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美
语文是一门集很强科学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一直以来,总是以其无与伦比的重要程度高居众多学科之首。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不仅仅只限于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更加注重以情感认知及价值观为主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更进一步来讲,所谓语文综合能力,是指学生以知识接受为主体要素的素养整合。是一种高度包容、高度概括的说法。其内容几乎涵盖了语文课程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但又不仅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日常习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更高层面的创新精神和人文修养等。只有实现了上述目标,我们才能判定个体在语文学习方面所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能力。其作用也并不仅限于一门学科、一门课程,更是事关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大事。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何抓起呢?结合自己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领悟,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字、词、句、段、篇,这五个方面,是构成语文教学体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初学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文学习总要经历从识字组词到造句,再到连段成篇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过程,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停留在生字读写、词语解释及段落划分与中心概括之上,显得机械死板、单调乏味,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一定要突破常规,力争在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内在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理解、善于理解,学会领悟。以便从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
总体来看,语文学习,不像其他课程,只是倾向于单纯的知识和方法的获得,而存在着大量情感及价值观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不能只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更要学会用心感知、用心领会大量潜在的信息。尤其是在課文学习当中,更是如此。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才导致会对同一篇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反应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逐步增强感知能力,以便能在内心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而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无疑又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我们要充分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这样既省时省事,又方便快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二、通过经典名著的品味欣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显得必不可少,甚至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古往今来,好多名人对此都有相关的表述。即使在今天,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阅读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以更为重要的位置摆在了师生的面前,以至于有了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之说。从中足以看出,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过程当中,所起的非同小可的关键作用和所占的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而高考历来又有教育的指挥棒之喻,在其影响之下,基础教育对阅读的重视和加强,也自然而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甚至就连幼儿园小朋友,也都能随手拿出一两本精彩的绘本来。这一切,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学校师生,还是家长,已经在极大范围内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强烈的认同。这也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阅读的良好风尚。
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甚至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是否得到全面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其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余,我们都要时刻注意向学生灌输以下观念,那就是做勤学好读之人。因为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更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从而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高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颠覆性改变。这不仅体现在阅读方式上,如电脑、手机、平板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替书本。而且在容量上更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如今,足不出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读到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书籍,而这在过去,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三、通过语文综合能力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对语文学习者而言,无疑是最能体现其能力高低的方面,也是语文素养中最高的境界。其实,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爱读会写。然而,在广大语文教师看来,写作教学方面却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不近如人意。从而也成了制约语文教学提高和发展的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作文教学这一中心不放松,在教给作文方法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多方位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开写之前要预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在作文题目定下来之后,我们不要立即要求学生动笔去写,而要引导学生先在大脑当中构思出一幅与题目相关的真实的情境图,让学生高度投入,如身临其境般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其次,指导写作要因人而异。有了真实的场景和体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但对每个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人生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内心。这时,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指导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基础,写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最后,习作评判方面要以赏识鼓励为主。学生好不容易完成一篇习作,作为点评者,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心灵,找出其中的闪光之处。
尽管学生的习作里面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但作为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即使缺点再多的习作,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彻底放弃。对其中哪怕是丁点闪光之处,也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树立学生的自信意识
自信在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培育方面,有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无论任何时候,只有做到不盲从,不跟风,才能成为一个雷厉风行、果敢坚定,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人。反之,非但什么事都做不好,也注定只能永远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学生自信意识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语文的学习,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自信意识也是属于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让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和观念,从而处处体现出学生对自我存在的明确意识及自我价值的强烈认同。
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尽管在平时显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俨然一副能说会道的样子。但到了上课回答问题或写作文时,却又立刻变得沉默寡语、一言不发了。究其原因,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弄懂知识或胆小怕事所致。归根究底,是缺乏自信惹的祸。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自主的自信意识。一是通过口语交际和表达,让学生针对教学主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借此,培养他们大胆发言,积极陈述的能力。二是在作文课上,要鼓励学生尽量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语,尽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五、通过文化艺术的感染,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足够的艺术美德积淀,是一个人品位的象征和身份的标志。不仅能起到提高个体人文素养的作用,也能够让一个人除了物质上追求之外,在精神层面上更加充实完美。但是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大家都清楚,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只仅仅限于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计划有选择地让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尤其是我们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沉积下来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及民族精神,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作为继承者,遨游在如此充盈饱满的知识宝库里,我们只管去尽情享用。另外,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到发展壮大,到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一路走来,所累积而成的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足以激发我们每个人内心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无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光辉的革命传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铭记于心,活学活用。一方面为形成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要注意经常在学生中间开展必要的艺术教育。从而通过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的熏陶感染,让学生从小学习艺术、热爱艺术,向真善美无限靠近,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六、通过与时俱进的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由此可见,不仅语文教学,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培育。
作为人综合素养最集中体现的语文学科,从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精神培养的优势所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具有包罗万象、触类旁通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其次,语文教学的辐射性,更是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宽度和广度。现代流行的大语文教学观,就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面积广阔生活的教学。其目的也很明确,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后,语文教学的前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要始终把创新的培养当成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做时代需要的创新者和领路人。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于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存在与体验。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这一中心,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开展好每一项活动,最终实现以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宏偉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