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2019-12-30 09:39汪巍
财会学习 2019年35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医疗

汪巍

摘要: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医疗机构行业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其行业竞争力也不断加剧,尤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对风险进行严格的管控是其中一个实现途径。本文主要对医疗结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医疗;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意义及其现状

(一)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意义

1.提高了财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在医疗机构的经营中,总会受到来自外部或者内部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些可以推动机构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会对机构自身的盈利能力产生威胁。医疗机构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在于其决策的有效性,而决策的有效性在于机构对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之后遇到的风险是否制定了防控措施以及其措施是否合理。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对医疗机构经营中的所有活动进行监管,可以及时发现机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为机构制定下期决策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医疗机构在财务决策时的科学性。同时,风险控制的实施也有利于遏制机构工作中的不良风气,杜绝滥用职权、主观臆断的现象出现,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构领导者决策上的理性[1]。

2.推动了财务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规范建设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的领导层都开始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但是一方面由于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不全面,一方面由于以往经营模式的影响,使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达不到规范标准。从财务管理的意义上来说,企业在内部设立是为了管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关系,监管机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将涉及到机构所有影响企业流动的部门和活动,所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例如,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其要求机构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机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性,从思想上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其建立的风险预警机制从制度上防范财务管理中违规、违法等操作,确保财务管理规范运行。

3.有助于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建设财务管理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财务管理多表现在形式上,难以落实到具体。但是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受到管理层和领导层高度的重视,风险的增加导致机构的效益降低,从而直接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故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完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在降低机构风险发生概率的同时,加快了财务管理各项措施和制度的落实。

(二)医疗结构财务风险管控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医疗机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发展的水平还是难以和国外匹敌。我国的医疗机构经营还未跨入成熟管理阶段,虽然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出台不少法规制度帮助医疗机构的发展,包括对于民营医院的免税、减税等政策,但是在财政上的支持还是不如国外支持的力度,总体相比我国的医疗机构发展速度较慢,这样的背景也使医疗机构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管控意识薄弱,受到旧经营习惯的影响较大,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医疗机构的行业特点,使其主要的重点放在医疗专业人才、设备和技术等的引进上,忽视财务部门的职责和作用。财务人员技能水平缺乏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不健全,使医疗机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受到较大的威胁。尤其对民营医院来说,其发展属于自负盈亏,国家并未对其有财政扶持,同时还要缴纳一定的税额,使私立医院的经营处境更加艰难,风险带来的威胁更加严重。除了来自外部的考验之外,在医保、社保等政策下,居民更倾向于去公立医院看病,即便公立医院的药费较为高昂,但是在报销的基础上,大部分民营医院并不占优势。同样在保险的报销中,大部分民营医院也在名单之外,随着保险在民众生活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民营医院的收入空间逐渐缩小,而对财务风险管控等的忽视将进一步恶化民营医院的收益,阻碍民营医院的发展[2]。

二、医疗机构中导致财务危机的主要风险

(一)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带来的风险

预算可以帮助医院预测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以及潜在风险,同时给医院各部门经营活动提供准确的资金使用指标。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大部分医院的预算指标只是基于财务数据而设定的,使得预算指标的权威性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预算指标多成为参考指标,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预算方案并未落实到具体,其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现金流不足风险

随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出现,我国针对现行医疗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新修订,颁布了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来说,政策要求其经营满足公益性,公立医院盈利空间缩小。但是好的医治效果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然而高效设备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在医疗上的投入较少,公立医院得到的资金有限。但就目前来看,预算指标在公立医院中的权威性不足,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超预算地引进医疗设备等,医院成本超支,导致医院现金流紧张。部分中小型医院甚至负债采购,增加医院债务负担;同样,对私立医院来说,虽然其本身属于自负盈亏,自行进行融资,可以引进现金的设备,但关于私人医院在医院等级评定、人才的引进以及银行借贷等都受到国家严厉的监管,政府部门对私人医院的监管更加严格。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私立医院多以更先进的设备、服务等吸引病人,无疑增加了机构的成本,成本不断上升而盈利空间的压缩使得医院现金流周转困难,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大提高[3]。

2.投资不合理风险

医院的投资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好的医疗器械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比如之前研發出的Mega Vac血栓切除系统可以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将血管里的血栓清除。设备的引进价格较高,同样也代表着使用费用高昂,一般在五十万左右。虽然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居民都有医疗社保,但报销比例较低,医药费用负担较重,病人更倾向于选择普通的治疗方法。这就使得医疗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医院还需要对其进行额外养护。而科技的进步又使得医疗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设备利用率不高,医院投资回报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收益,影响医院经营的稳健性。

(二)人员技术风险

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中其管理层人员的选拔多带有不公正性,即便在公立医院中“关系”户也在所难免,在民营医院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家族式”经营的现象。可想而知,医疗机构管理层的能力水平层次不齐,难以胜任所处岗位的职责,使制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容易出现人工误差。而且这种晋升模式也使员工在工作中缺少激情,难以激发员工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风险控制执行力不足。同时在管理上的松懈也容易導致员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人为增加病人治疗费用,对机构的信誉造成影响,使机构的病源不断减少,降低了机构的收入,引发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医疗作为民生大计,其经营模式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近些年在响应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医院也在不断加强内控制度的改革,但本身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内控方面的研究并不全面,所以部分医院参照国外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而其它医院则照搬这部分医院进行改革,但国外的医疗机构经营情况和我国不同,虽然其制度较为完善,但并不符合我国公立医院的需求,出现管制重复、真空地带,整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合身”的制度也使医院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部分医院对于药品以及设备采购环节的监管不严格,存在会计舞弊现象;部分医院为设置或明确内部审计的权责,医院财务收支监管力度不严,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基于此数据信息开展的预算、成本管管控等决策计划偏离实际。

三、医疗机构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盲目性

医院可以按照其归属属性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对公立医院来说,虽然我国从战略上加重了对医疗健康的重视,但是在实际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还难以达到投资建设的要求。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的投入,投入的不足对公立医院的经营影响较大,而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使医院的成本较高,在市场中竞争力较弱。为了自身的发展,部分公立医院在经营决策中盲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短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偏离,财务管理存在盲目性,对财务风险缺乏合理的管控。对私立医院来说,国家没有财政补贴政策,其经营中的资金都需要筹资,当发生借贷时,机构的融资成本增加。但由于私人医院之间以及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激烈,使私立医院的管理者盲目追求业绩,忽视成本管控。对财务管理的忽视使在管理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健全的财务管理是保证对财务风险高效控制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实际中,关于医疗机构中财务管理的建设并不完善,一方面使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也难以对财务风险控制实施及时进行协调,风险管控不严谨。同时,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领导层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知不全面,容易导致其在决策中主观性较强。例如,在采购基建上,在大部分的医疗结构中,关于这方面的投资决策由机构领导层负责,但在经济学中讨论的理性投资人是一个完美的假设,在实际中,理性人都会受到主观影响。在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下,领导者很难做出使风险达到最小的决策意见,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汇集了机构所有活动中涉及到财务的数据,同时也有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为管理者提供风险的预警和管控措施,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指导方向。但是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时,领导者在决策时不能完全考虑所有风险,从而提高了其决策行为,减少了为医疗机构带来经济损失的概率[5]。

(三)财务人员能力水平难以满足制度运行所需

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用”的现象,医疗机构发展的稳健性要求使医疗机构开始在内部建设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多数医疗机构忽视其应用,只考虑到“硬设备”的建设,并未注意到“软设备”的改进。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缺乏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以往水准的管理人员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所不足,难以满足制度正常运行的需求,使建设的制度在风险的管控上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无法发现潜藏的风险,给予管理层掌握一切的错觉和自信,同时也增加了其在决策中的盲目性。

四、医疗机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导方向,医疗机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立时,首先了解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对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各个科室都要进行风险管控意识的提升。风险并不单单存在于财务部门,风险的管制也不只关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层要从原本的重效益转移到重风险,深刻意识到风险的威胁,也让全体人员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直接威胁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思想的正确认知也能进一步规范员工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也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风险管控中所担负的角色,以意识推动行动,促进全员防范风险[6]。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风险的控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医疗结构中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通过数据及时将导致结构经营受到损失的风险通知管理人员,使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回避或者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机构可以通过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同时也可以借助回归模型等进行影响要素的分解,找出关键影响要素,提高措施采取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医院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细分各部门、各员工的职责,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依据,规避职责交叉等问题,确保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次,完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行为规范的标准还要通过预算管理工作的协助,通过将医院的经营目标细分,得出各部门、各活动的资金使用额度,内部管理以此为依据,来确保员工的行为没有损害到企业长短期的利益。同时,医疗行业的经营特点也要求医院要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传统的模式中对这一部分有所忽视。但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并不少,故而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保证其全面覆盖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提升

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因为风险的出现不单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的不足,因为医疗结构的特殊性,其医疗人员的不专业将导致医疗事故频发,机构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补偿,使医疗机构资金吃紧。为了能够继续运营可能缩减其他活动的支出,但协调不到位时,就会产生风险。所以,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对全体人员进行风险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发现及应对风险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对员工在自身专业领域能力的提升,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风险出现的概率。在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中,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推动机构建设。

(五)以预算指标为基础加强资金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必须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进而促使医院资金的良性周转。由于预算具有预测性以及控制性,所以医院在加强资金管理时,可以以预算为导向,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来得到较为准确的预算指标,并以此为标准来规范医院资金的调度情况。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医院需要保证预算指标的合理性,为此,医院在制定预算指标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相关性原则,即医院的预算指标需要和战略目标相一致;第二,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原则,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情况的全面掌握;第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即对于难以量化的非货币型指标,医院可以采用定性指标的形式来表示。

五、结束语

作为民生大计的重要部分,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但同时医疗机构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其经营稳健性受到威胁。尤其是随着医疗企业的不断增加,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重点。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不断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医疗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仇庆梅.浅析民营医院财務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财经界,2018 (06):105.

[2]李启芳.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7 (9):112-113.

[3]滕黎青.谈对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 (19):154-155.

[4]黎冰.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和策略[J].科技资讯,2018 (08):145+147.

[5]孙丽华.论“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夏院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7 (4):134-135.

[6]胡晶晶.大数据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医疗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