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东,江敏敏,王艳秋,金岳龙
(皖南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网络吸引[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效使用是有益的,但使用过度会带来许多问题[2]。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tion,IA)被定义为上网者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中,并且长时间依赖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3]。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水平、社会适应、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国内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1%[4],国外研究显示为21.6%[5]。有研究显示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是自杀的高危因素之一[6]。本研究为了解网络成瘾与抑郁、焦虑之间的相关性,对某医学院37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策略。
1.1 研究对象 2018年9~11月在某医学院校对2016~2018级3个年级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373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552人(41.5%),女生2186人(58.5%),一年级2590人(69.3%),二年级624人(16.7%),三年级524人(14.0%)。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调查员将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学号、性别、年龄、年级等,以班级为单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问卷,20 min后当场收回。
1.2.2 网络成瘾程度的评定 采用Young[7]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诊断,主要调查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以及依赖程度,总分<40分,判断为网络正常使用者,40~60分判断为网络轻度成瘾,60~80分判断为网络中度成瘾,>80分判断为网络重度成瘾。
1.2.3 抑郁程度的评定 采用由Zung[8]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对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抑郁严重指数=总分/80。抑郁严重指数<0.5评定为无抑郁,0.5~0.59评定为轻度抑郁,0.6~0.69评定为中度抑郁,0.7以上评定为重度抑郁。
1.2.4 焦虑程度的评定 采用由Zung[9]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焦虑症状进行评定。焦虑标准总分<50分评定为无焦虑,50~59分评定为轻度焦虑,60~69分评定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评定为重度焦虑。
1.3 质量控制
1.3.1 调查前质控 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方法都有明确的了解。
1.3.2 现场质控 对被调查的学生做到知情同意,并且在填写问卷过程中调查员提醒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完成后当场查验是否有无效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收回的问卷根据网络成瘾量表的评定标准,分成普通使用者,轻度、中度、重度成瘾者4组。不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3738名在校大学生中轻度成瘾有935人(25.0%),中度成瘾有114人(3.0%),重度成瘾有5人(0.1%);男生、女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26.0%、29.7%;一、二、三年级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26.3%、31.6%、33.4%;未成年、成年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33.2%、27.7%;抑郁检出有2337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8.5%、17.9%、16.1%;焦虑检出有212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4.8%、0.8%、0.1%。
2.2 不同特征的网络成瘾状况 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网络成瘾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也不断增高(P<0.05);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网络成瘾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级、年龄的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比较[n(%)]
变量网络成瘾程度普通使用者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Z/χ2P性别男1148(74.0)359(23.1)41(2.6)4(0.3)2.4740.013女1536(70.3)576(26.3)73(3.3)1(0.0)年级一年级1908(73.7)612(23.6)69(2.7)1(0.0)16.2450.000二年级427(68.4)175(28.0)20(3.2)2(0.3)三年级349(66.6)148(28.2)25(4.8)2(0.4)年龄未成年238(66.9)105(29.5)13(3.7)0(0.0)2.1560.031成年2446(72.3)830(24.5)101(3.0)5(0.1)
2.3 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与抑郁、焦虑程度的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网络成瘾情况与抑郁程度(P<0.05)、焦虑程度(P<0.0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网络成瘾程度的加深,抑郁程度(P<0.05)、焦虑程度(P<0.05)也会相应的增加,见表2、3。
表2 不同网络成瘾情况与抑郁程度之间的比较[n(%)]
网络成瘾情况抑郁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χ2P普通使用者2684(71.8)1194(44.5)771(28.7)372(13.9)347(12.9)265.4780.000轻度935(25.0)191(20.4)273(29.2)256(27.4)215(23.0)中度114(3.0)14(12.3)22(19.3)41(36.0)37(32.5)重度5(0.1)2(40.0)0(0.0)0(0.0)3(60.0)
表3 不同网络成瘾情况与焦虑程度之间的比较[n(%)]
网络成瘾情况焦虑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χ2P普通使用者2684(71.8)2599(96.8)73(2.7)11(0.4)1(0.0)152.6880.000轻度935(25.0)837(89.5)85(9.1)12(1.3)1(0.1)中度114(3.0)87(76.3)20(17.5)7(6.1)0(0.0)重度5(0.1)3(0.6)2(0.4)0(0.0)0(0.0)
网络成瘾在大学校园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所医学院校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8.20%,高于对中国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检测率的研究结果(9%~13%)[4],也高于国外的研究结果(21.6%)[5],这可能与使用不同量表,地区差异有关。
本研究表明,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低于女生,这与一些研究结果不同[10],可能是与调查对象及男女生性格、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有关。不同年级的网络使用程度有所不同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网络成瘾检出率也随之增高,与李晓梅等研究结果[11]不一致,但与苏瑞等[12]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学生想通过上网来释放压力,因此沉迷于网络或者是由于低年级的社团活动较多,导致上网时间比较少而高年级学生校内统一课余活动较少,从而有较多的时间去接触手机、电脑等进行上网。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网络使用程度也有所不同,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成年人,可能是因为未成年人对自己的约束力不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从而导致上网的时间比较多。
此次研究显示,该医学院校的抑郁检出率高达62.5%,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相差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常见如焦虑抑郁等。同时该研究表明,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与抑郁、焦虑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网络成瘾程度的增高,抑郁、焦虑的程度也随之增高。这与一些研究成果相似[12],在校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紧张,精神颓废,使其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容易引起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并且Young[13]的研究指出,有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容易促成网络成瘾的形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此次研究的不足在于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难以保证每份问卷的质量,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原因。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会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因此,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集体活动,既可以减少学生的上网时间,又能使学生多进行人际交流,进而预防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学校还应定期进行学生的心理测试,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并对网络成瘾且有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