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子健(解放日报记者) 编辑/易可
2019年5月,驱车到浙江,寻找我们心目中的“江南秘境”和“清明上河图”。
这次我们游览了丽水市松阳县的石仓古民居群、绍兴市新昌县的梅渚和芹塘等几个古村落,以及宁波市象山县的石浦渔港古城等。
松阳并非著名旅游胜地,但在许多画家、摄影人和影视导演心目中,却是个“最美的中国古村落”,也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在已经公布的前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据说浙江省共有176个,其中丽水市就有56个,而松阳县竟占了50个!所以,在松阳一地玩,估计一个星期都不够。
然而我们毕竟是旅游,并且还想避开那些旅游者和摄影人向往之地,如古堰画乡、仙都鼎湖等景点,这时节都是人满为患。所以,我们第一站只选择了松阳石仓古民居群,我们是从松阳县城出发,驱车到大东坝乡七村开始的。第二站是绍兴新昌县的梅渚和芹塘古村。最后是宁波的象山石浦渔港古城。这一圈大约1 300千米,游玩、拍照、美食应有尽有,还不走回头路,共4天行程。
中午从上海出发,我们先是走G60沪昆高速,然后转S33龙丽温高速,全程500千米不到,中间稍稍堵了两次车,走了不到7个小时,到松阳县城天已黑。俗话说: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此话一点不假。尤其是进入诸永高速和龙丽温高速后,虽然隧道开始多了起来,但势必山也多了,水也多了,一路风光秀丽,令人心情也大好起来。当晚我们住在松阳县城。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进入石仓古民居群所在地大东坝乡,早晨下了点小雨,但我知道山里的天就是这样,只要雨过天晴,必定是个空气通透、蓝天白云的大好天。这里的民居古建筑均建在石仓溪两岸的山坡地上,背山面水、泥墙青瓦、错落有致。由于石仓溪是南北向的,所以这些民居多为坐西朝东,这种建筑朝向格局,一是地形使然,二是据说东西向可纳财,南北属火水是要避之的。当地村民说,背山可挡冬季之寒风,面水可迎夏日之凉气,缓坡可免淹涝之患,古民居群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
据介绍,松阳人口十之三四系八闽移民,在清康熙、乾隆年间阙氏和雷、邱、冯等18支同宗的上杭居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汀洲迁徙到石仓。至目前,其他地方绝大多数这些移民早已与当地居民无异,唯石仓源一带客家山民仍操闽语、循闽俗,建造大型组合式建筑群合族而居,故这地方又有“江南客乡”之称。目前,石仓源拥有保存完好的十几幢清代院落式大宅大屋,都已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对象。石仓是浙江省最大的客家文化聚居区,客家人自然淳朴、热情好客;客家民俗传承悠久,鲜活延续。
这些古民居建筑多为硬山顶、泥墙青瓦,内外门楼均有高昂的马头墙,门框多为石质。石仓古民居的庭院大多由卵石铺地,大户人家的庭院地上,还铺有各种富贵图案。厅堂内为方砖墁地,楼屋重檐。格扇门窗,雕刻精湛。厅堂里的梁、枋、牛腿、雀替,缺一不可。“泉水井、大水缸、硬山顶、马头墙,雕梁画栋、泥墙青瓦”,是石仓古民居的真实写照。这些古建筑既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各有自己的风格。
这些大屋大宅的后人,至今仍以农耕为业。自清乾隆嘉庆至咸丰同治百余载,历数代而不移。这些客家人的后裔,在同一村落或相邻或相望,陆续建造大屋十多幢,有专家认为,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不过,他们的后代,如今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已离开山村,去城市发展了。估计再过几代人,这些大屋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博物馆了。石仓古民居的那些大宅大屋,不仅具有考古意义,如今也成了美术写生和摄影的基地,深受学生和摄影爱好者的推崇。散布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石仓古民居,集居住、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旅游和研究古建筑以及客家文化的好地方。因为这地方相对比较偏远,所以想清静的人,到这里走走看看,必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松阳有个古镇,逾越千年;有一条老街,叫明清老街。据说松阳这个小城已有1 800年的历史,明清老街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是松阳历史最为悠长、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街区之一。据说自唐以来,明清一条街就是松阳的商贸中心,至民国达到鼎盛,号称五里长街。
虽然历经沧桑和岁月磨砺,古街仍然向南北方敞开,怀抱着这里的晨昏和人们琐碎的生活。在这条被历史的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却别具神韵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铁匠铺里的打铁工艺者、手工弹棉花的巧妇、手工百年面点师、制秤的老手艺人等传承工艺的坚守者。
其实最先入我眼球的是一堆劈柴;随着这堆劈柴,我看到了一边揉面一边还招呼着客人的老板娘;最后我眼睛搜索到了挂在里面墙上的面馆招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这些艺人依旧本着初心,做着最淳朴的匠人活儿。老街虽窄,却浓聚着岁月的变迁,厚重而悠远。老街见证着岁月,岁月也考验着老街。处于钢筋混凝土包围着的松阳县中心的这条明清老街,总有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独特韵味。老街老了,有的老房子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坍塌损毁;如今老街又重生了,社会的关注,政府的帮助,让老街开始焕发出属于老街自己的新的生机。
随后,我们从松阳向东来到绍兴市新昌县的梅渚镇梅渚村。梅渚村始建于宋代,西邻澄潭江,是梅渚镇第一大村,旧村原貌未变,文化底蕴深厚。梅渚村内保留了宅前塘、更楼、庵堂、祠庙、民居、店铺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有价值的古建筑,其梁架用材硕大,楼阁轩敞,飞檐雕梁,窗格花纹,雕饰华丽,独具风格,堪称是一座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博物馆。走进村,巷弄内大量古建筑隐藏其间:明代建造的池塘,现在仍在使用;鹅卵石铺成的古街,相当精致考究;设计独特的天井厢房、高墙围护,技艺精湛的飞檐雕阁、窗棂楼台,处处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梅渚村民心灵手巧,其中梅渚剪纸在县内外素享盛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