医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查看传输过来的文件,从而结合患者的心电图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在诊断完毕后,诊断结果会在网络的方式下再次传回到院内的各科室。
对照比较检查报告时间、就诊费用、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检查报告时间、就诊费用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检查报告时间与就诊费用差异
表2 比较两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差异[n(%)]
心肌梗死近年来受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后获知,诱发因素可分为多种,比如过度劳累、过于激动、日常的暴饮暴食、受到寒冷刺激、大量吸烟和酗酒等[3]。心肌梗死通常体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肌梗死,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为突然,且多会伴随甚至障碍和昏迷不醒,若病情未及时确诊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直接影响[4]。就慢性心肌梗死而言,其临床症状较多,多因症状不明显而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比如,对于慢性心肌梗死的上腹部疼痛症状,极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或是急性胰腺炎;对于慢性心肌梗死的颈部和下颌特疼痛等,被误诊为牙齿疼痛。由此可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对于预防心肌梗死疾病、提高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生存周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过多项临床实践研究证实,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通过采用心电图监测对比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此种研究成果的出现,也使临床工作人员为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方法,展开了综合性的大量研究[5]。目前,临床中对于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多是采用心电图检查,通过对心电图检查数据结果的分析,协助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6]。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于降低心肌梗死疾病的致死率,具有一定的意义[7]。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若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电图采集分析,将可能因为数据的不全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结果。且在部分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影响下,在对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时,其专业性操作不足,缺乏对心电图检查技能的综合了解,在心电图检查时的操作不够规范,也可能会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最终疾病的诊断[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检查报告时间、就诊费用均较低;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观察组均显著较高。由此可知,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的应用价值显著,分析原因: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属于一种以医学技术为基础发展而得到的技术,属于新型心电图检测方式之一。该系统在疾病诊断中,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有效整合了医院各科室的心电图机,并将其置于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通过与HIS连接,可实现全院的心电图资源共享,方便远程会诊[9-10]。作为信息化心电图工作平台,其能够将患者的门诊心电图、病房心电图、急诊心电图和和救护车心电图等,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并传送到医院的心电图室,从而使心电图医生能够通过对患者多种心电图的信息综合性分析,使得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对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11]。在心肌梗死疾病诊断期间,对患者采用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方便查阅及对比病人心电图,对于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12]。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缩短检查报告时间的同时降低了就诊费用,且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得到了提升。通过分析上述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在心肌梗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将为日后提高我国心肌梗死疾病的确诊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