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丽
摘 要:不读诗,无以言。诗词鉴赏锻炼学生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认知,提升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常常读诗品诗的人,一定是一个彬彬有礼、博学多闻的人。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浅析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赏析;技巧
诗歌用凝练的表达,传神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常常是寥寥数语就将所表达的内容跃然纸上,诗人精妙的文字选择和手法运用是品读诗歌的重点。有的诗歌巧夺天工的表现手笔令人咋舌。会读诗的人对好诗妙言爱不释手,而不会读诗的人则觉得读之拗口,晦涩难懂。小学语文诗词鉴赏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读诗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品评,这样才能发现诗歌的大美。
一、学习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从实际角度看,诗歌鉴赏是小学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考试中都会涉及课内外的诗歌鉴赏题型,如何解决学生诗词鉴赏不知所云、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教授诗歌鉴赏技巧十分关键。其次,育人也好,读书也罢,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品格。学习鉴赏诗歌,能从历史、情感、社会等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启示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从背景和情感入手,掌握基本诗歌题材
中国诗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较明显的时代分割线,诗人表现的情感常常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大诗人能够将诗词的格局拔高,就是因为超脱了小我,站在国家民族和历史的角度。因此,了解诗词的背景对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的内容至关重要。很多诗歌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情况,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还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历史进程,引导学生针对各个时代不同环境之下的特点和诗人的个人遭遇进行诗歌赏析。
例如,唐朝经历了初唐、盛世时代和由盛转衰的动荡年代,结合唐代发展的大背景,唐诗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在盛唐时期,大唐盛世的诗歌发展经历了创作的黄金年代,这个时候的一批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以各自的诗词特点和情感特征创建了几个大的诗词派别,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杜甫的诗歌恰恰是大唐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这一时期的作品特点大多是深沉激昂,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担忧和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通过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能大致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对后面的炼词赏析和表达技巧赏析等做一个总的方向性的确定。因此,我们说鉴赏的第一步是看题材,找中心,先确定诗歌是哪一类别,再通过派别的特点对诗歌整体内容进行把握。
(二)寻找诗中意象,浸透诗词意境
诗歌意象是诗人自身情感投寄在客观事物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与象结合的思想内涵。古代诗词意象之丰让人惊叹,一些现代诗词中的意向也有其独特的内涵。把握一些常见的意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意欲表现的情感,在理解意象之情后才能深入诗词之境,通过意象的组合可以品味诗词的意境。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可以按特定事物和内容分为几类,比如植物、动物、自然景观还有特定的动作等。比如,落花常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盛年不在的感喟和哀愁,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柳与“留”谐音,常常是哀怨诗和伤别离的象征意象。飘絮和雨打萍总寄托了声世浮沉、孤苦伶仃的愁思。古诗还时常用鸟来表达思念和离愁,如雁、鸿等。在诗词中出现的一些行为也可能反映了某种意象,比如登楼、凭栏常表达怀才不遇,离别愁绪。杜甫的《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不被赏识,年老多病的愤懑。再如一些常见的意象,笙箫、明月、酒都是诗人情感的化身。
下面以课本中诗词举例对意象作一赏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诗中出现了多个意象,子规常表达凄婉,哀楚之情,明月是思念和哀愁。整首诗在这些意象的烘托下,将好友被贬谪的惋惜和同情表现出来,虽未写往日相聚的情景,也表现了情意之深。学生通过这两个意象的把握基本能确定这首诗是表达一种好友离去的哀愁与惋惜,结合背景理解就能感受诗人所感了。首句用多个意象融成一幅春光消逝的黯淡场景,用奇妙的想象浸透哀愁的意境。
(三)诗歌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除了对诗歌整体情感内容的把握,学生还应该学会赏析词句,品味精妙的语言运用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诗歌的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结构等。修辭是学生在语文学习阶段最熟悉的表现技巧,相对缺乏的是对表达方式和篇章结构技巧的赏析能力。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更生动形象,教师应当在平时的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技巧和方法,可以用一堂课系统讲述这些方法技巧,然后布置相应的赏析作业,加强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表现手法类的鉴赏专题,用知识要点和例子习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手法运用的技巧和意义。这类问题一般形式是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对抒发作者情感有什么意义?例如,杜牧的《江南春》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春景的俏丽景色。上例中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就是运用了起兴手法,渲染了春光消逝、子规啼鸣的黯淡景色,烘托了友人被迫分离的愁绪和惋惜。
总之,诗歌鉴赏对丰富学生情感和提升文学品鉴能力益处颇多。小学语文诗歌赏析教学要从背景入手,以意象为线索,充分挖掘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教学中应当注重赏析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找到诗词情感的共通性。
参考文献:
[1]张桂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
[2]马雪玲.初探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学周刊(B),201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