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红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中医院,福建 泉州362600)
月经不调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是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月经不调的中医分型较多,其中以肝郁血虚脾弱型较为常见[1]。临床多通过西药治疗来改善患者症状,如口服孕激素或雌激素,但其不良反应较多,疗效欠佳。本研究采用加味逍遥汤联合己烯雌酚片治疗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永春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22~49岁,平均(30.15±0.5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5年,平均(2.01±0.33)年。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1.02±0.4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2.15±0.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妇科学》中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2],伴有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咽干口燥或精神疲乏等症状;脉虚弦,乳房胀痛;年龄<50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伴有心、肾或肝功能障碍患者;近3个月有激素用药史患者;伴有过敏史患者;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参与其他研究患者。
2.1 对照组 给予己烯雌酚片(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08)0.25~0.5 mg,口服,每日1次。自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连服21 d停药7 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汤治疗。方药组成:柴胡20 g,茯苓20 g,白术20 g,当归20 g,香附30 g,甘草片10 g,白芍20 g,丹参30 g,生姜6 g,薄荷6 g(后下)。肝郁血瘀者加川牛膝20 g,干益母草10 g,桃仁20 g;肝郁痰湿者加法半夏15 g,制天南星15 g;肝郁肾虚者加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车前子10 g。上述诸药水煎煮,取约340 m L药汁分早晚口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后第4日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周,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3.1 观察指标 记录恶心、呕吐、头痛和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月经周期天数。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月经周期恢复为24~32 d,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未复发;显效:月经周期恢复为20~36 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后未复发;有效:月经周期有所恢复,临床症状有改善,停药后出现复发现象;无效:月经周期与临床症状无变化,停药后复发[3]。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治疗比较[例(%)]
(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月经周期天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月经周期天数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周期天数比较(d,)
表3 两组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周期天数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8.22±2.50 26.18±2.95▲对照组 30 19.01±2.52 21.06±2.88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少或过多,停经或周期不规律等。该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如外感寒热、思虑过多、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等。肝郁血虚脾弱型是该病的常见证型,情志不畅、肝失柔和是主要诱因,表现为两胁疼痛、口干舌燥等[4],部分患者伴有乳房胀痛等表现,其治疗原则为养血健脾,解郁疏肝。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通过调节雌、孕激素,促进排卵功能及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纠正异常症状,但其疗效欠佳。加味逍遥汤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养血敛阴,当归养血和血,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佐药。诸药合用,发挥调肝养血、疏肝解郁、滋养气血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加味逍遥汤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神经与内分泌功能,发挥激发雌激素活性作用,减少孕、雌激素的临床使用量,不良反应较少[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味逍遥汤治疗该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实践中综合患者的病史或具体症状,施以针对性用药方案,体现出中药治疗的人性化、个体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